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庆霖事件的看法

1. 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主要目的是赶走能量过剩的红卫兵,不让他们在完成了夺权之后继续捣乱,也是解决经济停顿时期劳力过剩的办法。因为实在需要这么做,不再秉承自愿原则,规模上涉及每一个有子女的家庭。

2. 对这种做法全国反感,最著名的代表恰恰是党章规定的接班人林千岁。是他说的知青下放是变相劳改。

3. 焦头烂额的李庆霖作为父亲实在熬不过这样冠冕堂皇的上山下乡,绝望中向毛泽东申诉苦衷,他为的是自己的孩子,但是申诉得恰恰是时候。此时的毛泽东非常孤立。表面上全国的老百姓还在狂热于毛主席万岁,其实人人对文革渐渐冷漠,批林批孔根本看不到文革初期的热情。上层特别是军队干部都把同情投向忍辱负重的周恩来。文革派掌握的国家一团乱麻,怎么也搞不好,而邓小平一去就恢复了秩序,这一点毛泽东表面上相当赞赏,心里却十分忌讳,他在失去民心。在这种形势下与其镇压这个没用的老右派(指李庆霖),不如顺水推舟,借他这个人表明自己其实也关心千万知青的命运,以抵消林彪在知青问题上给他的重击。但是因为并不真心,所以一切的改进只是皮毛。无独有偶,就在李庆霖的信发表不久,江苏的许世友深谙毛泽东本意,将南京100万城市居民下放,不服从的全部被断绝经济来源,结果他们集体上街要饭,一时间古都南京成了乞丐城,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成群结队在餐馆要饭,直到毛泽东去世。总结这一条,李庆霖既不是为广大知青告御状,也没有解决上山下乡的根本问题。

4. 1973年文革派在和邓小平的较量中渐渐处于下风,情急中推出类似于神风队精神的五不怕。那时人民日报天天赞扬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反潮流精神,张铁生和黄帅都是那个时候找出来的典型。很多人看不懂这个运动,因为在老百姓眼中此时的正统正是毛泽东领头的文革派,难道是在号召人民反对他们自己?他们不知道文革派是因为在造势上吃了亏正在号召昔日的造反派继续起来跟反文革的老干部斗,只是毛泽东不许他们明说。在这一较量中李庆霖和他们一拍即合。他们接见李庆霖,给他官做,同时要他在政治上带货。不谙世事且见利忘义的李庆霖不顾一切地替文革派在福建打头阵,很多人吃了他的苦头。终于,文革结束后李庆霖被捕下狱。这是他为自己的不仁不智付出的代价,和知青命运无关。

5. 真正取消了上山下乡并且把知青全部收回原籍的是邓小平。别人要不就没有这个愿望,要不就没有这个胆量,要不就没有这个能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