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多姿的贵州 8 西江千户苗寨(上)那山,那水,那人,那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县,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山寨相连成片,是国内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里完整保持着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将这里的原生态文化介绍给世界,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苗族漫长的历史和发展。相传苗族人是蚩尤的后代。上古时期蚩尤的九黎部落与炎帝、黄帝大战,蚩尤在逐鹿被击败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他们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又被多次迫迁徙,最后定居在荒凉的西南地区。在数次大迁徙中,苗族分化成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先后到达贵州榕江。西氏族到达西江时,这里已有苗族赏氏族居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氏族向赏氏族讨要来的地方,西江由此得名。后来,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的苗族融合体。西氏族在西江定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根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生活在西江苗人是蚩尤的直系后代。西江千户苗寨像一座露天博物馆,来到西江可以了解苗族传统文化,观看苗族的歌舞,以及欣赏苗族银饰精湛的工艺。西江无疑是一个有趣的地方,但是近年来过度的旅游消费使得这个本来古朴原始的村寨变得嘈杂、喧嚣,充满商业气息,我不禁感叹一声,可惜了这么美丽的地方。

西江苗寨由10多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建相连成片,整个山头布满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吊脚楼   

驱车来到西江,景点大门外的广场上聚集了无数的游客,拉生意的客栈老板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我们的车刚一停下,马上有人过来拉客。汽车是不能进寨的,我们谈好价钱,停好车跟着老板进寨。我们是下午近黄昏时到达的,当时只觉得到处是人,吵吵闹闹乱哄哄的。第二天上午离开,同样的地方却是另一幅景象。景点大门广场上,漂亮的苗家姑娘排成两行,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客人。中央摆着一张张桌子,上面放着酒坛和酒碗,这是苗人欢迎远方客人的仪式:拦门酒。拦门酒是苗族人古老的迎宾习俗,客人到来先喝一碗拦门酒才能进寨。拦门酒一共十二道,每道都有不同的讲究与祝福。虽说米酒甜甜的度数并不高,但12道喝下来也扛不住。现在拦门酒只是一种欢迎仪式,游客可选择喝不喝,或者只喝其中几道。喝过拦门酒,通过景点大门,行走大约1.5公里来到真正的山寨门前。寨门前又是一只迎宾队伍,当地苗人随着芦笙乐曲轻轻扭动身子。虽说是迎宾,却半点热情也没有。大约是因为每天如此这般,热情已被消磨殆尽。又可能是怕晒黑,许多人手里拿着伞,不得不令人质疑他们的敬业精神。

景点大门前迎宾队伍载歌载舞          

最浓重的迎宾仪式:拦门酒           

尽管度数不高,但十二道喝下来也够呛,但还是有不少年轻人愿意一试    

来到寨门前,又是一支迎宾队伍      

走进寨门,一条细细的河流蜿蜒曲折穿寨而过,河岸两边的民居已经改造成商业用房,充斥着客栈、商店、餐馆,街边的游人络绎不绝、接踵比肩。虽说太过吵闹,但村寨还是美丽的。我们沿着白水河向前走,很快来到下榻的客栈。老板将我们交代给老板娘后,又急匆匆赶回寨外停车场继续拉客。我们放下行李简单梳洗一下便下楼吃饭。问问老板娘哪里有好吃的,老板娘指指河边,小吃街的夜市马上就要开始。按照老板娘所指的方向,我们很快找到小吃街,一个个摊位上各种小吃琳琅满目。有烤串、冰粉、毛豆腐、苗家秘制卤猪蹄、熏香肠、五色米、竹筒饭、水果等等。

