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学习笔记(十八)
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
本节要点:
1)周佛海是中共一大唯一的海外代表。
2)周佛海是筹划汪精卫叛国的主要操盘手之一,又是朝汪精卫背后捅刀的元凶。
3)周佛海得以死里逃生,其妻杨淑慧功不可没。
周佛海(一八九七—一九四八)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一个偏远山村,父亲早故,家有薄田百余亩。母亲一手抚养周佛海和弟妹三人长大,周佛海对母亲极为孝顺。
周佛海少年时在乡村私塾就读。一九一三年以第一名考取沅陵县高等小学堂,接着先后进长沙兑泽中学和县中。
一九一七年初夏,周佛海由师长朋友凑钱去日本留学。临行前,他作诗一首:“溟濛江雾暗,寥落曙星稀。世乱民多散,年荒鬼亦乱。心伤慈母线,泪染旧征衣。回首风尘里,中原血正飞。”
周佛海在东京学日语并补习其他学科,五四运动中因唱爱国高调锋芒太露,曾不得不暂时回国,后再回到东京,侥幸以第四名考入第一高等学校。当时国家规定,如能考上五个日本国立学校即第一高等(毕业后直升帝国大学)、高等师范、高等工业、高等商业和千叶医专之一,都给官费。据周佛海言,其中一高的学生最出风头,他们戴一顶两道白圈的制帽,披一件披风,脚下踏双木屐,在街上大摇大摆,略略做出一些出轨的事,不但警察不管,社会人士还以为可爱。
预科一年结束后,周佛海要求分配到风景秀丽的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在那里周佛海对西方历史尤其是俄国和德国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一九二0年暑假,周佛海回国探亲,因湖南战乱而被阻于上海,其间他在张东荪办的《解放与改造》上发表了不少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并为张东荪主办的共学社翻译了克鲁泡特金(?Pyotr Kropotkin)的《互助论》。通过张东荪,周佛海结识了陈独秀。
当时维经斯基正在鼓动陈独秀等组织共产党,张东荪不赞成,而周佛海和沈雁冰热情支持。赞成的还有邵力子和沈玄庐等。虽然没来得及参加陈独秀他们的共产党,周佛海在暑假结束返回日本后,与施存统等组织了旅日共产党小组。
周佛海是中共一大唯一的海外代表。他积极参加了大会的筹备工作,在会上很活跃,还主持过会议。在旁人眼里,他的湖南土气似乎早已消失殆尽,看起来风流潇洒,倒像是一个老上海。他谈起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时头头是道。
一大以后,周佛海暂留上海参加党务工作。当时一些日本纱厂的工人想学日语,周佛海等人在工人群居处开办了一所日语夜校,他隔一夜去教两小时以实践“到民间去”的口号。
九月陈独秀回沪后,周佛海参加了上海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工作,后又奉命前往长沙、武汉和安庆等地挑选将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革命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各界代表。
李达夫人王会悟在一大期间为周佛海和上海总商会主任秘书杨卓茂的千金杨淑慧牵线,两人很快陷入热恋。不料《时事新报》揭出周佛海早在十几岁时就在乡下成了亲,家有发妻和儿女一双,杨卓茂得知后暴跳如雷。当杨卓茂打上门来找周佛海理论时,张国焘和刘仁静为周佛海保驾护航。杨淑慧当众表示她早已知情,而她已铁心跟定了周佛海。这场婚恋纠纷以后,周佛海向李汉俊们作了简单的交代,就带着杨淑慧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初回鹿儿岛去了。
一九二二年三月,从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毕业以后,周佛海进了京都帝大。他的导师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权威河上肇教授。那时周佛海实际上已经与中共脱离了关系,不再过问党的事务了。
周佛海在日本留学近七年。
一九二四年五月,周佛海毕业回国时,正值国民党一大刚结束不久。周佛海第一次见到汪精卫,还是一次去环龙路四十四号国民党上海市执行部看望在那里当组织部秘书的毛泽东时,由毛泽东介绍的。
