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剖析
《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传统中华医学著作,对于后世中医学的理论与实务有深远影响。此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四库全书》中列入子部医家类。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一起被视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现代人研究《黄帝内经》很多,认为这部巨著有诸多问题。比如说,当时的作者眼界非常狭小,只看到中国的地域,没有看到世界各地。比如日本、澳大利亚、英国,都是四面环海;土耳其东方就不是海滨傍水,智利是西部海滨傍水东面是山,等等。因此,《黄帝内经》中的某些理论不能实用于世界各地。类似的发现还有很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黄帝内经》呢?
首先,《黄帝内经》相当于汉朝之前的中医著述的合集,因此,岐伯的观点既有相辅相成的,也有分庭抗礼的。但是总体来说是和谐的,一脉相承的,是当时的最高成就,也是对于基本涵盖所有中国文化滥觞的春秋战国时期观点的大的集合。所以,至少在当时是具有极高的指导和启发价值的。
而在其后,杨上善、王冰等几经修订和注解,因此,我们现今所能看到的版本都非原版的内容。这期间掺入了各代人的观点。因此,是一直在发展和修正的,并不都是几千年不变的东西。而《黄帝内经》的学说也不仅仅是对现在留存的内经原文的研究,而且也是对各代修订、注解和各家观点的研究。因此,其实,《黄帝内经》是一直在发展的。
其次,《黄帝内经》所描述的更多的是战略思想和发端的思想,并不是具体战略战术的记述,具有相当的高度。全书只有十三首方剂,而且多已不再应用。所以这就决定了当今这个时代对于《黄帝内经》思想的冲击是有相当有限的。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现代人如何去理解《黄帝内经》的本意,或者《黄帝内经》内部深层的含义。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只看到中国的地域,没有看到世界各地”,笔者想说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不会举一反三?类比推导?为什么对于医学原著只会生搬硬套?中医的很多基本原理,采用三、四、五、六、七等等数字去概括,并没有表明实际上事物就是如此,而是让我们现代人学会这种分析方法,掌握这种思维模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第三,对于《黄帝内经》原文很具有开放性,这和中国所有的文献特点是一样的。当初原文的真正含义,有些已经无可考证,但是后世所留下的各种观点和解释,虽然不免对立,但是对于疾病的治疗都存在积极的意义。这就好比西方的《圣经》:源自同一个基督思想,现代的基督教却有几百的教派,但都可以让人们的某些思想得以解脱。因此,现在所说的某些《黄帝内经》观点,并非是几千年前的认识水平,而是掺入了很多后世的思想和观点。
综上所述,并不是没有人质疑过《黄帝内经》的某些观点,而是认为正确的观点,得以保留;有分歧的观点,存在多样的解释;局限性的观点和衍文,每一代都不乏有人指出;而《黄帝内经》的内涵也由此不断得以充实和丰富,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