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风情

职业: 外科医生 业余爱好: 旅游, 文学, 京剧, 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怀旧散文, 随笔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李煜】

         故乡传来春天的气息,颇有些春意盎然的味道,可这儿,草坪上仍是深及盈尺的皚皚白雪,加上疫情,虽每天的阳性病人大为减少,然而若要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那为时还早。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本想今年再能去看看外面缤纷灿烂的世界,可如今那是奢望。虽然我作为优先接种疫苗的人群巳接种了疫苗,但要达到人群群体免疫,离百分之七十的人群接受疫苗接种的要求尚远,看来今年想要出游是无望的了。闲来无事,不免想起以往的旅游情景,于是翻出以前旅行后记的游记,聊以望梅止渴。

         飞机从雅典机场起飞,经过两个小时的空中旅程就到了威尼斯,真是名不虚传的水城,一下飞机就坐水上巴士在广濶无垠的水面上劈波斩浪,两小时 后来到了憧憬巳久 的浪漫之都。这个被誉为亚得利亚海上明珠的威尼斯于公元452年建于澙湖上,由150多条水道分隔成118个岛屿,岛上拥有400余座桥梁。运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各色船艇穿梭游弋于河中,成了一道独特的水上风景。威尼斯的先民们在水底下的泥土中打上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铺上木板后就盖房子,所以人们说威尼斯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这水下森林不用杞人担心会腐烂,考古人员曾从马可·波罗的古居下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

威尼斯于1797年屈从于拿破崙的统治,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共和国就此消亡,直至1866年与意大利统一。威尼斯景色旖旎,风光独特,历史古迹俯拾皆是,是个绰约多姿古韵十足的历史名城。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漫步游览吧。

                                     圣马可广场

威尼斯最负盛名的要算圣马可广场,广场初建于公元九世纪,当时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广场,公元1177年为了教宗亚历三大三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会面才扩建成如今的规模:东西长170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一万平方米。一直以来它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心;广场上岿然屹立着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圣马可图书馆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它们是拜占庭、哥特、巴洛克、古罗马、威尼斯东西方风格的和谐统一,成了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广场入口处有两根高高的圆柱,东侧的圓柱上挺立着一只腾空而起的青铜飞狮,飞狮的左前爪抉着一本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这飞狮成了威尼斯的城徽;另一根柱子上的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狄奥多。这里曾是威尼斯的迎宾入口。                                                     

圣马可是圣经中“新约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前67年在埃及殉难。据说公元828年两位威尼斯商人在当时总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他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运回威尼斯,并在同一年兴建教堂,还将他的遗骸埋于教堂中的陵墓,广场亦以他的名字命名。圣马可教堂正面的五个入口及其华丽的罗马拱门上方五幅描述圣马可事迹的镶嵌画、以及屋顶上细腻的雕塑都是金碧辉煌,令人目眩神移。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也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它是当年威尼斯历史、富裕、信仰的集中体现,也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广场上高耸入云的威尼斯钟楼高达98·6米,始建于十五世纪末期,是城市的座标及广场建筑空间构图的中心。从钟楼顶上向下俯瞰,威尼斯全貎和澙湖的景色尽收眼底,据说晴天还能远眺阿尔卑斯山顶的皚皚白雪。每逢整点,钟楼上五钟齐鸣,深沉浑厚的钟声传向四面八方。公元1609年伽利略曾在这儿向当时的总督当纳显示自己发明的天文望远镜。教堂旁的总督宫往昔是政府机关与法院所在,现今是收藏丰富的博物馆。总督宫对面的圣马可图书馆是意大利现存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馆内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典文本收藏。

圣马可广场以它的宏伟壮丽引得世人瞩目,就连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也赞叹它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最美的广场”。而今那位一代枭雄早巳湮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今天的人们却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瞻仰这不朽的艺术宝库。成千只灰鸽在广场上飞起飞落,争相啄食,白色的海鸥也间杂其中,谱写了一幅人与鸟和诣相处的场景。

                         大运河·里亚托桥和叹息 桥

有着“水城”、“桥城”、“运河之城”、“漂浮之都”等美誉的威尼斯自然离不开水和桥。150多条运河象蛛网一样密布在威尼斯,其中最主要的是贯穿全市号称最长街道的大运河,全长4公里。沿着这条“街道”可饱览两岸建于十四、五世纪各种风格的200来座宫殿、高楼、教堂,各座建筑的地基都沉在水中,举目望去,就象掩抑在水中一座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的欧洲建筑艺术长廊。大运河就象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舟揖穿梭其间,构成一道独特的水上风景。

桥是水的孪生兄弟,有了这么多的河,自然就有了那么多千姿百态、大大小小、造型各别的桥梁,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数里亚托桥和叹息桥了。里亚托桥长48米、宽22米,是大运河上最长最古老的一座桥,桥身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又称“白色巨象”。该桥初建于公元1180年,本是一座木桥,公元1444年因被观看费拉拉公爵婚礼的民众踩蹋,于是在1508年改建为大理石桥。建桥之前曾公开征集设计方案,米开朗基罗等都曾应征,最后以安东尼达蓬特的设计建造并迄立至今。桥上店铺林立,中世纪时便是当时的贸易中心,据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就创立于此,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的背景亦选此桥。

叹息桥在总督府的后面,它不象威尼斯的其他桥供人穿行,以前这里是犯人从总督府通往后面监狱的必经之路。桥的造型属早期巴洛克风格,是一座封闭式的拱型建筑,只有朝向运河的一侧有两个小窗,死囚通过此桥往往是行刑前的一刻,只能透过小窗最后留恋地看一眼威尼斯,感叹即将结束的人生,从而得名叹息桥。另外还有一个传说,一名死囚犯看见他从前的恋人在桥上另一端与新欢亲吻,不禁深深叹息;不过叹息桥又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桥之一,据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能让爱情地久天长,电影“情定日落桥”也曾在这儿取景。

