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期的澳洲華人 (1)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澳洲對華工的需求遠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

最早的華工輸入是零星的,例如有文件紀錄的是來自廣東的麥世英(1796年-1880年),曾用的英文名包括Mak Sai Ying,John Pong Shying, Mak Sai Pang, Mai Shi Ying, 和Mark Opong,另外一些英文資料上的John Sheen也可能是他。麥世英並非在中國直接來澳洲,而是追隨原澳洲僱主約翰·布萊克斯蘭(John Blaxland)來悉尼的,先在紐因頓(Newington )的莊園內做木匠,合約期滿後轉到Parramatta伊莉莎白·麥克阿瑟(Elizabeth MacArthur)的伊莉莎白牧場上工作。

然而在悉尼Seven Hills地區的歷史學家傑克·布魯克Jack Brook用了5年時間查閱大量數據並以此寫成“From Canton with Courage: Australian-Chinese in Parramatta and Beyond”(中譯名:《來自廣東懷著勇氣》)一書, 記載華人在澳洲紐省Parramatta及外圍地區歷史,包括180名來自中國廣東的人物傳記,包括他們的抵達日期、船舶名稱、職業、僱主、出生和死亡日期等詳細信息.(http://chineseaustralia.org/from-canton-with-courage-exhibition-on-the-chinese-at-parramatta/)

在澳洲的英文檔案中,在1828年初明確紀錄的有4人乘坐Ephemina – 1827船到達雪梨,其中三人的名字是Ah Chum(當年為12歲)﹑Ah Foo(當年為38歲)﹑Ah Long(當年為24歲), 都是受僱於雪梨的T.G.Pitman.而另一名則是Ar Choey(當年為24歲,木匠),受僱於Parramatta的G.Hewitt. (見: http://latrobe.edu.au/store/3/4/5/5/1/public/pdf/indentured.pdf)

成批量移民來澳洲有紀錄是宁录号船长(The Captain of the Barque Nimrod)在中國带来的九名木匠。船长或管理员希望让這些華工在自己的管理下能制造大量整洁的橱柜,他們確信這些華工是勤劳的男人,通过适当的管理将对劳动力市场帶來好处。(“An Era” - Launceston Advertiser (Tas. : 1829 - 1846), Monday 26 July 1830, page 2)要注意的有兩點,(1)香港在1830年仍是個小漁村。清政府的五口通商政策雖然包括廣州,中國人口的輸出口岸在澳門,所以宁录号船长所帶出的木匠有可能源自福建泉州。(2)福建人口外流,在清朝之前就有。至於這九名木匠在當時則不在明令之中,是個人行為或地方政府暗許,已很難知曉了。

在米爾頓樓博物館(Milton House museum)收藏著據信是麥世英為伊莉莎白所製作的木櫃。

悉尼自1788年的到1830年時,已經歷了半個世紀,糧食問題已經緩和;但日常生活用品並不容易解決,主要是缺乏熟練工人去製作。盡管英國仍然輸送監犯到澳洲,卻並非是可以解決日常生活用品的辦法,故而一些日常傢俱除了昂貴之外,就依賴入口來補充了。在1830年,一把好的藤椅價格在12-15先令之間,而進口貨則需要27先令6 便士到30先令之間;而其製作的木材成本只不過是每英尺4便士,锯切成本則是5½便士。故而可以看到引進熟練工人及有效管理時能得到的社會效益有多大。

在“An Era”這篇文章中也警告地說,引入勞工的降價“會損害少數商人的利益”,但仍有“相當可觀的勞動報酬”,對社會有益才是最好的目的。

大概這裡會讓我們清楚地了解早期澳洲華人迅速並大量地轉換到傢俱製作的原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