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我的西双版纳之旅 (六)

人生在世,以诚相待足矣。 我对人生充满希望,但随遇而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葫芦島 热植所

从勐腊回到热植所招待所,一进房间,发现一个男人坐在桌前写东西,看见我们回来了,赶紧说对不起,拿着东西走了。后来小王给我们道歉,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同志来了,有人想住在清静的地方写文章,就让他住到我们房间了。

回来后我们没再去雨林,而是在勐伦周围的寨子转。

西双版纳确实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我们见到的有傣族,哈尼族,彝族,景颇族,布朗族,基诺族。傣族还分水傣,旱傣,花腰傣,水傣指生活在平坝一带的,小卜哨们(傣族少女)穿着漂亮的筒裙,挑着担子,腰肢摇摇摆摆,走在街上,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旱傣一般生活在山坡上,没有坝子里的姑娘穿着漂亮。傣族人很爱干净,每天傍晚,都在河里洗澡。姑娘们把头发盘起来,走到河里,一步步的把筒裙往上卷,最后身体浸没在水里,筒裙也盘在头上了,洗完后,往岸边走,再逐渐把裙子落回来。但我们也看见他们在河中大小便,这点有些接受不了。

其他几个民族的服装,我分不太清楚。女人大多是滚边的黑布上衣,下边是花布短裙。男人头上扎着包头,也大多穿黑布衣。在山路上遇见的女人,背上一个大锣筐,筐绳勒在头上一圈,腾出手来拿着纺线锤,边走边搖。我们看见做活的都是妇女,很少见男人做工。

版纳民风淳朴,走在路上,经常碰见热心帮助我们的人。一次在路边,我和小高扯不断一颗植物,一个骑车的小卜冒(傣族小伙)马上停下来抽出刀来帮我们砍断。(不知道现在还允许他们随身带刀不)。

八一厂来热植所的二个人,一个是摄影师,一个是录音师。他们是来补录一些场景的。我和录音师在景洪已经认识了,他原来是八一队的射击运动员。一天早饭时,录音师带着录音机从外面跑回来,他说一大早录公鸡叫去了:这儿的鸡叫和北方的鸡叫不一样。摄影是位北京侃爷,常常逗得我们大笑。他绘声绘声地说:我发现呵这傣族人没流氓。原来他们在山上,看见村里人用剖好的竹子,接山泉到村边,人们就在泉水下洗澡,男女都在洗,分开但相隔不远。让这北京人大呼惊奇。让他惊奇的还有我们进雨林的装备,他说他们前期选景时,就穿着这身军装进到林子,没走多久就跑出来了,在路旁就把上衣全脱光了,相互拍打背上的蚂蝗。血流一背,太可怕了。

一天,所里通知招待所的人不要外出,待在招待所里。原来是胡耀邦来了。胡耀邦是陪同泰国国王访问西双版纳,国王是专门拜访著名佛寺的。国王走后,胡耀邦来到热植所。那次应是秘密访问,未见到有关泰国王和胡耀邦访问西双版纳的报道。写此文时,我在网上也没查到相关信息。

我们都在门前花坛那儿站着,看到胡耀邦一行人在园中参观。那时也不像现在,层层密密的全是保镖,只有一些军人在附近走动。我们距胡的距离也不远,很清楚地看到他。胡走后,所里还把他们没吃完的水果端到饭厅给我们吃,有木瓜,西瓜,小菠萝和蛋黄果。其实蛋黄果並不好吃,而木瓜和小菠萝,大概是特殊品种,的确很好吃。

离开热植所前,我和小高借了二套傣族服装,穿上筒裙在美丽的花园里留影,留下了纪念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是的,理解,有过类似经历,当时自己正处低谷,低谷共振的结果可想而知,加上其他,于是后遇类似情形就“定”,让往事停在往事。
绿珊瑚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快写完时上网查,才发现吉老师已经不在了。很难受。情绪低落,所以后面写得有些仓促。希望谅解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真是好,又接着写了,谢谢。
祝春天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