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游记之84:通道会议不在通道举行,更不是毛提议举行的(下)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古战场游记之84:通道会议不在通道举行,更不是毛提议举行的(下)

        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疑团是会议的程序和内容,这是现在仍未有人在国内提出质疑的。

        正如很多资料陈述过的,“三人团”在江西和湖南一直指挥着红军的进军路线。但在湘江战役受挫之后,他们的权威已被高度削弱和严重挑战。12月12日这天一早,野战军司令部(即博周李“三人团”和朱)获得一份蒋军目前位置和部署的“火急”电报(此电报采自王树增《长征》一书,来源未标明,但我认为它是确有的,因为其内容与当晚军委“万万火急”命令中第一段的敌情通报一字不差):


       这天博周李朱行军路途不太远:从流源到芙蓉22公里;张毛王更短一些:从辰口到芙蓉19公里。他们7个人都应该在下午便到达芙蓉村和金殿宿营。由于早上收到的那份“火急”电报标明敌军动态比原来军委预计的严重得多(我在《古战场游记之四十七:黎平会议的前前后后》中分析了它报告的敌军战场态势),下一步该怎么走,似乎召开一次小型、短暂会议来讨论是完全必要的,特别是在“三人团”威信已经动摇、周恩来对李德的军事能力不再盲目信任的基础上希望听取毛泽东等人的意见。依据合理的推断(特别是haobuhao网友的“这次会议不会没事找事”中肯分析),以及李德《中国纪事》的记述,我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三人团”主动提出的,而不是现在普遍认为的是毛泽东提出的。理由如下:

       早在1934年7月23日,中央和军委命令任弼时、肖克率领第六军团撤离中央苏区向西突围与贺龙第三军会师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中央红军探寻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路和突围方式,因为此时中央红军也已决定不得不尽快地离开根据地向西突围到湘西与贺龙汇合。第六军团一路上都随时向中央报告行军路线、到达地点、战斗情况,并接受中央的指令(其中当然也包括很多错误的指令,最致命的一次在贵州的石阡县甘溪乡)。他们从湘南桂东县寨前墟一路向西,于广西全州界首渡过湘江(两个多月后,中央红军在同一地点遭受重挫),在湘、桂、黔军的包围圈中发现黔军的战斗力是最弱的(这是第六军团作出巨大牺牲得到的最大回报)。于是他们迎着黔军打开缺口冲出包围圈,一路向西经资源、城步、绥宁、通道、靖县入黔(进入贵州前,在靖县新厂设伏重创湘军两个团)。进入贵州后,依然沿清水江向西经黎平、锦屏、剑河、台江、黄平到达旧州城。这里已经进入贵州腹地500多公里。在旧州一间法国教堂获得一张法文贵州详细地图并劫持一个中文名叫薄复礼的法国传教士,转向北经施秉、石阡、印江到达木黄乡与贺龙第三军会师。薄复礼被扣留560天后在云南昆明附近的乡下获释。

       中央红军两个多月后同样在界首渡过湘江,然后进入通道地区。按照朱德(实际是三人团)的每日行军路线安排,沿着第六军团的同一路线一直向西朝贵州进发。12月10日晚朱德发布的11日行军命令: 一军团先头部队11日应占据通道正西面的崖鹰坡,并向新厂、马路口侦察入黔道路(笔者注:此两地均在靖州县最西南端,与贵州省相邻,自古为湖南入黔要道。两个月多前的9月19日,红6军团在由湘入黔途中在这里设伏大败追赶的湘军两个团);三军团占团头所(笔者注:在今通道县牙屯堡镇,在播阳镇东南15公里,当时属贵州省黎平县),侦察通播阳镇及黎平县城的道路:


         12月11日(这天军委抵通道县临口镇流源村宿营)命令:林、聂12日应派不大于一团兵力的侦察部队带电台向新厂、马路口侦察入黔的道路:


       以上是中革军委在通道会议前两天关于行军路线的命令,更早几天的命令依然是向贵州前进,请参阅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881/201710/469.html《古战场游记之四十七:黎平会议的前前后后》。其签发时间均为当日晚上,最早为18时半,最晚为23时。 

