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在郑州吃的一顿饭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85年,在郑州吃的一顿饭

在郑州市中原大厦广场边上小饭馆吃饭,也就花了不到2元钱。

竟然有4个人在我饭桌子边排队等着我。

第一个人对我说:大哥,能不能给我2角钱?我饿了。

拿到2角钱后他走了。

第二个人对我说:大哥,能不能给我买个馒头?我一天没吃饭了。

我给他钱,他去买馒头去了。

第三个人对我说:大哥,你吃完饭,能把那个啤酒瓶子给我?

啤酒瓶子有押金,可以退钱的。我说好,他就在桌子傍边安静地等着我吃饭。

这第四个人过来说:大哥,能不能把最后这口饭留给我?

我留了三分之一的菜和饭给了他。

钱花得不多,可说是吃得不安静。

 

饭馆外面的广场上躺满了农民,他们是到省城讨饭的,找工作的,上访的。就在地上睡觉。

我问农民,农民告诉我:

河南是黄泛区,种地能收到粮就是天给的,收不到也常有。

所以,每年春种把种子撒到地里后,家家户户拉家带口离开家,到全国城市里去讨饭,小孩子越多越好。等秋收时就回来收割。这庄稼也不侍弄,长什么样随便。要饭是传统,家家户户。

火车站广场上睡着几万人。

当时郑州市市区人口70-80万人,现在是800万人。现在河南省的GDP已经超过了辽老大的GDP了,虽然河南省的人口是辽宁省人口的2.5倍,但是河南确实取得了巨大进步,而辽老大急剧衰退。想当年50年代,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都是中央直辖市。东北工业部,重工业部等们搬到北京,直接就挂上中央人民政府工业部或重工业部的牌子。沈阳的个大研究所搬到北京就成了中央各部的研究所或者研究院了。

 

这是听到广播播送新闻:

全国各省市工业产值排名:第9名:沈阳市,第10名:大连市,第11名:河南省。

当时全国仅有2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沈阳市,大连市。

有7000万人口的大省河南省的工业产值不如大连市的,全国还有20多个省的工业产值不如大连市的。

这使我想起了1950年时,拥有90万人口的大连市工业产值是关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工业产值总和的几倍,包括沪京津。

当时东北工业占全国工业的85%以上。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零不是数' 的评论 :
我这个帖子是在论坛中的跟帖,是几分钟随便写的,是有感而发。
零不是数 发表评论于
抱歉!没有注意到你关于50年代的说法。请把我前一评论删了吧。
零不是数 发表评论于
你说的那些城市只是曾经是直辖市,1985年早就不是了。 按你的说法,西安,洛阳,开封,郑州都是京城。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旧日云中守' 的评论 : 谢谢旧日云中守,挥一挥衣袖,dancing_今宵,xin_li_xin的跟帖,不一一回复。
旧日云中守 发表评论于
在郑州亚细亚建立起来以前(大概是1988年左右),郑州二七广场周围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二七塔的塔尖。而当时的郑州南边到航院、北边到华北水院(1984年开始建设的)、东边到河南中医学院、西边到国棉五厂,这些距离二七塔都是5公里不到的距离,这中间都有很多村庄,都种着庄稼,还有河南农业学院的试验田。我的老师告诉我他在塔上可以看到西流湖,而现在的很多的被拆掉的城中村,是八、九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我在郑州的时候,是九十年代,沿着铁路从郑州火车站向西走3公里都是耕地,我本人没有上过二七塔。

dancing_今宵 不是想出来的。
xin_li_xin 发表评论于
2002-2007,我服务于德国大公司。频繁奔波于欧洲与中国。在中国,主要是跑河南和贵州。
当时,中国一个很大众的论调就是河南人,怎么,怎么的(负面的)。
我看了/听了,就很不同意。
我自己接触的河南人,都很朴素,实干,能吃苦。
我很喜欢河南,龙门石窟,让我震撼。
上次去河南,也在5年前了。去了一拖。
真心期望河南好。
dancing_今宵 发表评论于
"作者写的都是真的。郑州1995年以后超过开封,1999年以后城市规模才全面超过洛阳。1985年的郑州是上了二七塔,都看得见远处的麦田。"

