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个筐,啥都可以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大多数的争论,都是因文字表达一个定义,各人理解偏差造成的,于是就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驴唇不对马嘴。在抽象的概念里转圈圈,永远找不到出口。

道德是个大的不能再大的筐儿,只要是约束人类欲望的规范都可以装得下,两千多年了,这筐还没装满,再过几千年恐怕还有相当的空间。不同的人往筐里瞧,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鲁迅看到的是三从四德,君臣父子,于是得出来“吃人”的结论。当然这筐里还有仁义礼智信,甚至有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新时代公民道德、核心价值观等等。

鲁迅错了吗?如果你不赞同寡妇有了新欢就可以被缝阴沉潭,不赞同女人必须裹足,你也不应该指责鲁迅。鲁迅不会幼稚的认为一切道德都吃人。其实,道德本身并不吃人,问题在于,是谁掌握了如此的权利挥舞道德大棒砸向他人?即便在今天,你若公开宣称不热爱某国某党,道德大棒伺候恐怕都算清风拂面了。

每一个时代,文明发展的不同时期总伴随着相应的道德准则,我们不应该苛求古人用现代文明的标准去治理一个小农经济的农耕社会,但是,如果道德的本源是善,是慈悲的话,那么将“道德败坏”者处以极刑,还哪里谈得上“道”,又何德之有呢?所以,比之道德吃人,某些自认高尚的人以道德之名杀人,才是真正叫人不寒而栗的。

当然,如果去除了旧道德,道德伪君子们也就失去了杀人的尚方宝剑。可是,旧道德不是那么容易去除的,因为,道德框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某些人经过好几代DNA仍然带有陈旧的基因。那么我们文化基因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导致这种基因变异了呢?

据报道,如今神州大地上有如雨后春笋的出现了一个个女德班,山东曲阜尤为盛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16个字,是“女德”的四项基本原则。著名的女德宣讲人丁璇不断的提到一个故事,有个女德班的学员丈夫家暴,这个学员回家后做好饭收拾好屋子恭恭敬敬的等候丈夫,看见丈夫后深深鞠躬,然后说,先生你幸苦了。(女人不能称丈夫为老公,这会促使男人变坏)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她丈夫终于痛改前非,浪子回头了。

希望这是极端的个例,如果女德真的能让夫妻和睦,家庭圆满也未尝不是好事。道德说教只要不强制执行,说说无妨,今天西方各种不同宗教派别也有五花八门的道德准则,基督徒也不允许婚前性行为,不允许离婚,不接受同性恋……社会毕竟也在进步,今天女子即便不遵守女德的四项基本原则,也不会被沉潭,但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信奉推崇女德教育,这不能不是一个悲哀,或许正如鲁迅说的,他要掀掉屋顶,结果只是开了一扇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