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之《儒家思想》CH2〈存有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之读后感
哲学家牟复礼(FW Mote)认为:中国哲学之异于西方哲学的最大不同处就是在:中国显然缺乏创世神话。这是因为国学把宇宙看成是连续创造活动的展开。而背后的动力就是所谓的“气”,气既是物质、又是精神。而西方语言中並没有适当的翻译。杜维明认为:最好的翻译应该是vital power,是“血气相联的一种心理生理交溶的力量”。由“气”而形成的宇宙,是具有自己的连续性、整体性与动态性。正因为此特殊的三性,所以此宇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有机过程,此有机过程的特殊性则是自然的、和谐的。“自然”就是一切自然而然的形成或者发生,在此世界的演化过程中、虽然有瘟疾、飢荒、战争,或者任何不公正的残暴行为。但是、这些事件都可谓是自然形成的,又自然地结束了,所以哲学家牟复礼称这种有机过程为“和谐的”。当然、笔者认为:称之为“和谐的”有其特殊的哲学意义。正如理学家思想中之“人之初性本善”是出于相同的原因,只是强调人的善良性,希望人们都追求善良的个性。而牟复礼只是强调其和谐性,希望宇宙人间从此和谐。
而在東方的文学家、小说家、艺术家等,他们的心灵中,都自然地產生与此和谐宇宙的共鳴。由于宇宙的整体性、连续性与动态性,所以构成中国特有的文学、小说与艺术,大大地异于西方的文学、小说与艺术。杜维明在他的〈存有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论文中,举出多項古代的作品,都具有此特殊自然观的哲学。笔者在此一一将它们列出于下:
(A)北宋张载的《西蒙·太和篇》把创生宇宙的秩序、用美妙的文学解释为:
- 1、太和所谓道。2、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負屈伸之始,其来也几微而简,其究也广大坚固。3、起知于易者、乾乎!效法于简者、坤乎!4、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5、不如野马絪緼,不足谓之“太和”。
【白话文简释】
1、能创生宇宙之秩序的太和、就称为道。2、它的中间含有或浮或沉、或升或降、或动或静,互相感应的性格,由此而產生烟尘相摇蘯、胜或負、屈或伸的开始,当它来临的时候、微小而简易,当它扩大的时候、广大且坚固。3、最先展示天地之奥妙的、就是乾元!效法天地之简约的、就是坤元。4、分散又各自不同而有象跡可寻的称为气,清新明通而无象跡可寻的称为神。5、不超越形而下器之类如野马和烟尘的话,就不夠资格称为“太和”。
(B)比张载大二岁的北宋周敦頣(周濂溪)之《太极图说》把宇宙之初用简单的五个字,无极而太极,輕輕地带过。而后又谓人是接受到天地的灵气而特别地突出于万物之中,然后、人设定好坏的标准,就有善恶之分了。全文如下:
- 无极而太极。…………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白话译文】
由虚无而自动演化为最高极的真理。[笔者注:此论调与今日“大爆炸”的理论极为相似。现代的天文物理学也不知道在大爆炸之前为何物,只好称之为black energy。周敦颐称之为无极。]…………只有人得到天地的灵气所以最为突出。形体既是生成后,心神中就產生智的直觉,所以人的仁义礼智信的五种德性就有感而出动,于是人就制定善恶的标准,人间万事因此就层出不穷了。
(C)北宋张载的《西銘》,用美丽的词句将人的旦生巧妙地与天地结合,而且天地之气还会塞人体与帅人性,也就是说:天地的气灌注在人的身体内,天地的性格也统帅人的习性。原文如下:
- 1、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2、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白话释文】
1、我称天为父亲、又称地为母亲,我只是墨墨地旦生了,也就混入其中。2、所以天地之灵气充塞我的身体,天地之精神统帅我的性格。換言之、人就禀承天地的DNA。3、有此DNA、天下的人民百姓都是我的手足同胞,天下的万物都是我的同类。
(D)比张载稍晚几年的苏东坡,他的宋词在中国是家家背诵,但是、在他的文章《前赤壁赋》中,就深深地描述了宇宙的动态性。他以河水与月亮为例,说天地之间都是无时无刻在变化。《前赤壁赋》中有:
- 1、苏子曰:客亦知水与月乎?2、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4、蓋将自其変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白话文】
1、苏东坡说:客人也知道水和月么?2、水如此向前流,而並不曾去了。3、月亮有园有缺,但是也没有消灭或者生长。4、因为从变的方面来看,天地之间实在不能有一瞬间的不变化。5、从不变的方向来看,則万物与我都没有穷尽的,那还有什么羡慕呢?