旧日云中守别瞎扯了。 你是论点张嘴就来, 论据全凭自己想象
我住长江边 发表评论于
同意楼主关于东北曾经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咱们不谈个人的家乡情结,客观的评价,现代史上上海的贡献最大,河南,陕西,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都是发挥过重大历史贡献的省份。不过呢,咱们不能趟在过去的光荣历史上,今后的贡献更加重要,今后的发展更受瞩目!
旧日云中守 发表评论于
作者写的都是真的。郑州1995年以后超过开封,1999年以后城市规模才全面超过洛阳。1985年的郑州是上了二七塔,都看得见远处的麦田。河南今天小麦第一大省,对中国的粮食的贡献也比不过东北,东北是生产出来的大部分都被用来供养市场,就是卖出省了,河南超过85%的都是自己吃掉了。当然,代价十分惨痛,我在国内看过一个人民文学的报告,东北的黑土地的土壤厚度,从建国前120-140cm到2007年20-40cm左右,就是没有休耕。

广东的发展一个是历史原因,一个是叶剑英的功劳,地税占大部分,国税都是能少则少。

老百姓最好被忽悠,日本人留的工业底子,被支援内地的口号一直喊了半个世纪,到朱镕基的改造,然后东北下岗的职工,命运十分悲惨。当时似乎有个顺口溜,我记得是“下岗女工莫流泪,立即走进夜总会,露出前胸和后背,大把大把赚小费......”

作者直接说东三省就够了,不用拿河南对比。建国后所有的民用和军用工业的80%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东北普及的,上海就接受了很多工厂,当然上海本来也有底子。河南就是今天工农业总产值也不高,GDP高,是钱过手次数多,大部分人,除了房子也没有太多财富。河南人因为没有资源,一直贫困,过去的四十年,河南、山西、山东、陕西都是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比如这几个省的各种矿都挖空了,实际上,其他大部分省份都是一样的命运,南方富裕城市对北方的资源的掠夺同时也造成北方大量人口的向南部迁移,结果南方在南北方的共同努力下富裕了,发现人口负荷更大。各个地区不均衡发展的后果,就是都不幸福。

同意作者的政策导致东三省的经济下滑,如果建国后东三省经济自治,没准儿两广、福建也比不过。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住长江边' 的评论
为河南进步高兴,很多落后的省份进步很大,比如落后的福建省的GDP今年超过了台湾省的GDP。

历史是进步的,今后无论哪个省的发展多么迅速,它也不可能像当年东北那样占国家工业产能的85%。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提供者了,也不可能是全国工业的发源地,向全国无偿提供全套工业,设备,技术,人才等等。

早在1982年-1985年,我就读了《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近代工业史》,等等,更重要的是粗读了每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从50年代直到1984年的,从50年代的每册几百页到80年代的每年2000多页的大16开本。详细的工业数据和各项指标给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轨迹和中国工业从东北向全国转移的线路。
我住长江边 发表评论于
河南能有今天的进步,非常不容易。东三省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也有不少天然资源,工业基础好,人民素质相对好。但是,河南印象中是比较缺水的,土地也一般,没有什么自然资源,除了历史上曾经很有文化,交通便利外,没有什么优势,工业基础很一般,国家也没多少支持。河南现在能够一举超过东三省,可见市场经济焕发了活力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ancing_今宵' 的评论 :
1. 我讲的就是1985年的事,你用现在的情况反驳1985年的事实;
2.以前算的是工农业生产总值,是实际的生产能力,现在计算的是GDP,很大不同,经营交易次数增多,GDP可能成倍增长,因为产值被重复计算了几次。
3.现在河南发展了很快,GDP确实相当于东三省,但是河南省的人口也相当于东三省。不变的是,当年东三省对国家的贡献,工业产能份额占国家的份额,今天的河南没有达到那个东三省所占的份额。
4.通读我的帖子全篇,并没有添油加醋去贬低河南,所讲属实。
5.今日东北之落后有多种原因,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策所致。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中原“,就是指河南,或者更小的地方安阳一带。

