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张国焘《我的回忆》08 五四运动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七章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就在这样的情势下爆发了。


   一九一九年五月二日下午七时,“国民杂志社”循例举行社务会议;参加者是原有的十多个社员,议程也只是讨论杂志的出版事务。可是到会者不约而同的谈到中国在凡尔赛和会受屈辱的情形,以及曹汝霖等腼颜(miǎn 厚颜)媚日和山东及其他各地人民团体奋起救国等消息,气氛异常激昂。我首先提议:由“国民杂志社”发起,约集北京各校同学举行一次示威游行。我并且说明:这次示威运动决不可再蹈去年请愿行动的覆辙;必定要做得有声有色,获得圆满的结果,时间愈快愈好。这次示威行动的意义是向日本使馆表示中国人民的抗议;唤醒民众,一致奋起,迫使在外交上准备屈服的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作为收回山东权益和取消二十一条的范本;并打击亲日卖国首领曹汝霖等人,以伸张民族正义。我这提议立即得到全体到会者的热烈赞成,大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有的说北京学生尚无学生会的组织,发动一次共同行动甚为不易,应当乘势组织各校学生会;有的认为向曹汝霖问罪,应该是这一行动的主要—目标,因为这样才能具体的表示国民的公愤。


   为了实现这些意见,这次会议以爱国责无旁贷的精神立即决定:由“国民杂志社”通告北大全体同学,于次日晚上七时在北大第三院大礼堂举行学生大会:邀请高师、工专、农专、法专等学校派代表或热心分子参加;讨论目前救国应采的步骤。推定易克嶷同学任大会主席;其他“国民杂志社”的同人在大会中发表演说。我们商定了具体进行办法,决定向各学校同学展开沟通意见的活动。根据这个决定,措词激昂慷慨的布告于第二天清晨在北大各公告牌上出现了;同学们群起响应,爱国的热情沸腾起来了。


   五月三日下午七时,第三院大礼堂中挤满了人群。北大同学一千多人几乎是全体出席,其他各校热心同学赶来参加的也有几十人。在易克主席宣告开会,说明宗旨之后,我即登台发言,提出我上述的主张。这是我第一次在重要的群众大会中发表演说,情绪不免有些紧张。我的萍乡土音又很重,例如“群众运动”这个重要名词的发音,就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不容易为人所听懂;但还是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鼓掌。后来一些同学由于这次演说,常亲切的笑我“群众运动”这四个字的发音,“群众运动”四字,几乎成为我的浑名。继我上台演说的是有名的“大炮”许德珩,他的讲话具有甚大的鼓动力量。还有同学谢绍敏的当场啮(niè )破中指,在一块白手巾上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更激起全场的愤慨。大会于是一致决定联络各校同学,于次日正午在天安门集合,举行示威游行;各校到会的同学们也当场表示热烈赞成。


   五月四日上午十一时左右,当北大同学在马神庙第一院集合,准备向天安门出发时,蔡元培校长出来劝止。他沉痛的向我们说,示威游行并不能扭转时局。北大因提倡学术自由,颇为守旧人物和政府所厌恶,被视为鼓吹异端邪说的洪水猛兽。现在向学们再出校游行,如果闹出事来,予人以口实,这个惨淡经营,植根未固的北大,将要首先受到摧残了。那位文诌诌的易克嶷同学当场向蔡校长痛陈学生们忍无可忍的内心积愤,恳求校长不要阻止。其他多数同学则颇感不耐,发出“嘘”“轰”吵嚷和怒骂的声音。看看时间已到正午,我即挤向前去,高声向校长说:“示威游行势在必行,校长事先本不知道,现在不必再管,请校长回办公室去罢。”我和其他几位同学连请带推的将蔡校长拥走,游行队伍在一片欢呼声中,蜂踊的向天安门出发了。


   北大的学生队伍是最后达到天安门的。北京各专科以上学校学生队伍都如约先行到达了;总共有三千多人。经过简单宣布游行的主旨以后,队伍即浩浩荡荡的向东交民巷进发,准备先向日本使馆示威。横幅旗帜是形形色色的,其中主要的是“还我青岛”、“废除二十条”、“惩办卖国贼”、“拒绝签字和约”、“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等等。那时东交民巷口军警密布,我们的示威队伍无法通过,只得派代表向若干外国使馆说明示威的意图。按预定计划转赴赵家楼曹汝霖的寓所。


