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付与了木瓜还是海棠

第一篇:慢慢熬出馥郁的香甜

《圣经》里的禁果(forbidden fruit)在希伯来语里为“Peri”,泛指任何一种水果,可以是葡萄、石榴、无花果、杏子等,上帝从来没有明确地说禁果即苹果。

某些学者指出,用来诱惑夏娃的禁果很可能是Quince(榲桲,学名Cydonia oblonga)。榲桲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约5-8米,长椭圆形叶的背面密生白色软毛,晚春绽放粉色或白色的五瓣花,花朵直径约5厘米,花梗和花萼也有毛。秋末果实成熟,由青色转为金黄色,表面摸上去有一种绒布的质感,形状是苹果和梨的混合体,直径约10厘米左右,有“木梨”的别称。

榲桲生吃时味道酸涩,并不可口,但它有一种特殊的芬芳,而且果胶含量很高,适合加糖做成果泥或者果酱。西拔牙有一种榲桲糕(西班牙语membrillo),是榲桲与砂糖一起慢慢熬成的,成品的形色有点像山楂糕,宜搭配传统的曼徹格芝士(manchego cheese )食用,是一道广受欢迎的甜点。

榲桲是禁果的说法有道理吗?我首先研究了伊甸园(Garden of Eden)的位置。根据《圣经》的记载,伊甸园的位置与四条河流有关,它们分别是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底格里斯河(Tigris)、皮森(Pison)和基洪(Gihon)。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至今仍流经伊拉克(圣经里称为“亚述”,Assyria) 境内,皮森和基洪的位置不明,但基洪与位于波斯湾东北部的库施地区(land of Cush)有关,因此伊甸园大约在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的某个地方。榲桲原产于西亚、亚美尼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伊朗北部和阿富汗,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亚当和夏娃的时代,这种水果极有可能出现在伊甸园的。

每年十月,欧洲的许多超市都有榲桲出售。此树不知何时传入了中国,主要集中在新疆附近种植,古籍中关于它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如今土耳其与中国是产榲桲大国,占了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这种果树被引入北美后,大多作为园艺花木,在私人庭院流行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式微,不如甜美的苹果树和梨树受欢迎。

如果仅从观赏角度考虑,来自中国的光皮木瓜(Chinese quince,又名中国榲桲,学名Pseudocydonia sinensis)似乎比榲桲更具欣赏价值,花、果、秋叶、树干、树皮皆美。光皮木瓜是中国传统的木瓜之一,已不太为今人所知,大伙儿平时在超市里见到的木瓜是原产南美洲的Papaya, 也叫“番木瓜”。 光皮木瓜是榲桲的近亲,原本归在榲桲属(cydonia)的,后被划为木瓜属(Pseudocydonia)。它与榲桲的区别在于它的叶缘有齿以及叶背无白色细毛。

(光皮木瓜)

其春花五瓣淡粉色,蕴藏着幽香,椭圆形的金黄色秋果长约11厘米,重达2磅,有浓郁的香气,可与糖水一起煮熟了食用。满树橘红色的秋叶传递着温暖的信息,尽情展现生命的绚烂多姿,却不让人产生“身世苦短”、“时乖命蹇”的哀叹。如果给予足够的空间并且不断砍去多余的旁枝,光皮木瓜可以长成十几米高的树,树干如一道笔直精美的浮雕,上面有许多深浅不一的“沟槽”和“云纹”。凑近了仔细一瞧,那“云纹”是黑褐色的外树皮与暴露在空气中的肉桂色的内树皮“织成”的,造型变幻莫测,似乎把所有的心事和愿望都抽象成神秘的图案,留待后世的人破解。

 

(光皮木瓜的树皮与秋叶)

有时候我想,经营幸福的婚姻就好比用榲桲和光皮木瓜熬制果酱,双方虔诚的爱心和信念是白砂糖,多少加减待琢磨,用文火不断地熬,最后慢慢熬出馥郁的香甜……

第二篇:念旧的海棠果     

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我才五岁,正逢暑假。我穿着花汗衫和花短裤,同大院里一帮同龄的孩子在玉兰树和芒果树下捉迷藏,从白天玩到日落,大汗淋漓,却非常兴奋,一点不觉得累。

我们住在省重工业设计大院里。文革末期很多臭老九还在县城下放,留守的工程师并不多,诺大的院子显得空荡荡的。可容纳二三百人的职工食堂建在大院的正中央,外观简陋,像一个大工棚。每到暑假,这里就成了职工子女们集中活动的向阳院。不过向阳院只接纳六岁以上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无份。

