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空余绝响

从上海到西雅图,从新闻采访到中文教育,唯一不变的是对文学的热爱。爱读中英文好书,爱听古典音乐,爱看惊心动魄的影视剧,爱美食,爱烹饪,这一切都融入笔端,和同人切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听到埃尼欧·莫里科内逝世的消息,心中顿时感觉荒凉。脑海里浮现出的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那位天才孤独的背影,踯躅离我们而去。

说来惭愧,我虽然自中学起就迷英语电影的原声音乐,而莫里科内所谱曲的《四海兄弟》、《教会》、《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都是我所热爱的电影,却甚少了解在这些电影幕后的,为它们配上绝美的音乐的大师。直到购入了一盘来自纽西兰的小天籁Hayley Westenra的歌曲集《天堂之音》才把那些我看过的电影、熟悉的旋律和这位大师联系起来。

莫里科内的音乐带魔性,听后让人久久难忘。他的很多电影配乐在西方是在古典音乐电台播放的,可见其层次之高,可以和历史上的大师们比肩。他的无数精彩作品都与期待与爱,爱而不得有关。《天堂电影院》中充满幻想的少男少女、《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男孩爱慕的身姿飘逸的女郎,还有承载“海上钢琴师”所有梦想的游轮。

关于大师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显得他特别独树一帜。他曾经开玩笑说,他写西部片时的主题是郊狼的嚎叫。甚至自认乐队的唱词他一点都听不懂,对他来说,人声只是另一种乐器而已。最特别的是,虽然他为无数部好莱坞电影配乐,和美国有紧密合作,他坚决不学英语,在2007年领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也是用意大利语致辞的。这点纯粹,跟那些电影中的执着的人物相当合拍。

两年前,我有幸在一个酒庄聆听小号大师Chris Botti的演奏会,其中很多曲目都是莫里科内的名作。我又了解到了莫里科内还是一位小号手--怪不得他音乐中的小号如破晓的黎明,忽而如海面的凌波,如西沉的落日,让人有“今夕何夕”的惊艳,却不乏“逝水流年”的哀叹。小号是比较单调,很难以驾驭的乐器,而莫里科内将它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些年,我零零星星收集了大师的作品,特别高兴的是淘到了马友友演奏的他的电影配乐集。醇厚的大提琴声中,我陷入了沉思--高雅与通俗、古典与现代珠联璧合,可见这两位大师精神上的契合。

如今,大师驾鹤西去,海上空留绝响。我想象着在他人生的导演喊出一声“cut”时,观众们的掌声是多么响亮而经久不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