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您也从小在西四长大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来源:BTV这里是北京

旧时的北京城有一句民谚,叫“东单西四鼓楼前”。当时是北京城最繁华的三个地方。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其中的西四。

从西四牌楼到西四

西四是西四牌楼的简称。建于明永乐年间,与东四牌楼隔皇城相对。

1899年由南向北拍摄的西四南牌楼——“大市街”坊

满清的时候,西四一带是正红旗地界。老舍写的《正红旗下》就有描写西四的内容。

西四连接着老北京最繁华的路段,向南可到西单,向北可到新街口。

民国时期的西四牌楼,那时已经有有轨电车,向东直达皇城根,向西可到广济寺、帝王庙、白塔寺、普寿寺。出阜成门后可到月坛、白云观、钓鱼台、门头沟、妙峰山一带。可谓四通八达,汇通四海。

1939年的西四南牌楼——“大市街”坊

当年的西四牌楼,一时繁华,五行八作,大小买卖应有尽有。

早年间还有马市、牛市、羊市、肉市、菜市、骆驼市、缸瓦市、羊皮市、人市等等诸多市集。清代右翼税署衙门就在马市大街。

马市牌坊

这里还是明代的刑场,也叫西市。杨继盛、于谦、袁崇焕都是在这儿遇难的。于谦是明代的那位兵部尚书,可不是现在说相声的于谦老师。

而袁崇焕死后的尸体,被属下偷偷送到了法源寺保存。

当年,老舍笔下的《茶馆》,在这里是最真切的生活场景。

连阔如、王杰魁、赵英颇、品正三这些书坛名家总在欣蚨来茶馆说书。《东汉》、《包公案》、《聊斋》、《隋唐》,这些传奇在茶馆的茶香中荡气回肠。

1954年12月底到1955年1月中,西四牌楼和东四牌楼同时被拆除,西四牌楼只留下一个简称:西四。

不过,它还保留了两座转角楼。这两座楼建于慈禧六十大寿那年。当时慈禧去颐和园必须经过这里,军机大臣世铎在东北角和西北角各建了一座二层转角楼屯兵,用以保证慈禧安全。

这两座百年转角楼几经风雨,东北角楼现为工商银行,西北角楼在解放后即为新华书店。

西四的胡同故事多

当年的西四四通八达,周边茂密的胡同里自然也孕育出无数名人轶事。

辟才胡同

旧时又叫劈柴胡同,胡同的深处是齐白石故居。

而更早的1835年,统治大清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就出生在这里,直到入宫。

丰盛胡同

紧临辟才胡同,据说当年杨度的家就在这里。杨度是清末举人,鼓吹君主立宪,是民国政府通缉的首名“帝制犯”。

但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1929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只与周恩来、潘汉年保持单线联系,为新中国的成立默默奋斗。

路的东面有“砂锅居”,这家乾隆年间创立的饭馆其“砂锅白肉”名满天下。

路的西面则是缸瓦市基督教堂,英国教会,建于十九世纪中叶。

老舍于1922年在这里学英语。1933年,他以这里为背景写下小说《离婚》。

1998年克林顿曾来此做礼拜,2005年布什也曾在这里做礼拜。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

砖塔胡同

胡同名来源于“元万松老人塔”。它始建于元代,是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

这里在元、明、清三朝,是戏曲活动的中心。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就住在这里并写下《窦娥冤》。

1923年,鲁迅与兄弟周作人反目后,从八道湾搬到61号(今84号)。在这里,他校勘了《嵇康集》,编定《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写下《祝福》、《在酒楼上》等名篇。九个月后,他搬离了这里。

这条胡同还住过一位文坛大家,那就是一生写下三千多万字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他在这里写下了《金粉世家》,也写下《天上人间》、《剑胆琴心》。

张恨水及《金粉世家》剧照

从西四北头条到北八条

与东四有十四条胡同一样,西四也有八条胡同相列,位于西四路口西北角。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西四北头条

明代旧称驴肉胡同,北京城的驴肉集市就在这里。和珅出生地。清代乾隆时和珅出生在这里。

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可谓一代经典

后来,在他慢慢成为权臣后,就在什刹海西岸建造了新府邸,即现在的恭王府。

广济寺

始建于宋朝末年,1953年成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址。

大雄宝殿有一尊乾隆时的青铜宝鼎,殿后壁悬挂着一幅《胜果妙因图》,是乾隆九年画师傅雯用手指所画。

寺内藏有10多万册佛教经典,珍贵的有12种版本的《大藏经》。

历代帝王庙

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以及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

