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中俄美大国关系互动出现新变化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教授

  中评社香港3月30日电(记者 沈而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教授日前在港台沪学者研讨暨“讲客堂”第八讲“2021中美博弈下的两岸关系与港台关系”中,以《中美战略竞争与中俄美大国关系互动的新变化》为题发言。刘军指出,中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对手,未来中美的竞争对抗将会更加激烈。但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的主动权,俄罗斯将是中国重要的战略依托。此外,美国的同盟体系基本上不会加入美国的反华大联盟。

  刘军表示,日前,美国出台《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称中国是“唯一有综合实力、挑战美国所建立的国际体制”的国家。中美阿拉斯加会晤刚刚落下帷幕,中美针锋相对引起了世界关注。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俄美关系也再现戏剧性的发展。拜登、普京总统就“杀手”问题隔空喊话,俄罗斯召回驻美大使。就在前几天,中俄两国外长在桂林会晤,外交部表示,“桂林山水甲天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同样“甲天下”。以上是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大国关系近期的一个变化。很明确的一点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的出台标志着一个新的变化,就是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对手。

  刘军指出,20世纪以来的大部分时间,美国把前苏联、冷战结束后的俄罗斯视为最大的战略威胁。乌克兰危机,尤其是克里米亚事件以后,制裁与反制裁成为俄罗斯跟美国关系发展的一种常态。拜登政府上台以后,美国对俄罗斯开始了新一轮制裁,总体来看俄美关系已经下降到了一个最低点。但是美国总体的判断是,俄罗斯在本质上不会寻求、也没有力量替代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所以俄罗斯不再是美国对外战略历史上首要的考虑对象。

  刘军续指,随着俄罗斯向东转、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美国国内的学界、政界都早就有这样的讨论:谁是美国最大的敌人?随着2016年以来中美关系的不断恶化,美国很清楚,也在《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里面提到,中国已成为唯一有能力结合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对美国构成持久挑战的潜在竞争对手。未来随着力量对比的进一步发生变化,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国博弈的基本面。

  刘军判断,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对抗将会更加激烈,中国的国际环境与战略机遇期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局势下,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的主动权。第一,俄罗斯将是中国重要的战略依托,中俄组合团结如山,将成为牵制美国霸权的重要力量。尽管俄罗斯已退出美国对外战略最核心的“瞄准目标”,但是美《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并没有“放过”俄罗斯,而是明确指出,俄罗斯决心增强其全球影响力,在世界舞台发挥颠覆性作用。乌克兰危机以来的美国对俄制裁不仅没有取消,拜登新政后因纳瓦利内事件进一步对俄制裁。因此,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双遏制”仍然存在,一手抓中国,一手抓俄罗斯,势必进一步促使中俄关系延伸出更多的内生动力。

  第二,美国的同盟体系基本上不会加入美国的反华大联盟。《指南》提到的同盟体系,拜登政府视之为重要的战略资产,主要包括欧洲的北约,亚太方向的美澳日韩,以及东南亚方向。但无论是哪一个方向的同盟都难以加入拜登所谓的民主国家同盟体系来形成反华大同盟。冷战结束以来,北约组织基本上名存实亡,“北约已死”,美欧传统的跨大西洋同盟,在冷战特殊的背景下作为凝聚大西洋两岸的军事政治组织到今天难以起到任何作用,美欧不再享受共同的价值观,尤其是欧洲不再是冷战时期的欧洲,欧洲自身力量的上升,战略自主意识的加强等等都难以让欧盟跟着美国走上反华的战车。尤其是随着中欧关系的不断提升,中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等等都使得拜登所谓的民主国家反华同盟大打折扣。美国在亚太方向及东南亚方向的同盟体系本来就不稳固,以双边同盟为主,难以形成组合性的同盟体系,临时拼凑的同盟体系没有任何根基,尤其是东盟方向,在中国的周边不可能形成反华的同盟体系,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的设想不过是一厢情愿。

  刘军说,尽管前景不可预期,但是拜登新政也有可能带来中美关系新的“气候变化”。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火花四溅,但是对话总比对抗好。在对华政策方面,美国新政府理想主义与务实主义相结合的特点非常明显,该合作的合作,该对抗的对抗,该竞争的竞争,也显示出拜登新政府对华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谈及台湾问题,刘军认为,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无论是对中美关系,还是对于两岸关系,都在考验几方的智慧,尤其是两岸中国人的智慧。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愿望,自己的命运只能维系在自己手上。刘军引述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一位教授所言,台湾越是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中国统一的步伐就会越快。所以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不一定给台湾带来了机会,反而给台湾制造了陷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