(E)《白蛇传》戯剧-受到張载的民胞物与的“宇宙一体”的哲学影响,宋朝的一位文学家(姓名不详)就改编了当时民间的地方戯剧,此新戯剧就是后来广为民间流传的《白蛇传》。此剧中的两位女主角都是千年的蛇精修练成人形的,后来此位白蛇就与一位书生许仙產生爱情而结婚生子的故事。当然、这种的人蛇恋爱而生子的小说,仅仅会发生在以“气”为万物之原动力的哲学地域,这样的故事一定不会发生在任何的西方国家。而万一发生的话,此位作者一定会为所有的宗教家所鞭打或者被判终身监禁。在中国竟然流传了一千年之久,而且仍然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民间故事。而且杭州西湖旁还有一间寺庙纪念此事。由动物的演化而変成人形的故事,在中国小说中,也是属見不鲜,是为中国人的生命哲学所接受。
(F)《西游记》是明朝的吴承恩所作,由此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国学的整体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力。因为国学将宇宙看作是有连续创造活动展开的性格,所以这宇宙就自然具有包罗万象的和谐力,也没有一位造物者创造了世界的观念。在《西游记》中、孫悟空是一塊頑石变成的,先变成一只猴子,再就成了当地的猴王。后来又为一位高僧收为徒弟,並賜他名为“孫悟空”。最后、孫悟空努力修炼成人形后,被前往印度取经的唐三藏收他为同伴一起前往印度取经。当然、一塊顽石变成猴王,猴王又修练成人形,又一同与一位僧人去印度取经。这类的小说、只有在国学的开放和谐的哲学思维中、才会旦生此类的伟大惊人与流传数百年的小说。而哲学家杜维明认为此类小说绝对不会産生在闭鎖的西方哲学社会中。
(G)清代的道济(1641-1717)、又名石涛、原名朱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他的画的特别之处就是将山脈可以画成如江河一样流通。他看待山脈的特殊方式,就是把它们看作凍结起来的江海波涛。也就是将“气”的概念灌住到山脉的石头中,使得山脈更具有精神性了。既然在《西游记》中、顽石可以变成猴子、再变为猴王、再变为孫悟空。以此类推、为什么山脉不可以灌住“气”呢?灌住“气”之后的山脉,使人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动态性。如此、则更能吻合北宋的形而上的哲学。兹将道济的一幅画由有度下載、以供朋友欣赏。
〖总之〗
国学中、“气”为宇宙生命的动力,故气使天地人三位为一体,此生命力的气使得人与万物形成一体,也就是人与自然不应该分离。故杜维明说:“生命力的内在共鸣如此有力,致使人体中最精緻细微的气所构成的心与自然万物不断產生一种同情的和合。” 有此共鸣、人的心就自动扩展、一直大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国艺术家对大自然的審美欣赏,就是通过此种融合,扩大后形成一种实力。
在战国时期、莊子建议我们不应“聼之以耳”,而应该“聼之以心”,进一步再“聼之以气”。“聼之以气”就是说:我们既为宇宙的一体,我们心中的生命力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就努力倾聼大自然的声音。作为一位艺术家或者小说家,有时候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是人有天付的自我直觉性。当我们去培养这种天付与的艺术性后,还需要自我的培养与学习,一面要培养我们的感性,另一面要学习人间的智慧,才能使此种艺术性壮大。要培养到“可以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地步,这就是“聼之以气”的目的。举例来说、《白蛇传》中的人蛇相恋的故事、就是达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其艺术水平之高超,非今日好来嗚之影片Star Wars 之情节能比,因为《白蛇传》的意境远远高出Star Wars、这个影片仅仅是一个征服太空的科幻小说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