       通道会议当晚(12月12日)命令(即是那个”万万火急“的会议决定):一军团二师13日应继续西进至靖州县新厂、崖鹰坡、溶洞(今荣洞)地域,向马路口、黎平方向继续派出侦察部队。请仔细对照下面此命令与通道会议前两天(12月10日和11日)命令的路线是完全一样的。即是说,通道会议没有任何转兵决定: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课题组提供的通道会议结束当晚军委(而不是朱德本人)名义发布的命令原件(字小且不是太清楚,请结合上面12月12日电文仔细对照):

        那么,通道会议就不是“转兵会议”,而是一个“反转兵会议”。不可能由毛建议召开,而应当是李德建议召开。他想改变进军时间和方向,在通道停下来,等吴奇伟部先开入贵州腹地,这时红军就可以北上与贺龙会师。他在《中国纪事》中就是这么说的。

        网友haobuhao兄对拙作《古战场游记之四十七:黎平会议的前前后后》上集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批评。他认为:
    "(通道)会议之前的行军计划是到通道后继续西行。这点没问题。但是,李德会上说的“北上”,可以理解成李德的想法变了,他要改变先前的“西行”,在“通道”附近就开始北上。否则这次会议没事找事,李德挑事也是没事找事。另外,黎平通道很近,这么点距离变化,避开不了北面的拦截。即使后来到遵义,位于贺的西边,还是避开不了敌拦截。你动,拦截的也动。"

      这是一个新颖的见解,以前从没人提出的。我的回复是:
     "您的这一理解非常有见地。我思考后觉得完全有这可能:即李德在通道临时改变主意要立即转兵,在召开会议提这建议时遭到毛的反对。这是以前官方宣传从没有提出过的。他们总是说毛主动要求转兵,那是很笨拙、很难服众的解释。谢谢您的指教!"

        我很高兴见到haobuhao兄这一认真的、有理有据、有独特见解的批评意见。通道会议的真相在八十多年后终于有人去质疑和探索。我们身处允许"妄议"的境外,只要大家认真去探索和平心静气地讨论,历史的面目总会慢慢地浮现,更加接近真相,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官云亦云,鹦鹉学舌有什么好处?

       那么,李德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要在通道就转兵向北呢?这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这天一早“三人团”获得一份蒋军目前位置和部署的“火急”电报,得知敌军追赶得比原先预料的快得多。李德也承认:“在谈到原来的计划时,我提请大家考虑:是否可以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或向西面战略要地急赶的周部和其他敌军超过我们,我们自己在他们背后转向北方......”这里再清楚不过了:李德要改变“原来的计划”,在通道就“转向北方”。毛当然要“又粗暴地反对”,而这一次恐怕大多数与会者(包括关键的周恩来)都站到毛一边。一场生死攸关的辩论尘埃落定:通道不转兵!毛 “坚持继续向西进军的建议被通过了”(李德语)。

        这样,12月13日,红一军团的前锋3团和6团进入贵州的平茶、界牌冲。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分局秘书童小鹏日记记载:“十三日,到平查所(六十里),已进入贵州。”,14日经猫儿塘、潭溪、五里桥顺利进入黎平县城。守城的周芳仁旅一个营早一天就弃城逃走。黎平距通道只有60公里,但已属不同省份。最贴近红军的湘军刘建绪4个师完成了驱赶共匪出湖南的任务,在通道和靖州停下来不追了,反正委员长不允许湘军和桂军入黔,那将是他自己口袋里的宝贝。中央军吴奇伟4个师直奔贵阳去替常凯申抢地盘。周浑元4个师还落后5、6天。黔军避之不及,哪敢来惹麻烦?12月15日军委纵队进城,由于敌情已不是太严重,红军在黎平地区休整了6天,放假让休养连的大官夫人出去和老公们团聚亲热。贺子珍买了一只老母鸡款待毛和怀孕快6个月的自己。18日政治局从从容容地召开黎平会议,那是下一个story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