   学生队伍到达曹宅时,北大同学钟巍所预先约集好的十几个同学,率先翻越窗户进入曹宅,打开大门。大队同学即一踊而入,到处寻找曹汝霖不获;适另一亲日巨头、驻日公使章宗祥正在那里,走避不及,被同学们痛殴了一顿。曹宅的什物也成了同学们泄愤的目标,大肆捣毁,少数同学并乘势将堆积在宅院中已经捣毁了的什物,放火焚烧。我和其他几位担任指挥的同学认为目的已达,于是分头通知乱作一团的同学们,迅速整队回校。我们刚启程离开,大队军警赶到,将火势迅即扑灭了,并并始捕人;未能赶上队伍的三十二个向学被陆续逮捕。这就是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一幕。


   这日北大同学们游行归来已近黄昏,虽已饥疲交加,但精神仍极抖擞,纷纷议论此后的对策。我们对赵家楼一幕的表演引以为快,但对于三十二个同学的被捕和即将到来的压迫,深感危惧;几乎都一致认为大事临头,只有一不做二不休,再无退缩的余地。我们决定五日上午十时再举行学生大会,进行组织大学生会及北京学生联合会,并将这一运动扩展到全国去。


   五日清晨,京畿警备总司令段芝贵(这个老军阀是段祺瑞的亲信,是严厉镇压学生的实际执行者)为了探听学生的虚实,派遣他的军法处长虞维铎来到北大。虞是一个旧官僚,虽然头脑顽固,但也不愿事态扩大。他来到北大,开始声势汹汹,指责学生闯了大祸,声称如再不悬崖勒马,将明令解散学校,闹事者将被处严刑。同学段锡朋挺身与之抗辩,表示学生不怕恐吓和压迫,决再接再厉干下去;如政府不接纳学生要求,改弦更张,全国将大乱不已。这个官僚竟为学生们理直气壮的声势所屈,改以较温和的口吻说了些希望学生不再出街闹事,安心上课,听候政府解决等语,就离校而去。


   五日上午十时左右,北大学生大会在十分热烈的情绪中决定:立即成立北大学生干事会,并发起组织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的共同组织,要求各校一致参加;推举段锡朋、方豪为北大学生会参加这个共同组织的代表;并推举狄君武、罗家伦、康白情、周炳琳、陈剑修、鲁士毅、钟巍和我等分别担任北大学生干事会的文书、总务、讲演等各部门的工作。


   当天下午又在北大举行各校学生第一次代表会议,约有二十个学校的代表参加,通过决议: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北京学生联合会)。后来清华学校和其他教会学校以及女高师等女子学校也纷纷组织学生会,并先后加入学生联合会。这样,这个共同组织就名符其实的包括了北京全部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会。


   这次会议还决定:学生联合会以“内除国贼,外争国权”为主旨,提出“收回青岛”“惩办卖国贼”等具体要求;并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各界一致响应。这个代表会议后来根据学生联合会章程改名为评议会,负责决定政策方针。评议会由每校推派两位代表组成,其议事程序的符合民主旨趣,以及处事的敏捷果断,确表现出它是指导爱国运动的重心;所以当时舆论誉之为中国历史上空前最优良的“雏型国会”。


   这次会议为了迅赴事机又决定:以北大学生干事会代行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的职权;因此,北大就成了这次运动的总枢纽。我这个素来重视平民教育提倡讲演的人,也就成为学生联合会第一任的讲演部长;所有学生联合会的讲演团,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组织民众团体、发行传单报刊等实际工作,都由我所领导的这个单位来执行,事实上此后学生会许多轰轰烈烈的活动也以这一单位为骨干。


   五月四日北京所发生的这件大事,像风暴似的震动着全国;声势愈来愈烈,范围愈来愈大。各大城市的学生们纷纷起来组织学生会,发通电宣言,游行讲演,与北京学生采取一致行动。全国大多数的报纸都连篇累牍的用大字标题刊载这类新闻,并发表评论;认为:这是纯洁的爱国运动,是全国人民公意的表现。工商界、各种民众团体、国内外知名人士,以及海外留学生等都先后响应,支持学生主张,要求政府罢免亲日派官员,反对压迫学生的爱国运动。