后来人们所说的中原已经扩展了概念,指豫冀鲁一带。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零不是数' 的评论 :
1950年-1954年,中国先后有12个直辖市。
1949年10月1日,北平改称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西安市、重庆市、广州市、武汉市、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为直辖市。
1950年11月,旅大行署区设为旅大市(直辖市),由东北大行政区代管。
1952年11月15日,南京市直辖市降为省辖市,设立为江苏省省会。
1953年7月,哈尔滨市设为直辖市。
1953年9月,长春市设为直辖市。
1954年6月,重庆市、广州市、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西安市、武汉市、旅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11个直辖市皆降格为省辖市。
1958年2月,天津直辖市降格为省辖市,设立为河北省省会。
1967年1月,天津市从河北省分离,恢复直辖市。
1997年6月,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从四川省分离,组建为重庆直辖市。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udanxianzi' 的评论 :
你仔细读过我的帖文就知道,我没有污蔑河南,说的只是经历过的一件事,我在河南干项目干了几年,为河南添砖加瓦。

另外,讲起粮仓,黑龙江省农场(北大荒)提供了2.45亿城镇人口的商品粮和大部分军粮,主要是小麦,是国家最大的粮仓,吉林省也是产量大户,不过是以玉米为主。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旧日云中守' 的评论 :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谢谢!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住长江边' 的评论 :
可能你没在北京国家机关里工作过,所知信息比较小。特别是对1978年以后国家重大项目投资方向所知甚少。像那些50万吨乙烯工程,80万吨乙烯工程等投资几百亿上千亿的工程有几个投在了东北?
dancing_今宵 发表评论于
楼主添油加醋地贬低一个省的人,不地道。现在河南一省的经济就超过了整个东三省,说明当年河南才是政策的牺牲品。

国内的就不说了,看看这些年国外各中国城的站街的按摩的捏脚的快被东北的承包了,现在连我们这白区也有按摩房了,是不是没饭吃才干这营生的。

你还是关心一下你这些同乡吧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河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可惜近百年天灾人祸频仍,基层太穷太苦,别忘了艾滋病村。。。。!老生讲的都是实情。
零不是数 发表评论于
直辖市只有京津沪三个。郑州车站广场在85年盛不下上万人,几千人可以放得下。但通常没有那么多人,广场中经常有大片地区是站外候车排队的地方,还有露天小贩。
所说专业讨饭是事实,我信。
mudanxianzi 发表评论于
河南是农业大省,天下粮仓。污蔑河南人谁就是傻蛋
旧日云中守 发表评论于
建国后的东北在苏联连续九年运走工厂设备以后给了中共,当时东北三省占我国工业总值的八成以上。然后东三省的大工厂就向新建的内地工业城市搬,包括天津、上海、武汉、廊坊、洛阳、西安、包头等等很多工业,都是从东北连人带设备搬到内地。六十年代,中俄边境陈兵三十万,中国担心东北打烂,所以一直到今天,中国对东三省的使用都是涸泽而渔,几乎是只管抽血不回输营养。

朱镕基的国有企业改造,全国各地的下岗职工,都没有东北的惨,因为太多了。根本没有安置。
东三省的到了2000年以后,就没有老本吃,经济迅速下滑。解放前闯关东的东北人主要是山东、山西、河北的,也有内蒙的,由于杂交优势,城市厂矿的男的壮、女的靓,到全世界打工,很多干的都非常好。