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戴季陶以每月二百银元的高薪,邀请周佛海出任宣传部秘书。同年九月,广东大学校长邹鲁又以每月二百四十银元的薪金聘他兼任广东大学教授。戴季陶和邹鲁都是激烈反对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右派,受他们的影响,周佛海与中共的分歧越来越深。
九月的一天,当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中共广州执行委员会负责人的周恩来上门劝说周佛海,希望他迷途知返,但周佛海不为所动,第二天即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与中共脱离关系。中共中央很快就如其所愿,准其脱党。
周佛海一脱党,立即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干将,他宣称自己要做一个“国民党忠实党员”,“攻击共产党,是我的责任,是我的义务”。
一九二六年,戴季陶把周佛海推荐给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伐军攻占武汉后,蒋介石让他当了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一九二八年一月,周佛海奉蒋介石命令与戴季陶、邵力子、陈果夫和陈布雷一起创办《新生命》月刊。
从一九二九年起,周佛海先后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和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
一九三一年,周佛海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
一九三五年,周佛海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
抗战爆发以后,周佛海先后担任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代理部长等职,经常参预替蒋介石起草通电和告民众书等文件。
鉴于在一九三七年八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伤亡惨重,周佛海认为抗日 “战必败,和未必乱”,主张以停战求和。他的理由是:“咸以如此打下去,非为中国打,实为俄打;非为国民党打,实为共产党打也。抗战下去,最后是要灭亡的。”周佛海认为共产党高调抗日,不过是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手段,“除了头脑极简单的糊涂虫以外,没有不明白继续打下去,中国绝不能侥幸成功的道理”。他在南京家里的常客如顾祝同、熊式辉、朱绍良、李明扬、梅思平、陶希圣、高崇武和胡适等都是主张和平的“低调俱乐部”派。
在南京、武汉和广州相继失守以后,周佛海更加坚信如果日本再攻下重庆,中国就彻底完蛋了,所以抵抗绝不是出路,而应该另辟蹊径。
周佛海与汪精卫商议,并且得到蒋介石同意,派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在香港以搜集情报为幌子,与日方暗中联络,谋求“和平”。周佛海又进一步擅自做主,让高宗武直接去日本同首相近卫文麿和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等密谈,提出要求蒋介石下野、由汪精卫主持时局的设想。板垣写信提出日方谈判的具体条款,交由高宗武带回给汪精卫。不料汪精卫阅后,却将信转交给蒋介石,蒋介石读信后,火冒三丈。
周佛海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踢开蒋介石单独行动。他派遣梅思平与高宗武同去上海,再次与日密谈,从而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签订了《重光堂密约》,其主要内容为1)缔结日华防共协定,承认日本军防共驻兵;2)中国承认满洲国;3)日本废除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归还日本在华租界;4)在平等互惠的原则基础上,日华经济提携,承认日本的优先权,特别在开发和利用华北资源方面向日本提供特殊方便:5)中国补偿因事变而造成的日本侨民所受之损失,但日本不要求赔偿战费;6)汪精卫等声明与蒋介石断绝关系,俟机成立新政府。
与此同步,周佛海与汪精卫策划了逃离重庆的行动计划。十二月十五日,周佛海以视察为名,先期到达昆明等待汪精卫。三天后,汪精卫趁蒋介石发表抗日讲话之际,逃离重庆,飞抵昆明。周佛海会同汪精卫等人随即逃到越南河内。