                                        贡多拉

威尼斯是世界上惟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市内交通就靠各种船只,有水上巴士、水上的士、豪华游轮、小摩托艇等;但最具特色并成为威尼斯标誌的是一种名叫贡多拉的小船,船身窄窄的,有点像我们家乡的龙舟,船头和船梢稍稍向上翘起象一弯新月。日落之前,残阳如血,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乘坐在贡多拉上,举目远眺,在水天相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教堂尖尖的屋顶,仿佛是蓝色背景上形状各异的大小村落。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月亮悄悄地爬上来,小舟沿着蜿蜒曲折的水巷游动,流动的水波搅动着月亮的影子。两岸高大的石头建筑鳞次栉比,使本来就不宽的小河更显狹窄,穿过一座座古老的小桥,船桨划破水面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船夫用听不懂的意大利语唱着古老的民歌,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此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唐代诗人杜荀鹤詠苏洲的一首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水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有人把苏洲称作“东方威尼斯”,颇觉得名不符实;苏洲虽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但要是与漂浮在水上的水城威尼斯相比,不免有小巫见大巫之感。何况苏洲虽号称3000年的古城,可现在还留存多少历史的遗踪呢?人家可是中世纪的建筑比比皆是,苏洲却象国内的许多所谓历史名城一样,假古董充斥,既劳命伤财,又给人啼笑皆非的感觉。

                                       往事悠悠

说起威尼斯,不由得勾起我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年我读初中二年级,记得那天上语文课,我正津津有味的在课桌下偷偷地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法庭”,沉浸在假扮法官的鲍西娅在庭上侃侃而谈把犹太高利贷商人夏洛克驳得哑口无言的场景中。突然我的同桌用肘推了我一下,接着一声虽声调不高却颇感威严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膜,原来是矮胖的王老师正从他那深度近视的眼镜镜片上方向我扫视着,我呆若木鸡,那结局是可相而知的。下课后,王老师把忐忑不安的我叫到办公室,我心想这下该挨训了;不料王老师却和蔼悦色地问我在课堂上看的什么书,又问我知不知道莎士比亚,我说不知,于是他给我介绍了莎士比亚的大致生平和作品,并借给我一本“莎士比亚传”,还叫我写一篇《威尼斯商人》的读后感。第二天我就把写好的作文交给了他,不想在下一堂作文课上,王老师竟把我的这篇作文作为范文读了出来,引来同学们歆羡的目光。此后,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又读了不少中外文学名著,作文也写得越来越好;高中时他不再教我们语文课了,但还不断地关心我,借书给我看,甚至建议我高中毕业后投考中文系,但由于诸多因素,最后我还是辜负了他老人家的期望,至今一事无成;而王老师也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因受不了学生“飞机式”的批斗,投井而死,令人唏嘘不巳!

多年以后,我读了不少莎翁的作品,然而《威尼斯商人》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还有王老师的谆谆教导。《威尼斯商人》为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大约写于1596年,故事背景是十五世纪的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商业十分发达,为东西方的贸易中心,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一提起犹太人就会联想到自私、贪婪、吝啬、尖酸刻薄的高利贷商人的形象;之所以会有此偏见,与当年犹太医生涉嫌谋杀伊丽莎白女皇引起民众群情激愤从而对犹太人歧视有关。莎士比亚发挥其天才的想象力把分别来自东方和意大利的故事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创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位鼻子巨大、体态臃肿猥琐的小丑夏洛克就此定格在人们的印象中。

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在英国离牛津不远位于亚芬河畔的斯特拉尔,家道一般,父亲本是一个农民,后来凭着妻子的嫁妆跻身进羊毛商人的行列。莎士比亚四五岁时接受启蒙教育,11岁时进文法学校,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家道中落后先在剧场打杂,有时也跑跑龙套,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上了演员。后来逐渐写剧本,但因其剧本经常得接受观众的要求改写,所以终其一生,生前未出版过他的著作。他的著作超越了他的年代,西方人认为一千年来最伟大的人物只有他和达尔文,但人们惟一不能忘怀的是伟大的莎士比亚,他把全世界作为一个舞台,把芸芸众生演绎得缤纷灿烂。除了剧本,他的十四行诗优美绚丽,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奔放的情感,其文雅的修辞甚至称霸英语系世界好几个世纪。

莎士比亚大约在49岁时因剧场失火而回到故乡,在他去世前两个月女儿出嫁,因牵连一桩丑闻而使他备受打击,从而于4月3日他生日的同一天去世,终年52岁。他被安放在圣三一教堂里,墓碑上刻着据说是他自撰的铭文:“好朋友,看在耶稣的分上,不要挖掘这里的墓葬,容此碑在者,老天保佑;移我骸骨者要受诅咒。”莎士比亚或许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佳话,他绝不是无中生有的奇蹟,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说到这儿,耳畔似乎又响起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剧本中的一段著名台词:“全世界是一个舞台,世人无分男女,只不过都是演员,上场下场各有其时,每个人都要扮演许多角色。”

夜巳深,戏院散场了,人们从剧场湧出,走上各自的贡多拉,簇拥在一起的小舟随着吚吚哑哑的桨声三三两两地散去,剩下了空荡荡的码头。船桨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涟漪,消失在弯弯曲曲的河道里;一轮明月照耀着沉睡中的水城,那高大的城堡、古老的石桥,还有那永远不知疲倦流淌着的河水,似乎正把中古时期威尼斯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依稀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啊!再见,风情万种的威尼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