   五月七日,被捕的三十二个同学终于释放了。当时段祺瑞这亲日巨头并未直接执政,虽不愿轻轻放过这些学生,但究不能为所欲为。全国舆论都站在学生方面,亲日派显得孤立了,曹、陆、章三人成为众矢之的。北京政治圈子里多数官僚政客,一时为爱国心所支配,也或多或少的同情学生。这一切使总统徐世昌和国务总理钱能训无法完全听从段祺瑞的摆布。这样,安福系、新交通系摧残学校的计划不能顺利实现,当局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以平民愤。


   然而拥有实力和日本支援的亲日派是不肯干休的。他们痛恨北大,集中目标攻击蔡元培校长,非迫令去职不可。蔡氏事先虽曾劝阻学生的示威行动,但事后却完全站在学生方面,抗拒各种摧残学生的压力,对于释放学生一事,奔走尤力。但他为缓和亲日派的愤怒,不愿因个人的去留使事态再行扩大;终于五月九日留下告别信,悄然辞职出京


   蔡氏被逼出京一事,又进一步激起同学们的愤慨。一般同学认为蔡氏的出走是政府摧残教育的明证;如果学生不据理力争,将使亲日派气焰更加嚣张,各学校以至整个爱国运动势必受到摧残。北京学生联合会经过多方的奔走呼吁仍无结果之后,不得已乃决定于五月十九日实行罢课,力促政府接纳学生的爱国要求,挽留蔡校长,并惩办曹、陆、章等亲日分子。北京各校这一罢课举动,又获得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响应。


   五四运动也影响了那时在上海举行的南北和平会议。五月十三日,南方首席代表唐绍仪在和平会议上提出了有名的八条件,其要点是:中国不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取消中日间的密约;惩办负责签约的亲日派;取消参战军等。这八条与当时学生爱国运动的主张是一致的,博得了国人广泛的赞同。


   我所主持的讲演部,是各校积极分子荟集的场所,人数极多,单是北大就有八百名左右同学参加,因此对于学生联合会的决策影响很大。这些参加者分别组成讲演团和讲演小队,分布在北京城内外街道、火车站以及镇集,进行露天讲演,宣传抵制日货,散发及张贴印制品,并进行组织民众团体。这些讲演团是当时学生活动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我们向市民、军队、警察宣讲爱国反日的道理,毫无顾忌的攻击北京政府和亲日派,造成了人心愤慨、满城风雨的形势。


   我们的讲演方法也日有改进。有一次我带着一个讲演团在一个街口高举旗子,发表演说。围着听讲者约一百多人。夏天的烈日并没有减低他们听讲的热情。他们送茶水给我们;鼓掌声和发问声此起彼伏;我和同伴们都满头大汗,声音虽已嘶哑,但仍是在大声疾呼。这种爱国情绪感动了一位在场的老牧师。他等我们讲演告一段落后,约我们到他的住所去研讨讲演的技术。他指出我们的讲词不够通俗,没有从人民切身问题说起,也没有将人民受痛苦的根源和爱国运动联在一起,因此,我们虽卖了很大的气力,老百姓却还不能完全领悟。他具有很大的热忱,似乎要将他一生传教的演说经验一口气传授给我们。这使我们大为感动,尽力接受他的指教,来改进我们的工作。


   五四运动也和历次的反日运动一样,以抵制日货为一个重要的节目;这也是能够在经济上打击日本的实际行动。这次在北京发动的抵制日货运动,学生联合会与北京商会协议一致行动。我们的讲演团对于这件工作非常积极;到处发动“救国十人团”的组织。这个新兴的组织对抵制日货发生了可观的作用。团员们相约不买卖日货,并劝告商店不卖日货,市民不买日货,也发生了捣毁日货的事件。抵制日货是当局最伤脑筋的一件事。北京政府受不住日本外交上的压力,更害怕因此引起民众与日本人的冲突。


   于是当局积极禁止学生讲演和抵制日货等活动。学生方面因尚希望政府能够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不愿过分与之决裂。当军警禁止学生讲演时,我们讲演团的工作就停顿几天,还将抵制日货的口号改为提倡国货。我们出去活动时大多背着一个上书“提倡国货”四字的布袋,以挨家挨户推销国货的姿态,来执行讲演团原来的任务。但这种较温和的活动也遭到军警的横蛮干涉。六月一日,徐世昌又颁布两个命令,一为曹、陆、章三人辩护,一为重申禁止学生罢课滋事。学生看到政府是要根本摧毁这一爱国运动,乃激起更大的悲愤。