周佛海是比汪精卫更铁杆的求和投降派。因为精通日语,周佛海往往包办了与日本的联络和谈判,日本报刊称周佛海为“和平运动的总参谋长”。
一九三九年五月,周佛海随汪精卫等人一起飞赴日本讨论汪伪政府的成立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汪精卫集团得到了日本支持建立伪政权的保证。同年七月七日,汪精卫公开发表声明与蒋介石彻底决裂。
一九四0年三月三十日,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周佛海任伪财政部长、伪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伪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伪中央储备银行总裁、伪警政部长和伪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要职。在伪财政部长任内,周佛海主持发行了准备金不足的所谓“新法币”,强令一律停止使用旧法币,并以2:1的比率兑换为新法币,极大地侵蚀了国民政府和国民的财富。他组织在沦陷区强制收购棉纱棉布,然后高价卖到大后方,也严重地破坏了抗战经济。
汪伪政权的特务机构多次破坏了军统在上海和南京等地的秘密机关,杀害了不少军统人员。
然而到了一九四二年十月,日军在中途岛惨败,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加上周佛海的母亲、妹妹、妹夫和岳父都被戴笠派人抓了去,令他“惊悉之余,心胆俱碎”,于是他背着汪精卫,通过被抓的军统特务程克祥去重庆联系上了戴笠,表示要“弃暗投明”、“效命中央”。戴笠立即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在戴笠写给周佛海的亲笔信上批了一个“可”字。戴笠的信中说,只要周佛海确能立功赎罪,领袖对其可以宽大。戴笠并派了译电员和报务员随程克祥返回南京,在周佛海身边负责与重庆政府的秘密联络。
自此以后,周佛海为重庆输送了大量重要情报。周佛海还协助保释重庆方面的被捕人员,安插重庆的特工,掩护他们在沦陷区的活动,并设计毒杀了汪伪政权“七十六号”特务机构的头子李士群。尤其是在汪精卫病死之后,周佛海表面上担任着汪伪政权的二把手,实际上已彻底成为重庆政府和军统的卧底。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在南京汪伪政府宣布解散的当天晚上,周佛海便挂出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的牌子,并向蒋介石拍了急电,表示将命令他控制的武装力量维持上海的秩序,将“完整”的上海奉献给中央,气得陈公博大骂其“卖友求荣”。
为了向蒋介石邀功,周佛海的手下当夜还在南京发动政变,逮捕了汪伪政府的许多头目,接管了银行和若干政治、军事机关,意欲控制南京全城。不过在接管伪中央军校时,他的部下与陈公博一派发生了火并,最终由侵华日军总司令部出面调停,宣布在正式投降以前,南京由日军控制。
八月二十日,蒋介石任命周佛海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队司令,于是周佛海从汉奸头目摇身一变,又成了国民党的高官要员。周佛海随即发布公告称:本司令部所辖区域内各部队,未得蒋委员长之核准,不得擅自移动及受任何方面之收编。他亲自拜会了驻沪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要求日军配合行动,坚决阻止新四军进入上海。他还严令伪税警团、伪保安队和伪警察坚守岗位,防止骚乱。
九月七日,汤恩伯率部进入上海市区。此时,重庆政府大批接收人员也出现在各机关、银行、物资仓库和军营。九月下旬,在国军完成了对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的军事部署以后,蒋介石命令戴笠肃奸。戴笠立即带着大队人马乘坐六架美国运输机抵达上海。戴笠要周佛海交出手上的武装和伪中央储备银行库存的黄金美钞,并要周佛海自己电呈蒋介石辞去行动总司令一职,再去重庆向蒋介石当面谢罪,以求宽大处理。
九月三十日清晨,周佛海与丁默村等五人从上海飞往重庆。周妻杨淑慧携儿子周幼海也于十月四日乘专机赴渝,与周佛海一同住进歌乐山松林坡的白公馆。然而在重庆被软禁期间,周佛海一直没能见到蒋介石。
一九四六年三月,周佛海在《中央日报》上读到一则消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于本月十七日自青岛飞京途中,失事殉职”,顿时如坠深渊。他在日记中写道:“忽阅报,谓雨农(戴笠字)坠机身死,为之忧虑不止。盖余之身家性命,渠曾立誓保护,今如此,则前途殊可隐忧也。……雨农死,我也完了!”
