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云的故事(88)— 敬老院否

青云的故事(88)— 敬老院否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著作确定的划分标准,概括成一组数字,就是“6010657”什么意思呢?就是当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的时候,这个国家或者社会便进入了老龄化;那又如何判断老龄化的程度呢?也有一个简单的数字概括,叫“651420”,意思就是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上海的医疗条件优于全国,平均寿命自然高于全国,是最早达到65岁以上的人占总上海户籍人口的20%的城市。

青云的爸妈双双进入九十以上的髙寿,身体相对于同年令段的老人更硬朗健康,经济富足,是多少人羡慕的榜样。随着年龄向百岁冲刺,后妈开始焦虑,子女都在大洋彼岸,万一自己长期卧病在床怎么了得。她是前卫的,进入敬老院,特别是规范高档的养老院,有专人服务,一直是她的愿望。她先向青云打招呼,万一去髙档敬老院钱不够,你们姐弟要承担费用,青云一口答应表示一定负责到底。

她开始四处打听养老院的情况,靠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所获的都是七零八碎的信息,深入打听结果也是支离破碎。她知道这根本已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她不好意思直接要求青云回来为她寻找适合的敬老院,但每次通话她再三再四地表示她想去敬老院的愿望。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的影子。人生的最后旅程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才是对生命的最大的尊重。青云觉得自己不能为后妈做是否去敬老院的决定,但应该为她做马前卒,避免她上当受骗,替她了解敬老院的各种情况作出适合她情况利弊的总结。

青云先在美国打电话联系了上海十几个敬老院,了解初步情况,并选了五个敬老院准备回国后实地考察。
回国后的第一站便是“泰康之家·申园“,一个座落在松江的髙档养老院。先付二百万床位费作为押金(实为用这二百万买一份人寿保险),每月费用在每人1.1万至1.5万之间,取决于完全不需护理到三级护理的要求。
看上去高大上,各种活动室应有尽有,还有佛堂和教会团契的场所。歺厅在中心楼,但光从住宿的楼走到中心楼就要15/20分钟以上,冬天经过楼和楼之间的通道那叫一个剌心的冷。让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去歺厅吃饭变得困难重重,请服务人员将饭菜端进屋内的话,再热的饭菜也冰凉了。这个泰康之家对生活可以自理的八十五岁以下老人是不错的选择,环境好,地方大,也容易交到朋友。
但对墓年老人似乎不适合,关键是老人一直处于做选择题的状态,一日三餐选项很多,临时服务的内容也多,临时的活动更多,零星收费更让老人搞不清楚状况。这对九十岁的老人来说压力太大了。泰康之家还要求每个入住老人有监护人,监护人年龄需在六十岁以下并能随叫随到。仅这一点就不适合子女在海外的老人。

第二站是上海市总工会办的敬老院,在市区,交通便利,每个房间至少入住两位老人,也有三人间,四人间,六人间,早上五点起床,做操,吃早餐,集体生活模式,想要清净的人就不合适。当时价格在每月四千左右,听说还要有门路才进得了这个敬老院。
化工部付部长96岁了,两个孩子都在国外,亲侄女是他的监护人,妻子前几年先走了,他不想与任何人讲话,蜷缩在养老院的一个角落,苟延残喘,眼光痴呆地熬着人生的最后时光。
总的让人感觉就是没有尊严,任人摆布。只見两个服务员提着嗓门吆喝着“吃药了!“,一个端着放满药片的盘子,另一个手上拿着一把尺,谁不乖乖吃药就听到啪啪尺子打在床框上就声音,平时床就是他们的活动空间。谁願意让家人去过这坐牢般的生活?!

第三站,民营的互助合作养老院模式,这种小规模经营管理很适合独生子女的夫妻要照顾双方父母亲的情况。缺点是要先付一笔不小的押金。
阳光敬老院就在市中心,仅一幢三层楼的建筑,共六十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带厕所和一个没有炉头的小厨房,但有小冰箱和微波炉,也有水槽。房间很大可放三个床,底楼有歺厅和活动室,并有洗衣房和健身室。楊师傅和他的妻子将他自己房子出租了,并将双方父母的房子也出租了,住进阳光敬老院同层的三个房间,每人五千元每月共三万(6人),当时三套房出租共收入二万,每对夫妻拿出一个人的退休工资就可以了。这样吃住都有了,还有人天天来打扫房间,帮助洗衣洗澡,最方便的是楊师傅夫妇随时可照顾各自父母,带他们看病拿药,一起吃饭聊天,夫妻间不再为去哪家而烦恼,不需为过节去哪家而争吵。
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凡以吸储、巨额押金等名义维持经营的民办养老院必是盈利性质的,实际预支或透支老人们毕生的积蓄,难以确定其返利和退还的承诺。由于逐年物价上涨、人工及其他经营管理成本的上涨,很难维持长久运营,故而暴雷卷款倒闭的案例在各地屡見不鲜。这显然不适合子女在海外的老人,加上监护人的条件也满足不了。

青云将调研的结果如实地向二老汇报了,留下了所有去过的敬老院的资料。青云后妈很想试试康泰之家,不适应可以再回家,无奈青云爸爸坚决不肯离开家,他们后悔当初没听青云的话移民美国,枉费了女儿为他们养老着想的一片苦心,现在子女都不在身边,这苦,这难,向谁诉说!

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也许不宜更換居住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差了,改变居住地就再没有家的感觉。家有亲人再配保姆的居家养老也许是最佳选择。

此刻,青云后妈突然觉得无比失落,活得一点意思都没有,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苦,让她每一个笑容里都带着假意,带着苦涩。她觉得没什么意义了,之前在乎的所有,什么钱财,任何得失,一切都是浮云。她比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更加愿意将自己的所有平分给青云姐弟,在她心里再也没有区别对待了。象大部分九十以上的老人一样,此时才真正明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含义。余生只能接受现实,接纳孤独,承受生命原本的悲凉。

老人暮年时,面临孤独难以排遣寂寞。每个人都知道时间不多了,心里都有需要亲人的关爱,恨不得时时都能看到子女在身边。
或许真应了《百年孤独》里那句话:世间所有的繁华,原来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

(未完待续)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这位后妈知道自己心底自私恨毒,到了老年,没有内心的平安,还是惧怕天谴吧?
随缘无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东村山人' 的评论 : 谢谢山妹妹跟读。暮年老人住得离孩子近是很重要的,COV-19 有多少在国内的老人临终盼不到自己的孩子而遗憾。祝周末快乐!
东村山人 发表评论于
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养老是个大问题啊!
青云和弟弟都在国外是有点不好办呀!青云真的已经尽心尽力了。
随缘无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虎2010' 的评论 : 谢谢你跟读和留言!奥古斯丁说过“人的一切都是为着不确定的东西而努力的!“,青云努力着,尽自己的力量只为不让自己遗憾。曰后,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无愧地生活。有人说这样的尽孝也有道德绑架的成份,但也许心安是青云最在乎的。祝你夏日平安快乐!
虎2010 发表评论于
青云真是良善的人啊!老人家自己的生老病死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处理,而总是想到靠孩子养老呢?老一辈的中国人确实自立自强的不多,而且社会也强调灌输这种“尽孝”。我其实很烦那种不自立靠子女的老年人!话说回来,在家靠孩子然后请保姆的方式确实最理想!不过,青云家应该是弟弟?保姆而不是青云加保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