我不时悄悄地在食堂大门口探头探脑,听小哥哥小姐姐们一遍遍唱《浏阳河》-那是他们的参赛曲目。我们的大院位于福州著名的东大路,附近还有省水利电力设计院、测绘大队、轻工设计院等。臭老九们重视子女教育,连假期也不放过,十几个单位主动联合起来,举办向阳院之间的数学竞赛、乒乓球竞赛、合唱比赛等,大孩子们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夜间的职工食堂也很热闹,每天晚饭后总有某个大人把办公楼里唯一的一台十二寸黑白电视机搬到了食堂中央,我赶紧拿了一张小板凳去占位置,和一群职工子女挤在一起看电视。

某天晚上,我正坐在前排津津有味地盯着小小的电视屏幕,爸爸来了,将手里的一个纸袋递给我。我打开一瞅,里面有五六个直径约三四厘米的黄里透红的小“苹果”。我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很开胃!

那晚临睡前,我对爸爸说:“小苹果真好吃。”

爸爸纠正我:“不是苹果,是海棠果。”

那是我生平唯一一次吃海棠果。

从小生活在福建的我只见过古画里的木本海棠花,明代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中“海棠”一名被冠用于今天的4种植物: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前两种是苹果属(Malus)的,花叶同发,后两种是木瓜海棠属(Chaenomeles)的,枝条上带刺,花于叶先发。

(西府海棠)

(垂丝海棠)

(贴梗海棠)

(木瓜海棠)

我来到温哥华定居后,发现街道两旁偶尔见到的北美海棠(Malus micromalus cv. "American")与中国的西府海棠是同一学名下的不同亚种。北美海棠也结果的,有的品种的果实如黄豆般大小,一看就知道不好吃。某些品种的果实直径约三四厘米,表皮红通通的很诱人,我忍不住摘了一个尝尝,却酸涩无比,不是记忆中的海棠果的味道。

散步穿过陌生的小巷,我偶尔会瞥见篱笆旁的杂树丛中冒出点点猩红。一开始以为是红杏,驻足仔细观赏,才发现是木瓜海棠属的海棠,本地人称为“flowering quince”(开花的榲桲), 取果实的形状酷似欧美人熟悉的榲桲。这类海棠原本也归于榲桲属(cydonia)的,后来被划为木瓜海棠属,与榲桲算是近亲。十九世纪产自亚洲的日本海棠(Japanese quince, 学名Chaenomeles japonica)、贴梗海棠(Chinese flowering quince)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被引入北美,这三者的原始状态比较好辨认:日本海棠只有一米高,果实形似苹果,直径只有三四厘米。贴梗海棠约二三米高,圆圆的果实直径约五六厘米,又称“皱皮木瓜”。木瓜海棠通常长成10多米高的小树,金黄色的梨形果实长约12厘米,宽约6-8厘米,发出浓郁的香味。

北美的园艺师将几种木瓜海棠属的植物杂交,培育出以赏花为主的多个园艺品种,果实乏善可陈,甚至不结果。有的品种适合做造型,经过一番修剪和蟠扎,一米多高的海棠呈病梅姿态,黝黑的枝干弯曲如铁丝,形态别致,巧妙地融合了曲、欹、疏之美。二三月份枝头一片红花明霞,与黑褐色的虬枝相映成趣。有的品种枝条直立,蓬勃成一棵棵灵动的小树,立于断壁残垣之侧,与绿藤和细草相互呼应,构建出一副底蕴深厚的写意图。

(杂交的木瓜海棠属的海棠)

我在温村不停地找啊找,见过各种海棠果,却不是小时候爸爸买给我的酸甜可口的那种。

爸爸过世后,我与住在厦门的叔叔通电话。他提起了一件往事:三十多年前他从龙岩地区考到福建师大,端午节到了,爸爸骑着破自行车,从市中心的省重工业设计院赶到位于郊区的师大给叔叔送粽子。从此每每吃到粽子,叔叔总会想起这一段兄弟情。

我和叔叔一样的念旧,父亲买给我的海棠果的味道或许不及苹果,关于它的记忆经岁月沉淀之后,却温馨着易感的情怀。

哎,我的一片春心,不是付与了木瓜就是付与了海棠。

 

树蛙瓦凹 发表评论于
专业植物花?特有缘!厦门,帕帕呀,海滨公园,月光山!我现在的木瓜大丰收!
嘎德 发表评论于
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花型很漂亮,只是开花时叶子长太多,影响赏花。
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长得比较快,结的果实会掉的一地都是,最好不要种在过道边。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美文,不但勾起海棠花的记忆,还学到了不少植物学,又要感谢又要赞。
72lulu 发表评论于
喜欢你的文字。木梨的核长得很特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