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讲富贵学佛难,请问核心到底难在哪儿?
很多开示都在说:富贵学佛难!可是,究竟富贵学佛难,它到底难在哪儿?他们没有给出根本答案,不外乎他们说,富贵了就要消耗时间经营事业,经营人脉,因此没有时间精力学佛,或者说是富贵了又会辗转造业,障碍修道。这固然是原因,但吉祥以为,这决定不是核心原因。吉祥参悟的根本答案是:因为富贵本身,兑换了并消耗了宿现的福德资粮,导致本该用于修道的福德资粮,被用于富贵本身,这才是富贵学佛难的唯一本质原因。譬喻:你将养鸡的粮食,用于养鸭,鸡就会饿死掉,你将修道的福德,用于发财富贵,道业就会饿死。它本质的难处,其实是一个能量分配够不够用的问题。《阴符经》讲: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讲的就是修道的能量分配问题,或者各项事业的能量分配问题,可惜能正解者乏乏。我们把《阴符经》这句,应用到具体场景中,就是:绝富贵一源,用师十倍。因此,富贵分流了学佛的福德能量,这才是富贵学佛难的唯一核心原因。至于其余难处,不过都是疥癣之疾,不值一提。恐怕不通达这个奥妙,就算是易中天这样的名人,也未必通达“安贫乐道”这句成语的精华本义。以前吉祥赞美西藏学佛的一个殊胜之处,就是物资匮乏,甚至连氧气都匮乏,西藏这个地方很难富贵,因此修行人也就很难消耗福德资粮在富贵上面,于是,他们很容易成就道业。我相信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也就不会明白为什么藏地环境更利于修行,也不会理解为什么《维摩诘所说经》特别赞美娑婆恶世竟然比十方佛国净土还要殊胜。这些奥秘,佛子们要认真参悟。当然,大家要知道,本文主要是引导富贵者怎么调整分配自己之福德资粮的。本文不是给没有福报的穷人找借口的,懒散而不努力修福的人,可不要用本文给贫穷找借口。本人文字,从不引导他人走向无福和羸弱。
汉地学佛的问题,恰恰与藏地相反,就是汉地太富贵了,很容易消耗福德。譬如,你在上海外滩走一圈,比你在西藏走一圈,消耗的福德多,因为那些道路桥梁乃至一切公共设施,都会导致受用者损福,不然的话,自古以来,免费修桥铺路的人有福,他们的福报从哪里来?就从后面走路过桥的人受用中来,所以,你不享受损福,修桥铺路的人对谁修福呢?这是个能量转移问题。所以消费越高的城市,公共设施越好的城市,尤其是免费或者低价使用的公共设施越多的城市,市民损福越快,甚至就算你不消费,仅仅受用公共设施,损福就很快。反之,从佛经依据来看,的确环境更苦的地方,成就更快,因为他损福很慢,消业很快,成就很快,比如:《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云:若于此土二十亿百千那由他劫种诸善根,不如彼佛世界(娑婆世界),以一食顷,说诸波罗蜜,教一众生,受三自归,奉持五戒,远离声闻心,如是菩萨所行甚难。何况以出家正法发菩提心而作饶益。如是菩萨倍为甚难功德无量。所以者何。娑婆世界多秽恶故。比如《无量寿经》云:(于此娑婆世界)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
当然,解决富贵学佛难的途径,佛菩萨早就给示现了,就是把财富全部布施出去,也就是《道德经》说的“圣人不积”,就可以舍弃“富贵学佛难”,经典依据如下: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而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
-----《维摩诘所说经》
尔时十方诸来大众。一切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天人药叉健达缚等皆从座起。随力所能各持种种金银等屑众宝花香。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复持种种上妙衣服末尼宝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旛盖等。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复以无量上妙音乐种种赞颂恭敬供养地藏菩萨。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持此种种上妙供具回奉世尊。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妙法莲华经》
尔时莲华上如来应正等觉。舒如象王鼻臂。授与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价直百千真珠璎珞。以用供养。观自在菩萨既受得已。持奉上彼无量寿如来应正等觉。彼佛受已。还持奉上莲华上如来。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四》
吉祥果
2021.06.16
极乐花佛友所引如下经文,也证明这个能量分配的道理:同样的福德能量,如果用于出世间,就可以成佛,如果用于世间富贵,不过就是转轮圣王。甚至包括悉达多太子也是一样,如果悉达多不出家,他的福德就会令他成为统摄四洲的金轮圣王,而他将福德用于追求出世间之终极觉悟,最后就六年苦行,证悟无上菩提,成为释迦牟尼佛。请大家详细阅读如下依据,仔细体会:
尔时有王。名曰灯照。城名提播婆底。其国人民。寿八万岁。安隐丰乐。极为炽盛。所欲自在。犹如诸天。时彼国王。正法治世。不抂人民。无有杀戮楚挞之苦。视诸人民。有如一子。时灯照王。始生太子。端严无比。威德具足。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珠火。不复为用。王见太子有如此瑞。即召诸臣。共集议言。太子初生。有此奇特。当为太子。作何等名。诸臣答言。应名太子以为普光。又召相师而占相之。相师答言。今观太子。若在家者。为转轮王。统四天下。若出家者。为天人尊。成萨婆若。《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诸臣大众之中。别有一臣。而白王言。大王当知。实有斯事。所以者何。去此不远。十由旬外。正在北方云山之下。有一种姓。称为释氏。然彼释氏。有一国界。名曰迦毗罗婆苏都。彼国土中。有一王治。名为净饭。是释种王。彼王生子。字悉达多。既释种生。姓瞿昙氏。其彼太子。初生之日。父王即便召集解相婆罗门等。遣占相之时。诸相师既占看讫。白大王言。大王当知。今此太子。具二种相。若在家者。必当成就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守护大地。乃至如法治化世间。若舍王位。必定得成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名遍十方。《佛本行集经》
阿难。其降怨王渐渐传闻。彼埏主城日主王宫。第一大妃月上夫人。生一童子。名曰然灯。端政可喜。世间无双。众相具足。譬如金像。童子生已。将诣相师国内大智婆罗门所。教令占相童子如是相貌云何。彼相师言。此童子者。福德庄严。若在家内为转轮王。化四天下。作大地主。具足七宝。一金轮宝。二神珠宝。三玉女宝。四者象宝。五者马宝。六主兵臣宝。七主藏臣宝。复有千子。悉皆端政。具丈夫相。能摧怨敌。威被大地。四海山林。无不降伏。国土安宁雨泽以时。五谷丰熟。人民安乐。无有苦恼。无有疾病。不用兵戈。如法治化。若舍出家。当得作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十号具足。名称远闻。《佛本行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