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古典学家伊迪斯•汉密尔顿写过一段有关文明的话:文明是一个用滥了的词,它代表的其实是一种高远的东西,远非电灯、电话之类的东西所能包括。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他是对心智的热衷,甚至是对美的热爱,是理智,是温文尔雅,是礼貌周到,是微妙的感情。如果那些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事物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文明的最高境界。
这种对心智的热衷,对美的喜爱,对荣誉、对温文尔雅、对礼貌周到、对微妙情感的珍视,我们都具备吗?暗暗地对照了一下我自己,惭愧得很,别说现在,我从小就不文明。先举一个例子。
一年寒假,村东边公路上发生车祸,一辆拉客的私人小公共汽车开进了路边沟里,沟很深很宽,引进水就成了河,好在没有水,沟里荒草丛生,公共汽车底朝天躺着,受伤的乘客都被送进了医院,没受伤的另想办法赶回家。估计司机伤的不轻,因为前面的挡风玻璃完全破碎了,碎玻璃渣上沾着深色的血液。那时我还很小,第一次看到这种车祸,由车祸现场联想到受伤的乘客,心里也是一阵害怕。我们小孩子只是看个热闹,但是别的村庄来看热闹的大人,开始打汽车本身的主意。
终于有人钻进有些变形的车厢里,卸下一个座位扛起来朝他的村庄走去,他的行为鼓舞了其他蠢蠢欲动的人,于是都争抢着卸座位。同时还有人小心翼翼地拆卸没有破碎的窗户上的推拉玻璃。反正每个人都想琢磨着为自己弄点东西,只要能拿到手的都不会客气。最夸张的是有两个懂汽车的人,竟然将发动机给拆了下来。我那时也想如果我再大个十来岁,也可以像他们那样去抢东西了,抢来的东西换成钱,可以买很多平时想买而没有钱买的东西。以我那时的认知水准,根本不知道这种想法是不道德的,去抢东西是犯法的。
后来读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他这篇这小说的灵感来自于一则新闻报道,我才知道,这样的事情不只在我们那儿发生过,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都发生过类似的事件。而前来看热闹的群众心里都怀着鬼胎,准备着顺手牵羊。
我以为那只是贫穷年代发生的事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素质自然而然地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可是在随后的二十来年里,我每年都能在报纸上或者网络上看到车祸现场所拉货物被抢的新闻,这样的新闻实在不新,可是它总有老而不死的能力,真是老而不死是为贼。
我很是困惑,人们为什么还像二三十年前那样的贪婪和冷漠呢,甚至比先前更粗鄙更理直气壮,说白了,是更不要脸。最近一则新闻让我震惊得险些掉了下巴,也是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只见司机和副驾两人被卡在严重变形的车头里,满身是血,伤痕累累,动弹不得。前去的群众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一下伤者的情况,都两眼放光地冲向散落一地的和残留在后面车斗里的货物。那些幸灾乐祸的老大妈们,那些身材矫健的小伙子们,那些稳中有力的中年大叔们,每个人都像中了大奖般的喜悦。
也许你会说,那时特例,可是特例为什么年年发生,各地都有?也许你会说,还是因为他们穷,没有素质,我觉得你说的还是不对。我举一个不穷的,有素质的例子。
那是在西藏的一处旅游景点。能去西藏旅游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的,很多人在那个雕塑前合影,如果只看被拍照的人物,她们穿着时髦打扮靓丽,笑容满面,可是再看雕塑周围,左右躺倒了两个人,也许是因为高原反应休克了或者死亡了,无论倒地的家属怎样呼喊,怎样求助,正在拍照的她们都无动于衷,也许她们觉得出来旅行一次不容易,不能给自己增添晦气。
是的,事情绝不像我说的这样绝对,我也看到了一个短视频,在某个城市,一个老人倒地,周围都是围观的人,一个小伙子犹犹豫豫走过去,内心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挣扎,等他终于下定决心扶起老人,在他弯腰伸开双手的那一刻,想像中即将产生的后果使他无比恐惧地放弃了,他直起腰,无可奈何地离开了现场。
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大家贪婪冷漠又心怀恐惧,距离伊迪斯•汉密尔顿所说的文明,差的不止一个火星的距离,而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这种文明已经普及了好多年,我们真的需要乘坐高铁或者宇宙飞船去奋力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