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实悟(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来自:https://www.cfolu.com/xiuxueyd/176zhenxiushiwu.html

真修实悟

湛然 注

 

念念不放过,念念透得过。

 

 

学佛,贵真修实悟,以了生死。念念不放过,便是真修;念念透得过,便是实悟。

〔不放过〕不被它瞒昧。〔透得过〕不被它笼罩,不听随它调弄,不当作实事,更不可被它绑架。

学佛,只是要在生死关头找个究竟的出路,而不是离此之外,在纸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另有什么奇特之事。在日用中,不离一法,不住一法,处处不放过,一一透得过,这便是真切工夫。

对此,憨山大师在《梦游集·示妙湛座主》中有精辟的开示,现摘录注释如下: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所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是知古人参求,只在生死路头讨端的、求究竟,非离此外,别于纸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当作奇特事也。】

从前古人出家,本是为了了脱生死这件大事。就是佛祖出世,也特地是为了开示此事(了脱生死)而已。并不是于了脱生死大事之外别有佛法,也不是于佛法之外别有什么了脱生死。(这是说:佛法就是要了脱生死,要了脱生死的才是佛法。这里的生死是指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所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轮回息”,是了脱分段生死。在这里,憨山大师特别强调了脱分段生死,因为这是修行人当务之急。)由此可知,古人参求只是要在生死关头找个究竟的出路,而不是离此之外,在纸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另有什么奇特之事。

〔分段生死〕在三界六道中的众生,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了分段生死者,脱离轮回。〔变易生死〕三乘圣者,已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修道过程中,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其变化神妙莫测,不可思议,故名“变易生死”。了变易生死者,圆证佛果。

【所以达磨西来,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以此心为一切圣凡十界依正之根本也。全悟此心则为至圣大乘,少悟即为二乘,不悟即为凡夫。若悟而不存,证而无得,即为超圣凡出生死之向上一路矣。】

所以达摩祖师从天竺(古印度)来,立定宗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修行只在于了悟自心,因为此心是一切圣凡和十法界依报正报之根本。全悟此心则为至圣大乘,少悟此心即为二乘,不悟此心即为凡夫。如果悟而不存于心,证而不以为有所得,即为超圣凡、出生死之向上一路矣。

〔向上一路〕宗门之极处(超圣凡、出生死)谓之向上一路。与“向上一著”同义。憨山大师云:“佛教宗旨,单以一心为宗。原其此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了无纤尘,清净无物。此中本无迷悟生死,圣凡不立,生佛同体,无二无别。此正达磨西来,直指此本有真心,以为禅宗。故对武帝(梁武帝)云:‘廓然无圣。’若能顿悟此心,则生死永绝。只在当人一念顿悟,即名如如之佛。不属修证阶差,不属三乘渐次,此禅宗目为向上一路。从前诸祖所传,即指此心,以为宗极,是名为禅。”(《梦游集·答德王问》)〔廓然〕“廓然”在这里的意思是:空寂貌。

 

【近代学人去圣逾远,不见古人真实行履,向日用现前境界,生死岸头,一一透过。即此日用,不离一法,不住一法,处处不轻放过,便是真切工夫。即此目前一切声色、逆顺、爱憎境界,一一透得过处,便是真实悟门。即此悟处,头头法法,便是真实佛法。非是听座主,撞钟击鼓登华座,开大口学野干鸣,侧耳低头闭目披衣时,方为佛法也。所以善财童子南历百城,参礼佛刹微尘数诸善知识,故得开悟尘尘刹刹诸解脱法门。】

近代学人离圣人遥远,没有见到古人的真实行持——向日常现前境界,生死岸头,一一透过。就是在日用中,不离(不躲避)一法,不住(不住著)一法,处处不轻易放过,这便是真切工夫。就此目前一切声色、逆顺、爱憎境界,一一透得过(不被迷惑、不为所转)处,便是真实悟门。就此悟处,每一物每一事,便是真实佛法。而不是听讲经说法者,撞钟击鼓登法座,开大口学野干鸣(妄说真理),侧耳、低头、闭目、披衣(座主接引点悟学人的动作)时,方为佛法也。所以善财童子南游,经历百余城,参礼了佛刹微尘数的善知识,在实践中,悟得尘尘刹刹诸解脱法门。

〔透得过〕不为尘境牵缠、操控。〔头头〕每一桩,每一件。〔座主〕讲经说法者。〔华座〕莲花座,这里是指讲经说法之法座。〔野干〕狐之一种。“野干鸣”是“狮子吼”之对称,用来比喻修行未臻成熟而妄说真理。〔佛刹微尘数〕形容数量极其众多。〔尘尘刹刹〕《华严经》中所说的境界:一一微尘之中皆现无数佛刹(佛国),而一一佛刹中又有无数微尘,一一微尘中又现无数佛刹,重重无尽。这里“尘尘刹刹”是用来形容数量极其众多。

 

【然法门固无论,即善知识,安得有刹尘之多多耶?殊不知“刹刹尘尘”者,乃吾人日用妄想念虑情尘也。苟能于日用起心动念处,情根固结处,爱憎交错难解处,贪瞋痴慢种种习气难消磨处,就于根本痛处札(同“扎”)锥,一一勘破,一一透过。如此便是真实知识,当下即登无碍自在大解脱无上法门。舍此外,更有何知识可参?更有甚奇特法门可入耶?】

然而,法门姑且不说它们,就以善知识来说,怎么可能有佛刹微尘数那样多得不得了呢?殊不知所谓“刹刹尘尘”者,是指我们日常中的妄想、念虑、情尘也。如果能够于日常起心动念处,情根固结处,爱憎交错难解处,贪瞋痴慢种种习气难消磨处,就于根本痛处扎锥,一一勘破(如梦幻),一一透过(斩断妄想)。如此便是你的真实大善知识,当下你就得到无碍自在大解脱无上法门。舍此之外,哪还有什么善知识可参?哪还有什么奇特法门可入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