果然,九月十六日,在陈公博被枪决三个月之后,在“快惩汉奸,严惩汉奸”的舆情的巨大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派专机将周佛海和丁默邨等人由重庆押送南京。他们被羁押在宁海路二十三号军统局看守所。
十月上旬,首都高等法院以汉奸罪起诉周佛海。
十一月二日,首都高等法院在朝天宫公开审判周佛海。检察官宣读起诉书,宣布周佛海犯罪事实:一.背叛中枢,破坏全面抗战;二.秘密媾和,组织伪国民政府;三.总揽经济大权,滥发纸币,扰乱金融;四.签订卖国条约,允许日本在蒙疆、华北驻兵,承认伪满洲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等等。庭审中,周佛海以种种理由辩称自己无罪,甚至还说自己协助抗战,有六大功劳。大律师章士钊为周佛海辩护,他强调被告是主动自首和协助抗战的,要求法庭予以宽大。
十一月七日,首都高等法院对周佛海作出死刑判决。周佛海对法院判决表示不服,要求上诉。杨淑慧也向最高法院申请,要求复判,同时她到处找关系“捞人”。
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日,最高法院特种刑事判决公布:“申请人杨淑慧因被告汉奸案件对于首都高等法院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七日判决申请复判,本院判决如下:被告周佛海原判决核准。”
三月二十七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发布特赦令:“……周佛海在敌寇投降前后,维持京沪杭一带秩序,使人民不致遭受涂炭,对社会之安全,究属不无贡献。兹依约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准将周犯原判之死刑,减为无期徒刑。此令。”此后,周佛海被收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
周佛海死里逃生,感慨万千,在狱中赋诗一首:“惊心狱里逢初度,放眼江湖百事殊。已分今生成隔世,竟于绝路转通途。嶙峋傲骨非新我,慷慨襟情仍故吾。更喜铁肩犹健在,留将负重度崎岖。”
对于蒋介石刀下留人的原因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杨淑慧找到周佛海的旧友陈布雷,请陈设法安排她拜谒蒋介石以哀恳蒋氏以国家元首身份,使用约法(即当时的宪法)赋予的特权,对周特赦或减刑。陈布雷一生行事守分守法,不过他看重旧情,对当年相交至深的周佛海,觉得不能置身事外、见死不救,乃乘蒋介石在召见他时,破例向蒋请求。而蒋念及周佛海当年扈从之勤与战后助守京沪之功,也不能全然无动于衷。于是在陈布雷的安排下,杨淑慧得于一九四七年二月某日,由保密局局长毛人凤陪同,前往南京黄埔路官邸晋谒蒋介石。杨淑慧一见到蒋介石,就长跪在地,抽泣不止,一句话也不说。蒋介石皱着眉头,看着跪在地上的杨淑慧,思索良久,才对杨说:“起来,安心回去吧,让他再在里面休息一两年,我一定会让他再归来的。”杨淑慧得到蒋的许诺,趴在地上磕了三个头,含泪随毛人凤出了官邸。
二说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帮的大忙。二陈与周佛海都是旧日的同事和朋友,私交笃厚。他们受杨淑慧恳求,找到蒋介石,以周佛海抗战胜利前后能按政府计划暗中配合,使国府得以完璧收回上海,顺利还都,不无微功,请蒋准予减刑或缓刑,蒋被二陈说动了。
三说是杨淑慧放出风声,称“如老蒋出尔反尔,执意要判佛海死刑,我就叫他声名狼藉!抗战期间,委员长曾给过佛海几次手谕,我都拍成了照片,存放在香港一家外国银行保险箱内。如佛海被执行,我就将它在报章上公布,让天下人看看,自诩为抗战领袖的蒋某人是如何勾结汉奸的!”蒋闻知,便下了改判周死刑的特赦令。
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周佛海因心脏病发作,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时年五十一岁。
周佛海曾著有《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一书,极为蒋介石所欣赏,并将该书定为国民党中高级干部的必读课本。
周佛海一生奉行“三不”政策:不修边幅、不事生产、不好应酬。他最怕剃头,往往两三个月才理发一次。一件衣服穿上身就永远穿着。他不晓得寒暖,不知道饥饱。
周佛海原配姓名不详,育有一子一女,名字不详。第二任妻子杨淑慧,也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周幼海出生于日本京都。女儿名字不详。杨淑慧受潘汉年案牵连入狱,一九五七年被释放,一九六二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