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被扇耳光与扇耳光的名人
“一记耳光,打出个叛国者”,这是薄熙来任重庆市委书记时掌掴副市长、公安局长王立军一记耳光,王立军逃亡美国驻华成都总领馆后的自吹自擂,牵强吹嘘,强辞辩解的“豪言壮语”。
中国民间俗语云“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打人耳光者,肝惊火望,是理性丧失,理智被感性控制,思维被情绪左右,意志被愤怒控制的结果、以手脚指挥大脑局动手使然。
古代人,在晋代代、唐宋以前很少有扇耳光的记录。古时文字记录的东西都是受贵族文化影响,古人之间的“批颊”即动手打人很少存在古籍中。
掌掴、批颊,是令人屈辱的行为。古人宁肯被打屁股,也不愿被人打脸。
古代的官德修养,强调温良恭俭让,也就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当然,这个标准太高,官员很难做到,但是,由于形成共识,有普遍约束力,他们会努力表演,尽可能看上去很儒雅。
到了近代才有名人“打耳光”的记载。随着年代的更新,尤其到了近年,打耳光事件就像近年地震、因地球高温变暖化、自然灾害一样频发不止,也就泛滥成灾!
不过象簿煕和王立军这种高官之间打耳光,当属中国历史突发事件性质,是绝无仅有。在“打耳光”的历史上,簿王可以“名留青史”。
近代史上国学大师章太炎对“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扇耳光是有详细记载的。
再一个“扇耳光”响当当的历史事件就是,蒋介石扇当时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的耳光事件。
……刘文典用“初类饥鼠兮终类寒猿”的奇声怪调指着蒋介石氏的鼻子厉声道:“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带好你的兵就是了;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自会料理,由不得你这个不成器的狗东西新军阀来多管闲事!”
蒋介石怒火冲天,顾不得自己的身份,照准刘文典的面部“噼啪”扇了两记耳光,尔后又抬腿用笨重的马靴在刘的屁股上猛踹两脚。刘文典也不甘示弱,抬脚照准蒋介石的裆部猛地踢去,蒋介石沉闷地呼了一声,随即弯腰捂住裆部,额头渗出汗珠,摇晃着身子,于极端痛苦中喝令手下卫士将刘拿下,随之被扶进汽车直奔医院。
蒋斜躺在床上,裆部鼓起了两个暗红色小皮球,望之令人骇怕。——据说,蒋介石宋美龄未能生儿育女,与这个“小皮球”事件有关。其说然否?不能妄断,然蒋总司令此时确是伤得不轻。
飞脚伤人制造“小皮球事件”的刘文典校长,以“治学不严”罪名扭送局子下了大牢,安徽省政府宣布解散安大,把为首滋事的共党分子捉拿归案。
消息传出,安庆群情激愤,舆论哗然。安大师生立即组成“护校代表团”到省政府请愿,要求立即释放刘校长,收回成命。同时,安大师生致电时为教育部长部长的蒋梦麟、学界领袖蔡元培、胡适等人请求援助。
因了这一传奇经历,刘文典名噪一时,为天下儒林士子所知所重。刘氏到北京不久,即会见了“少年同门,中年同事”(同为章门弟子,并在北大任教。)的鲁迅,并大“谈了一通”(鲁迅语)。面对刘文典的精神风骨与气节,为讽刺胡适等人的软骨症,鲁迅在他的《知难行难》一文中曾有云:“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教授,因为不称主席而关了好多天,好容易才交保出来”云云。一时风传学界,搞得胡适颇为尴尬。
康有为被章太炎扇了耳光,成为当年的话题,康门的首席大弟子也就是后来跟他闹得不可开交的梁启超,后来也被陈少白等扇过两次耳光,且被扇得踉踉跄跄……
为什么近代中国人喜欢扇耳光?章太炎、蒋介石、刘文典所有这些扇耳光者似乎都在日本留学过,或多或少受到日本武士文化的影响吧。
因为日本武家文化对动手打人扇耳光是家常便饭,甚至有“扇耳光是亲,踢屁股是爱”的观念。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最有正能量功效的耳光莫出于胡屠户打女婿范进的那一记耳光。但那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主人公之一:是最精彩的耳光效应的影响。“来到集上,只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地笑。”
一个巴掌将一个疯子癫子打清醒了!
可能正因为这个故事情节,自清以来“扇耳光”事件频发起来的吧……(略)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扇人耳光者没有器量,被扇耳光者难以原谅……。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