长期的经济形势下滑,资源紧缺,现在东北的投资环境很差。

河南要饭的主要是豫东、豫南的,后来捡垃圾,全国的垃圾处理、出租车和二手货市场,都有那里的河南人,属于最辛苦的农民工。郑州本地人比较淳朴,他们一直是市民,生活质量并不差。尤其是2000年后,一年一个样子。现在实际住的人口超过千万了。
我住长江边 发表评论于
楼主的年纪,可能与一个长我十岁的朋友差不多,书读的很好,工作也不错,可就是固执已见,看问题总喜欢从历史找原因,从外界找原因。可是世界已经大大的变化了,我们不改变小时候学的观点,思想必然落后。好吧,咱们点到为止,不再争议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住长江边' 的评论 :
还有,上海一直以来给国家输送了多少领导人?政策能不向上海倾斜?浦东的政策是独一无二的,超过了当年的深圳政策。

只有东北,没有什么本土的国家领导人。改开以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有几项是在东北?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住长江边' 的评论 :
你还记得国企改革?剥离不良资产,使大批工人下岗,买断工龄,丢弃向社会,然后将国企贱卖给私人,或者低价合资。

私人以短期营利为主,掏空国企后就不管了。
举例:鲁冠球以低价买下国家重点骨干机床厂,几年掏空后就不管了。
大连机床厂是全国6000多家机床厂中产值和盈利最高的,是中国最大的数控机床,组合机床厂,是民族的骄傲。但是贱卖给私人,私人掏空钱去炒房地产,不对机床投资,不发展,最后破产。这样的例子成千上万。

国家并没有东北什么像样的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
上缴的税利是指百分比,广东一直很小。
河南超过辽宁一是河南发展了,二是河南人口多,是辽宁的2.5倍,三是计算GDP,不是计算工农业生产总值,人多,经济活动多,第三产业规模大。
我住长江边 发表评论于
回复楼主,我认为东北的落后,曾经是政策的原因,但现在主要是东北人习惯于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不适应巿场经济。 上海广东江苏对国家财政也一直负担很多,但是仍然发展很好。国家现在也在努力帮助东三省,比帮助河南更多,可是河南发展起来了,东三省仍然落后,根源在自己,不在政策,不在别人
挥一挥衣袖 发表评论于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类似河南在中国的地位。种族和地域是永远无解的话题。。。
挥一挥衣袖 发表评论于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类似河南在中国的地位。种族和地域是永远无解的话题。。。
挥一挥衣袖 发表评论于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类似河南在中国的地位。种族和地域是永远无解的话题。。。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住长江边' 的评论 :
为河南腾飞而高兴。

东北的问题主要是政策问题。几十年来,东北是政府的提款机,上缴利润,1983年以后是利改税,留成不足,无力技术更新换代。用东北的财力,东北的工业向全国转移,特别是向西北,向西南转移。

举例:
成(都)飞,西(安)飞,南(昌)飞,哈(尔滨)飞,都是由沈(阳)飞的黎明和松陵转移支援发展起来的。

中国十大钢铁基地,八大特钢,30家中型钢铁几乎都是由鞍钢,本钢及大钢(特钢),抚钢(特钢)发展起来的。

中国机床十八罗汉和6000多家机床厂也大多数是有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发展的。

中国炼油也大多数是由辽宁6大炼油厂扩散的。

中国化工摇篮大化和吉化。
。。。

开放以后,政策向东南沿海倾斜,却对东北国营骨干大企业套枷锁。比如广东为了少上税,多留成,获得更优惠的政策。和中央政府抗争了几十年。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高枫大叶' 的评论 :
底子就不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了1100多项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这些负担最终由老百姓赋税负担,所以国家贫穷。

而资源贫乏的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正是用中国的赔款发展教育,发展工业而起来的。

二战各主要国家工业占世界工业的份额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工业,进一步说重工业,可以从经济,工业实力角度说明战争的大方向。

1939年的统计,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日本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

