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西安倒下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读后感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一书有不少新材料和新观点,值得一读。看本书经常扼腕长叹,停下来想,假如没有张学良的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会大大不同。中共不会执政,很可能也没有今天的疫情。历史就如一串多米诺骨牌,第一块牌的倒下,触发了几十年后的世界性事件。
国军第5次围剿相当成功,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长征开始并没有确定的目标,更不是想北上抗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落脚生存的地盘。开始的目标是南方,又打过四川的主意。三渡乌江,四渡赤水,并不是先计划好的英明战略,而是因为反复地寻找,变来变去,不得已而为之。萧华的 “四渡赤水出奇兵,主席用兵真如神”是拍毛的马屁。北上抗日的方针是在发现四川没有建立根据地的可能后才提出来的。
当时陕北对中共并不是一个好的地盘,非常贫瘠,兵源少,发展极为困难。中共面临财政困难。即使蒋介石不进攻,长期围困就能将红军困死。红军打东北军和西北军如猛虎,但面对胡宗南的中央军进逼,节节败退,危在旦夕。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会被消灭。毛泽东说: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出来。
张学良在政治上极其幼稚,他不清楚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也不知道苏联的真实面目,以为红军只是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九一八不抵抗,热河抗战保存实力。到了1936年,头脑一热,想用抗日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恶名。他不想在剿共中损失实力,也想得到苏联军援。张性格冲动、蛮干、无知,容易被人裹挟利用。杨奎松说“要说杨虎城、张学良是为国家、民族而发动西安事变,这说法太牵强。…周恩来以苏联军援忽悠张学良割据西北当西北王,才是引爆西安事变的主因”。张志大才疏,指挥东北军五个旅团和苏俄军队交手,全军覆灭;指挥东北军陕北剿共,两个精锐师两万多人被红军全歼;他指挥热河保卫战,汽车每行15公里就得停下来,让他注射毒品。只去过一次前线,连手下部队的位置都搞不清楚。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将国军的围剿情报通知中共,为中共解决冬衣问题, 并资助中共60万元。积极准备和中共一起搞西北大联合并反蒋。作为国军的副总司令,已经是通敌叛变行为。
蒋介石的失误在于没有加强围剿,而让不坚决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剿共。说到底是对共产党认识不足,轻视了。也是因为蒋想一箭双雕,既剿共,又清除地方势力。蒋反共不坚决,一面剿一面派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找中共谈判。张学良知道了也产生联共的想法。由于当时国际上只有苏联支持中国抗日,蒋希望通过中共获得苏联的军事援助。蒋以为中共和其他地方军阀一样,可以被他消化。他以统一中国,抗日为最终目标,没有认识到共产党是中国的最大敌人。蒋最大的错误是优柔,蒋事前已知张有通共行为,还不警惕,至有之后的惨痛教训。另一点蒋介石虽然在暗中准备抗日,但没有做公开宣传工作,过分低调,为外界误解甚多,被共产党钻了宣传的空子。
中共按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几次180度大转弯,先是反蒋抗日,变成联蒋抗日。说明中共一点儿独立性都没有。西安事变后,中共不遵守和西北军和东北军共进退的诺言,出卖友军以自保。而杨虎城至死不悟,以为中共够朋友。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没有公开承诺任何条件,只是口头承诺停止剿共。蒋回到南京后,陈立夫建议大批中央军既已部署在陕西附近,何不趁势收拾共产党,蒋听后低头不语。当时中共在陕北的红军主力只有五万人左右;其中有枪的只有两万九千六百五十人,而中央军三十万兵临潼关渭南。斯诺说蒋安全脱险后“全民拥护的声势极大”,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日中天,“远胜于中国现代史上任何一位领袖”。 国民党中委会拒绝为统一战线背书,重申反共到底,不少中央委员不愿和共产党合作。这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刻。蒋忍下个人屈辱,制止手下要求报复的请求,下令对西北红军根据地开放贸易,部分恢复邮电服务,给红军发饷。除了他遵守承诺外,主要是他着眼统一中国、苏联的援助和抗日。蒋对中共的危害认识不足,没认识到中共是心腹之患。后来尽管中共不抗日还多次袭击国军,蒋对红军的每月11万美元的军饷一直没有停发过。
周恩来回到延安,毛泽东简直不敢相信,蒋只是口头保证说会停止剿共。他担心放虎归山后,蒋会大举“迅速、残酷的报复”。周恩来说,蒋自命为英雄人物,有言出必行的虚荣心。对比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签署的双十二协定和拥护蒋介石的承诺后来都背弃了。中共只把承诺当作策略,从来不认真遵守。蒋为中国的旧道德儒家思想和仁义忠信观念所害。
西安事变结果中共是最大赢家,而张是最大的输家,中国是长远的受害者。八年剿匪之功,最后阶段毁于一旦。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在事变中为日本获悉,导致其加快侵略步伐,最终于1937年发动全面战争。蒋介石计划训练三十六个师,作为对日抗战需要,至西安事变爆发时,整训军队还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订购之军事设备未运回,粮秣弹药只有几个月的储备。西安事变破坏了整个计划,一切国防大计、经济建设等被延缓或停顿。蒋介石被迫提前全面抗日。由于仓促,中国人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寇的钢铁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