第一次见到这几种水果,买回去尝尝,味道并不怎样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建造于河流东北侧的山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人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山坡上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山顶的观景台是俯瞰整个苗寨的最佳位置,每一个来西江的人都会上去看看,并且不仅要上去,还要至少上去两次。白天和晚上各一次,所看到的景色完全不同。白天,郁郁葱葱的山坡上,鳞次栉比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遍布山间。夜晚,万家灯火平地而起,与天空的点点星光交相辉映。我们吃完晚饭,顺着河流慢慢散步,不一会儿便来到寨子尽头。乘坐观光车上山,登上山顶来到观景台。天色渐渐暗下来,千家万户亮起了灯,一时间灯光灿烂,这就是著名的西江千户灯夜景。观景台上挤满了游人十分热闹,有的欣赏夜景,有的穿着苗人的服装拍照。我们向对面山头看去,千百盏灯火从苗家吊脚楼里映射出来,星星点点,勾勒出整个苗寨的轮廓。很难相信这偏远大山里的寨子,竟有如此灯火通明的震撼景象。清晨再次来到观景台,薄雾笼罩着苗寨,第一缕阳光将木头房子渡成金色。炊烟袅袅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虽说苗寨的夜景十分迷人,但看惯了到处灯火灿烂的我并不十分稀奇,依我看来还是白天的苗寨更加美丽。密密麻麻的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占满了对面的整个山头,十分壮观。其实早晨上山并不是最好时候,因为是逆光,很难拍出漂亮的照片。然而我们没有时间下午第三次上来了,尽可能多看看吧,把美景珍藏在心底。

千家灯火点亮了整个山头,这就是著名的西江苗寨夜景

白天的景色更加壮观,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布满整个山头

观景台永远是人最多的地方            

穿着苗族服装拍照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不甘落后。在少数民族风景区穿着民族服装拍照的人比比皆是,但几乎都是女性,男的真不多见。这几位是我全部少数民族之旅中唯一看到的,不由佩服他们心态年轻,生活有活力。

观景台的脚下是寨子的尽头,这里是一片田园风光,青山、梯田、吊脚楼、水田,层次分明交相呼应。看看水田里长出的青青的绿苗,我感到奇怪,问问身边的老乡,为何这个季节还会插秧。老乡告诉我,那可不是新插的秧苗。田地里的稻子早已收割,由于地里一直有水,留在地里的稻茬上又长出来青青的嫩苗。仔细一看,可不是吗,短短的稻茬依然可见。老乡说,这些嫩苗是长不大的,到冬天它们会死去,腐烂后便成为明年春耕的肥料。

村寨尽头的田园风光              

我们沿着河边慢慢走慢慢看,白水河静静流淌,平静的水面,将两岸的吊脚楼倒映。吊脚楼是苗族民居的主要形式,一般为三层穿斗式歇山顶结构,随着地形分平地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河面上横跨着风雨桥,为了遮风避雨,苗族人的桥上盖有屋顶,因而得名风雨桥。寨中有6座风雨桥,还有几座矮矮浅浅的,用木头或石块平铺的栈桥,将白水河两岸连接起来。河边有老人逗鸟,水中野鸭自由自在。许多人穿着漂亮的苗族服装摆着各种姿势,以山、以水、以吊脚楼、以风雨桥为背景,留下美好的记忆。

清清的河水、浅浅的栈桥、高高的吊脚楼、绿绿的青山,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离开河边我们来到主街上,街道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街面的商铺排列成行鳞次栉比。

主街上不时有小巷伸展出去,曲曲折折蜿蜒向上,通往山上的民居      

寨中心的广场是当地人跳舞唱歌的地方

妇女们集中在广场做针线。有一点很奇怪,我们在西江见到的当地人大多为妇女,不知男人们都去哪了

捡垃圾的妇女,正是有了他们,才能保证在如此众多游客的情况下,小镇还能保持干净

寨里不时可以看见妇女贩卖小银饰品的小摊 

带孙子的老太                

卖糍粑的妇女,小摊旁还有一个石臼,她边舂边做边卖,游人也可体验一把自己打糍粑

无论哪里,女人总是爱美的                  

餐馆门前,苗族姑娘举着酒碗等待上门的客人

好漂亮的小姑娘,不过她可不是苗人,妈妈正在给她拍照,顺便也给我当了一回小model

赶往寨门的迎宾表演队的妇女们   

这位妇女向我们展现她的头饰          

未完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