   六月二日,我所主持的讲演部职员会议通过决议:不服从禁令,恢复大张旗鼓的讲演活动。这决议立即得到评议会的认可。讲演部立即执行这个决议,发挥以身作则的精神,首先由我和十几位本部的重要职员出发,经东安市场、王府井大街到天安门这一带中心区域、高举旗帜恢复讲演。我们不顾警察的制止,向听众大声疾呼,终于与警察发生冲突。我和其他六位同学于当日下午六时左右被警察逮捕,拘禁在警局的监房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尝到铁窗风味。


   我们被捕的消息,像电流似的激起了各学校学生的公愤。使大规模恢复露天讲演的决议,执行得更为热烈。六月三日晨,各校学生分队出动,布满北京城内外;讲演团的旗帜到处飘扬。“牺牲自由和身体来救国的时间到了”的声音在人群中传播着。六月四日,讲演人数更为增加。事先已有布置的军警在这两天内大捕讲演者,结果抓去了近千名的学生。因监狱不敷收容,又临时以北大第三院做禁闭学生的拘留所。这种压迫学生的手段引起了北京市民的惊慌和不满,一部分商店并关闭店门,停止营业,以表示对学生的同情。各女学校的女学生也都跑到街头游行讲演起来了,城外兵营里一部分士兵也有响应学生的风声。军警当局不得不关闭城门,防止更大混乱。


   北京政府“六三”大捕讲演学生之举,震动了全国。上海、天津等重要城市的学生、商人、工人首先响应,纷纷罢课、罢市、罢工。其他各地也随着有同样的表示。舆情鼎沸,举国骚然。


   颟顸(mān hān 糊涂而马虎)的当局到此时才认识到事态的严重;不得不于六月五日下令释放学生,并接纳学生要求,于六月十日明令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样三人免职。北京政府被逼让步的事实,更鼓励了同学们不愿轻易干休的心情。北京学生联合会通电号召举国继续奋斗,非做到拒绝派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止。巴黎的中国留学生也同样热烈,强力阻止中国代表陆微祥等出席和会。中国代表动在民众的压力之下,终于在六月二十八日正式向和会表示拒绝签字。至此,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是胜利的告一段落了。


   如果我们更广泛的理解到中国多年受屈辱的经历和当时的处境,那末我们将更能认识五四运动的重要性。五四运动为欧战和日本侵略所诱发,直接受着新文化运动的滋润;在内政上表示了人民的力量,在外交上表示了中国的意志,使举世开始认识中国的民意不可轻侮。这一青年运动能够摆脱过去中国政治恶习的束缚,以崭新的姿态、近代的思想、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有效的组织方法,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中国觉醒的标志。


    蔡元培于五月九日留书北大教职员学生,其文日:“我倦矣!‘杀君马者路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十一日北大学生又接其自途中函云:“仆深信诸君本月四日之举纯出于爱国之热诚。仆亦国民之一,岂有不满意于诸君之理?惟在校言校,为国立大学校长者,当然引咎辞职。仆所以不于五日即提出辞职者,以有少数学生被拘警署,不得不立于校长之地位以为之尽力也。今幸承教育总长、警察总监之主持,及他校校长之援助,被拘诸生均经保释,仆所能尽之责,止于此矣。如不辞职,更待何时?至一面提出辞呈,一面出京,且不以行踪告人者,所以避挽留之虚套,而促继任者之早于发表,无他意也。北京大学之教授会已有成效,教务处亦已组成,校长一人之留去决无妨于校务,惟恐诸君或不见谅,以为仆之去职为有不满诸君之意,故特在途中匆促书此以求谅于诸君。”


    “救国十人团”的组织是北大事务主任李辛白先生在五四时所首先提倡的。他与蔡元培、李石曾、李大钊等友善,有革命实行家之称。他独自出资刊印十人团章程,出版《新生活周刊》,号召人民按十为单位组织起来,由十而百而千而万,迫使政府不得不尊重人民爱国要求,并致力平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这方案为学生会所接受实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