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误解了世界,世界误解了中国(2)父亲节感怀
中国是一个普遍缺少“父子情”的国度。父子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父子之间很少见到的、封建传统最浓的关系。中国的“红二代”几乎都缺乏正常家庭的“父爱”,毛岸英与毛泽东之间真正呆在一起的事件屈指可数。从“文革”走过来的所谓红二代们都经历过父辈胆战心惊的、或坐牢、或被下放后的孤苦伶仃。而红二代中又有很多人只有独儿或独女的后代。独儿独女和独裁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但其性格中多有“独霸”的成分是难以否认的。
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有所体念的、经历了一个“世界唯一”的基本国策实施的国家,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着几十年世界唯一的“独生子女”的国家。有亿万人口的家庭缺乏“父女情”、“母女情”的同时,又有亿万人口的家庭缺失“父子情”、“母子情”。有父子、母子的家庭却没有父女、母女的“天伦之乐”;有父女、母女情深的家庭却对父子、母子情只有渴望之分。望子成龙成了一部分家庭的无缘之梦,望女成凤有成了一些家庭的无可奈何的“镜花水月”了!
“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影视、画面《解放大西南》也好《红旗飘飘》也好,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出现无不是以“经儿”和“父亲”相互对话。觉得有些离谱。现实生活中的蒋氏父子,不可能那样整天“儿子”、“父亲”地相互呼唤。这都是“素材加工”的结果而已。无论毛泽东还是蒋介石都体验了“父子之间”的生活经验。而今的中国大陆,亿万民众就缺少“父子情结”。
“计划生育”即有计划的生育,是中国于1982年定下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于同年写入中国宪法。其目的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世界上最可怜的是中国人,有数以亿万计的家庭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永远无法拥有“父子”之情节。可能有父女、母女的家庭完整,却有近一半的家庭有父亲没有儿子。当然就没有兄弟情深,兄妹情重,姐弟情怀,姊妹感情可谈了。自古以来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別。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基础就没有了。
“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等说教也就不成立了。
自古至今“父子之间”的互动产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故事。从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可以看出,虽然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对毛泽东的“善”的一面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但决定毛泽东敢想敢干的基本性格还是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15岁时,毛贻昌和18岁的文素勤结婚。毛贻昌17岁就开始操持家业,因家中负债,被迫加入湘军当了几年兵,长了一些见识,也积攒了一些钱。回家后,他陆续赎回父亲毛恩普典当出去的土地,不久又买进一些,在毛泽东10岁时家里土地增加到20亩,第年能收入10担稻谷。毛贻昌善于经营,精打细算,后又逐渐典进了别人的一些田地。后来,他集中精力做稻谷和牛的买卖生意,资本积累到银洋两三千元,在小小的韶山冲里相对比较富裕。
如果没有他的言传身教,如朱自清《背影》所描绘的一样对毛泽东年幼的思想“印刻”也不会有后来的伟人毛泽东的形成了。
据资料显示,1910年秋,毛贻昌打算送毛泽东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毛泽东在私塾老师毛麓钟及两位舅舅等亲戚的帮助下,最终劝服毛贻昌将毛泽东送到湘乡东山小学堂学习。1917年之后的几年中,毛家几次被军阀败兵勒索,又遭强盗抢劫,妻子多年的病痛日益加剧。但毛贻昌依然热心公益事业。1919年上半年,韶山嘴前的韶河上修筑石拱桥,毛贻昌参与修桥义务劳动,并慷慨解囊捐献。据“韶麓桥碑”记载,总捐款额为银洋108元,毛贻昌捐了4元,位列个人捐款额第三位。在母亲逝世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曾请堂伯父毛福生作陪,将父亲接到长沙在自己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在父亲虚岁五十大寿生日的时候,毛泽东宴请友人为毛贻昌祝寿,还陪同弟弟毛泽覃陪父亲、伯父到照相馆拍照留念。父亲逝世时,毛泽东正带领湖南驱张代表团在北京活动,未能回家奔丧。毛泽民请毛麓钟代毛泽东作泣父灵联:“决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半年后,毛泽东回到韶山,祭拜父亲灵位,向毛泽民了解父亲病情和丧事办理详情。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家乡。第二天一早,他来到父母墓前,神情肃穆,深鞠三躬,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山后,在参观父母生前住过的卧室时,他又对身边人员说:“我父亲得了伤寒病,母亲颈上生了一个包,穿了一个眼,只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
特殊的父子关系,造就了特殊的人才。蒋经国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也造就了他的依赖性,最终将国民党和台湾统治大权交给了李登辉一样的“民主派”,后来就彻底结束了国民党的绝对统治地位。
没有父子之间的继承关系,没有兄弟姊妹之间的切磋琢磨,没有兄弟之间的砥砺竞争的一代中国人,与人类正常繁衍的国家之间完全“单列”。谁也不能保证不会让“中国误解世界”而“世界误解中国”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