意大利占世界工业生产的2.9%,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常态' 的评论 :
有一个事实:关内打了30多年仗,军阀混战20多年,抗日8年,不但不能建设,而且还破坏了工业。
东北张作霖是有20多年的和平时期,日本入侵东北,只是开始的两年打了一些规模的战斗,后来都不在城市里,是在深山老林里小规模战斗,而抗联转进苏联后,只有小股侦察和破坏活动了。相对又有10多年的建设时间。

在1950年时东北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5%以上,而大连被日本占领了40年,没打仗,所以东北工业主要是沈阳和大连,然后还有抚顺,鞍山,锦西,本溪等。
北满有一些工业,但是主要是1952年后从辽宁大连沈阳搬迁到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背靠苏联。
高枫大叶 发表评论于
主要责任在政府,老百姓可怜了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嵩山南路' 的评论 :
晚上火车站广场上躺着上万人,他们大多是河南农村的,不是郑州人。就像你说的因为京广和陇海枢纽,所以也有外地人。

我没有贬低河南人的意思,只想说那时候人口第二大省的河南是很落后的,除了工业城市洛阳以外,但是现在河南发展很快,早就超过了辽老大,郑州人口也是近800万人了,是大连市区人口的2倍。

在1970年代,大连人到外地出差,说除了东北沈大鞍抚哈齐春吉外,中国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除了几条主要街道,其他地方都是破破烂烂。
我住长江边 发表评论于
楼主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在小时候经常看到的事情,悲哀而真实。我们不必纠结于郑州街头讨饭的是郑州人多还是外地人多,当年河南的贫穷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所幸河南在改革开放后一举超过美丽富饶的东三省,有力地证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产生巨大的活力
常态 发表评论于
这不可能,估计比的是国有企业。等共匪"自愿“合并私营企业后,沪京津的工业产值要远远超过东北。

这使我想起了1950年时,拥有90万人口的大连市工业产值是关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工业产值总和的几倍,包括沪京津。
嵩山南路 发表评论于
我是郑州人,生在郑州长在郑州,直到出国,所以看到郑州两个字就点进来看。对于您对郑州的评价,也许是事实,但是看着我还是觉得应该说几句。首先我觉得郑州是个交通枢纽,可能哪里的人都会有,我记得小时候我家门口也经常会有操着外地口音来要饭的,我妈妈都会把家里的馒头或者红薯给他们,没钱但是一定会给粮食。我记得郑州还有好多外地的小偷,您甭问我怎么知道的,他们和我们长的不一样。另外如果您去别的城市要东西要饭的也有,最起码我就碰到过,那些并不是郑州的或者河南的。我也特别好奇您写这篇文章是什么主题,我没看明白。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omaninhome' 的评论 :
是的,男人躲在后面,让妇女小孩子去要,孩子越多越好。当时东北大城市的街道上都是河南人讨钱,都是穿得脏兮兮的。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peedingticket' 的评论 :
当时河南是大农村,小城市。虽然有14个市地级,和黑龙江省并列第一,但是农村6000多万人口,城镇人口不到1000万人,所以很不发达。洛阳是工业城市,有苏联援建的10大工厂。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是干枯的胡杨^_^' 的评论 :
从1986年至1988年在郑州呆的时间比在北京呆的时间长,干国家七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当时刘源在郑州市当市长。
womaninhome 发表评论于
1987-1992年间,我记得那时很多河南的人来我家门口讨米,我们就给他们米,很多人是妇女儿童。
speedingticket 发表评论于
1980年到2000年,是河南农民最辛苦的时候。挣钱无门,公粮白条,计划生育让很多人当游击队。很多人90年之后去黑煤窑打工,永远回不来了
我是干枯的胡杨^_^ 发表评论于
1987年我在郑州呆了一年,人两极分化,纯朴的人真纯朴,吊尔浪当的人真的是吊尔浪当,公交车上小偷奇多,街上打架的也不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