瞿秋白
蔣介石不应殺瞿秋白
卜一
瞿秋白(1899—1935年),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及中共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於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共刊物《前锋》,并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开始清党,屠杀共产党员。7月12日,共产国际指令改组中共中央的领导,陈独秀被停职,张国焘临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1日南昌起义。8月7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在武汉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1928年5月中旬,瞿秋白前往莫斯科,6月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之后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两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1927年夏,米夫、王明捏造“江浙同学会”事件。1929年夏,王明等人利用联共反右清党运动,掀起中山大学风潮,举行“十天会议”形成“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王明的带领下喧嚣、起哄、谩骂,攻击中共代表团,将右倾和左倾的帽子扣到瞿秋白头上。1930年春在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支持下,瞿秋白被撤销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携妻子杨子华回国,8月26日到上海。1931年1月7日在米夫操纵下,在上海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开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员,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其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1934年奉命离开上海。1934年2月5日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红军决定长征后,瞿秋白要求随军长征,但被拒绝,被留在即将沦陷的赣闽中央苏区。后於1935年2月,前往上海就医途中,在福建长汀县被捕,被押送汀州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关押。蒋介石得知瞿秋白被捕后,立即下令三十六师师长宋希廉对瞿秋白进行诱降。但宋希廉经多日努力无效。蒋介石遂派出国民党中统局训练科长王杰夫、行动科干事陈建中,途中拉上福建省党部秘书钱永健、厦门市党部书记朱培璜抵长汀。由王杰夫主持对瞿秋白劝降。王杰夫多次与瞿秋白会谈,威迫利诱,但瞿不为所动,王又逼瞿说出苏区留守的情况,瞿也拒绝答复。最后王杰夫只得作罢。蒋介石得知多方劝降未果后,於6月2日,在武昌行营给驻漳州蒋鼎文发了一道密令:“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但陈立夫还是吩咐陈建中到狱中对瞿秋白继续进行劝降,而拖延了执行时间。
宋希廉
陈建中早年加入共产党,1933年在西安被捕,被国名党吸收,是年冬在南京参加中统,于1934年初被调往南京,对被捕中共人员进行「说服」(即策反),及对中共地下机关进行「侦破」工作。 1949年赴台,加盟太子系,初任「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副主任,为蒋经国副手,综揽情治业务,主管潜伏大陆的国民党组织及特务活动,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第六组主任,负责对大陆「心战和策反」活动。 其后任第一组主任兼党中央政策委员会委员。 1953年主持韩战后一万四千名「反共义士」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遣送(回归)台湾的工作,表现突出。 1975年升任国民大会秘书长,1996年5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陈建中
陈是瞿秋白的老友,交情不凡,他与瞿忆往瞻前,谈论广泛。 陈对瞿说,共产主义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而此时中共中央江西苏区已彻底瓦解。 中央红军西窜,于蛮烟瘴雨之中被歼殆尽,已是穷途末路。 识时务者为俊杰,劝瞿"弃暗投明",将以有为。 瞿告诉陈,中共中央红军处境虽然非常艰难,但如能渡金沙江北上,就有可能与张国焘、徐向前的第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 是以还是有希望的,并非穷途末路。另外瞿、陈谈到中共的内部斗争,不断替换的许多领导人。 瞿告诉陈,中共的诸多领导均非成事之辈,而唯有毛泽东非常人可比。 "啊)在无发会议后,中共在他的领导之 下,就可能有起色。
瞿秋白不为陈建中所动,拒绝投降,于1935年6月18日在长汀被枪决,时年36岁。 临刑前在一个小亭前拍了他最后的留影。 瞿在此相片中,潇洒自如,「慷慨牺牲易,从容就义难」 ,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不畏强权的高风亮节。 他遗下自编的《瞿秋白论文集》。
瞿秋白在临刑前的留影,潇洒自如,「慷慨牺牲易,从容就义难」
瞿于1935年2月被捕,当时中央红军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在贵州打转,正如同七十年前太平天国石达开要入川,转战黔贵,不知何去何从(后中共称其为「四渡赤水」 )。 四月底,红军西窜入滇,五月上旬渡金沙江北上,奔命于大渡河畔,六月初旬翻雪山(夹金山)。 而就在瞿秋白就义的同一天,毛泽东率部在川西懋功与李先念及其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 据推理,红军这几个月的发展,瞿秋白在狱中是难以得知的。历史的发展证明了瞿秋白乃高瞻远虑,是个难得的才学之士。 瞿秋白在最后的日子里,曾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感慨于读书人从政、革命,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可奈何。 因此在文革期间遭到严厉的批判,谓其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同是「对敌人卑躬屈膝的叛徒」。
中共有三个首脑人物: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都是在内部权力斗争失势后,落到国民党手中。 陈独秀关押多年,饱经折磨;瞿秋白就地正法,惨烈牺牲;张国焘则交戴笠畜养使唤,凌辱有加。 这三人都是饱学之士,乃中共思想、建党、建军的关键人物,蒋介石未能认识到这三个打击、瓦解中共的大好机会,正确处理、善待这三位中共元老,而押陈,杀瞿,辱张,反而帮中共解决了其内部斗争余下的问题,增强了中共的内部团结及向心力;同时也表露了蒋介石的狭窄心胸及嗜杀成性,不成大器,使天下离心。
齐桓公不计射钩之危,重用管仲,称霸一匡天下;刘邦捐弃前嫌,首封雍齿,群臣归心;李世民尽弃玄武门之仇,听谏魏征,升平贞观盛世;皇太极未念松山兵争,礼贤洪承畴,肇基满清一统。有人说,蒋介石没能向这些历史上开创大业的明君们学习,「不能识人,不能容人,不能用人」,这是他失去大陆江山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