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执着,基督徒理解佛教应该不难-----给小鱼的回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佛性空性是一个。细说纠缠不清,就粗说吧:比如神,每个基督徒都蒙神的恩,他们的心中都有神(参见本楼老键兄和禾口兄的回贴)。我们能不能说,每个基督徒的神不一样?不能。虽然神是一位,但是在不同人身上,给他们的指引和恩典是不同的。对不对?恩典与指引是个性,是具体的;神是共性,是一般的。在这个意义上,用佛教的说法,就可以说,神有空性----一般的,不随具体现象变化而变化的属性,就是空性。

这是基督教中的例子。只不过,基督教不关注这些,因此也没有发展出细致的理论。但只要你拿个性与共性比较,就立刻会得出这个结论。

反过来,有这个结论,意思也不是“神是空的”,或者“神不存在”。

同样地,佛性的空性,也只是因为具有不变的特征,才叫空性。再同样地,叫空性,也不等于什么都没有。不是什么都没有,又不叫神,那是什么?小鱼兄如无兴趣,俺说了也没用。如果有兴趣,自己找答案比俺说更有益。

“发现完美的自己”,听起来就很鸡汤。俺很少听到讲佛教的人这么说,如果是严肃地讲解修行的话。严肃一点儿、粗暴一点儿的说法,俺觉得是“消灭糊涂的自己”。还可以用基督教的思维,理解成“觉察人的罪性,并且克服超越它”。

崇拜的形式当然有目的。俺已经说过了,佛教的崇拜不是把偶像当成绝对的真实,而是向榜样致敬,并且/或洗涤心思中的陈垢。跟读经、聚会没啥本质差别。前两天在哪里看到,好象是教皇说的,大意是“形象是给不识字的人的教科书”。佛教的形象的道理更深一些,但能理解“太初有道”就应该可以理解“太初有象”,原理差别不大。

你说“迷糊”是因为你假设佛教徒拜佛没有目的地。现在应该清楚了,拜佛有目的,可以是功利目的,也可以非功利目的,还可以是两者都有。

好,现在加点老料(以前写过类似的)。

轮回。轮回其实不是佛教教义,也不是佛教首创。但佛教常常讲到轮回。不好理解,也可以用基督教的教义来参照。比如,罪人没有得救会怎么样?下火湖。谁下火湖呢?罪人。看,存在形态变化了。两个环节,这就是一个不完整的轮回片段。得救的,去世已后去哪里?天堂。在那里等着,再安排去处。三个环节,一个比较长但是依然不完整的片段。耶酥,从哪里来?在哪里生活?上十字架之后又去了哪里?这就是一个迷你版的完整的小轮回了。

换一个角度,人未得救,哀愁不已;得救了,喜乐充满;得救以后还要继续接受试炼,又怀疑愁苦;得神恩典,信心增加,又喜乐无比。。。。这就是轮回,有因有果,循环往复。

轮回中间有不轮回的,比如神,就是超出轮回的凭依。

换到佛教,从情绪扩展一下,到生命状态;再丰富细致一点儿,就是六道轮回了。

轮回说之所以不断被重复,是因为佛教的教义是普度众生。众生,众生,众生,包括,但不限于,人。

是的,到了地狱也不被抛弃,还有救。比如,《药师经》说有一尊佛,药师琉璃光如来,人如果到了地狱,如果能想起这个名号,马上就可以离开。

慈悲。禾口说没有明确的概念,其实就是基督教说的爱,没有条件的爱,众生一体的大爱。讲爱讲不清楚怎么办呢?就用形像来表示,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佛教徒往往在前边加上大慈大悲几个字。拜观世音菩萨,就是向无条件的爱低头,放下小我,融入大爱,难理解吗?迷信吗?

光明。禾口,哈哈,又是禾口,题目应该改一下,但是算了。禾口说佛教中没有明确的概念,禾口大概是想说“禾口对佛教中的光明没有明确的概念”。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无量光佛,没有边际的光啊。在觉悟的状态里,无边光明,想象一下吧:)佛经中佛陀讲法的时候,常常先放光。意思就是觉悟的光明普照一切。

业。圣经说照人所行的报应他。人所行的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只不过佛教中的业不指一生一世(因为有轮回嘛)。重点有三个,一个是作业受报,并不是谁强加的,也不是谁规定的,而是自己选择什么就经历什么。第二个是智慧光明可以消除业。第三个是受了报也不会被抛弃,一念回光,就可以翻盘。

俺知道的差不多抖落干净了。

总而言之,就是如果基督徒朋友们暂时放下谁是唯一真理这个执念,佛教的一些概念其实并不难理解。当然,内容是丰富多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