西四北二条

明代旧称西帅府胡同。

大帅府

永乐年间曾有东西二元帅府,明武宗南征,太师镇国公在此设西元帅府。

清朝雍正、乾隆初期,大清重臣鄂尔泰也曾在此居住。雍正时他成为内阁首辅保和殿大学士及军机大臣。

北京市第41中学

位于西四北二条58号。1920年,华北大旱,陈垣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孤儿院,同年9月又创办“平民中学”。

陈垣与启功

后与萃文、萃真教会学校合并,1949年改为北京市第41中学。作家王蒙、冯牧等都毕业于此。

西四北三条

明代旧称箔子胡同。“箔子”是用苇秆编成的帘子,是当时流行的建筑材料。胡同因卖箔子的商铺而得名。到民国时,则称报子胡同。

程砚秋故居

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当时已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拒绝了日本人的招揽,“停演”去西山青龙桥务农。

日军进入北平前门大街

而西四北三条的39号院,就成为他身陷北平后的居所。

从1938年直到逝世,他一直在这里居住。

艺文幼稚园

1929年,教育家张雪门在11号院创建艺文幼稚园。

上世纪70年代,这里还曾是西城区教委所在地。

隆长寺

全名为护国圣祚隆长寺。明代时为皇家印刷厂,可惜现在已成大杂院。据说院内还有乾隆写的诗。

寺内曾有一尊高5米铜铸佛像,不过现在已被移往法源寺。

西四北四条

明代旧称熟皮胡同,相传制皮作坊在此而得名。也因臭气大而被人称臭皮胡同。民国后以谐音称为“受璧胡同”。

西四北四条小学

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小学之一,清朝时为“正红旗官学”,它的前身是前清义塾。

光绪九年改为“正红旗官学”,建国后,这里是北京首个“红领巾班”,毛主席和市长彭真为此而题词。

西四北五条

旧称石老娘胡同,相传石姓接生婆居此而得名。

傅增湘旧居

1918年,北洋政府王士珍当政,时任教育总长的傅增湘买下了西四北五条7号院,傅增湘将其命名为“藏园”。

傅增湘

傅是民国时期的大藏书家。家中收藏善本书6.6万余卷。

张宗昌旧宅

西四北五条5—13号,是民国军阀张宗昌的宅第。其中就包括傅增湘的藏园。

当时人们把玩牌九叫“吃狗肉”。张宗昌特别爱赌,人们就称他为“狗肉将军”。

张宗昌与张学良

他是中国近代军阀中,名声最差、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位。他自认与孔子同乡,得斯文一些,便花重金拜清末状元王寿彭为师。

王寿彭,山东大学创始人之一,写出一首诗《俺也写个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西四北六条

明代旧称王瑞老儿胡同,民国后称南魏儿胡同、南魏胡同。

陈半丁故居

著名画家,抗战时买米库4号的一所洋楼,园子占地五亩,故称“五亩之园”。

1951年,他搬离“五亩之园”,买进了南魏胡同7号(今西四北六条)和和平门内东新廉子胡同16号二处宅子。陈半丁的两位夫人分开居住,而“五亩之园”后来成为邓小平住所。

西四北七条

明代旧称泰宁侯胡同,当时泰宁侯陈珪住在这里而得名。

清代为避道光皇帝旻宁的“宁”,改称泰安侯胡同,也称太安侯胡同。

西四北八条

明代旧称武安侯胡同。因当时武安侯郑亨住在这里,民国后又被讹传为武王侯胡同。

施今墨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施今墨是中国著名医学家,但他1881年出生时叫施毓黔,13岁便随舅父学习中医。

他秉承父志,步入仕途。曾随黄兴加入同盟会,做过湖南省教育厅长,后又应熊希龄邀请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

因社会腐败,壮志难酬,于1921年改名为“今墨”,弃政从医。

他曾为孙中山、汪精卫之母治病,1930年千里出诊为杨虎城治病。1935年,他与汪松春、肖龙友、孔伯华四人同列“中国四大名医”。

施今墨与毛泽东

西四牌楼寺庙多,其实,西四牌楼的古迹除两座转角楼外还有很多。南边有元代的“元万松老人塔”。

西边有始建于辽代的白塔寺。

始建于金代的广济寺

始建于明嘉靖十年的历代帝王庙

始建于清初的清真普寿寺

西四,虽然是简单的两个字,但却承载了老北京几百年的风云变幻。徜徉其间,那一砖一瓦,仿佛述说着那年的京华烟云。

Top Commen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我家曾在百万庄路和北礼士路街角的市政工程局的楼群。小学上的街对面的北礼士路一小。不知是不是您说的“百万庄2号院”。
百万庄大侠 发表评论于
我住百万庄2号院,常去西四看电影,真熟悉,真亲切的照片,好想当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