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学习笔记(十四) 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

与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共党史学习笔记(十四)

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

 

本节要点:

1)陈公博是个一时误会而上了中共之车的过客,而反共则是他终身的信念。

2)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过陈公博追随汪精卫二十余年,不怨不弃,实在是出于自觉自愿。

3)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到国民党改组派到汪伪政权,从主战派到主和派到消极投降到积极投降,陈公博的一生,令人唏嘘。

陈公博(一八九二—一九四六)出生于广东南海一官宦之家。其父陈志美曾任广西提督(广西最高军事长官,从一品)。陈公博出生时,其父已届六十,因此极得宠爱。

陈公博从小酷爱读书,特别醉心于各种旧小说和历史书。而其父在为其聘师传授汉学经典的同时,还在家里长年雇了两个拳师教其习拳舞剑,所以虽然单薄体弱还有哮喘,陈公博却是个打架好手。

陈志美因不满清廷的腐败,早年曾参加旨在“反清复汉”的秘密会党三合会,晚年则同情支持革命党人的反清义举。一九0七年,陈志美联络各方反清会党,阴谋起事,陈公博随父四方串联。但由于他们只能聚起官兵未到就作鸟兽散的六七百乌合之众,陈志美被下狱判了死罪。其亲朋遍找故交疏通,最后通过兵部尚书铁良的门路,陈志美才由“斩刑”改判为“终身监禁”。陈志美被捕,财产被抄,陈氏家道因此中落以致负债累累。

为避风头,陈公博先逃至香港在一家报馆当校对,在那时他养成了烟瘾。回穗以后,他在河南的贫民学校育才书社读了三年英语。

武昌起义胜利后不久,广东宣布独立,陈志美获释出狱。作为反清元老,他被选为省议会议员,还兼任军政府军事顾问,以致陈公博也沾光当了一小阵子军队的参谋官以及县议会的议长。陈公博自承,他那时只不过是个“浮嚣使酒骂座的少年”。他父亲对他的轻狂极为不满,要他从当大兵开始磨练,于是他辞去议长和参谋,参加了学生军。学生军解散以后,他回育才书社当了两年半助教。

一九一四年,陈公博考进广州政法专门学校,以替报馆写稿半工半读。一九一七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他同时考上北大的还有广东同乡谭平山和谭植棠叔侄二人。

陈公博在北大期间,正值五四运动,彼时的他却对如火如荼的学潮不感兴趣,成天泡在图书馆里。他抱着“养心性,寡交游”,“不管闲事,专管读书”的宗旨,虽然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却游离于政治之外。他称自己是“静如处子”。五四那天,因为兼着广东四张报纸的通讯记者,他跟着去示威抗议的同学,在新华门外站了两个钟头,听了一会许德珩的慷慨陈辞就回学校了,“火烧赵家楼”的故事他在晚上才听说。在整个五四期间,陈公博作为哲学系的班长,只参加过几次班里的有关会议,也很少发言。直到快从北大毕业时,他才开始于政治“动如脱兔”。

一九二0年夏,陈公博从北京返回母校广州法专当教授,同时跟谭平山和谭植棠一起接手《广东群报》宣传新思潮,他任总编辑。《广东群报》曾受到陈独秀的赞许和鼓励。

在陈独秀的促进下,陈公博与谭平山叔侄等人一道,先创建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又于一九二一年三月成立了广州共产党支部,他分管支部的组织工作。

一九二一年七月,陈公博作为广州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跟大多数代表睡在博文女校不同,陈公博带着新婚不久的漂亮妻子李励庄住在南京路上当时上海最豪华、人称“三东一品”的四大旅馆大东、东亚、远东和一品香之一的永安公司大楼里的大东旅馆。虽然在一大会上陈公博也经常头头是道、娓娓而谈,但旁人的感觉是他常忙于私事,对于大会的一切似乎有点心不在焉。在一些代表的眼里,他像是广州政府的一位时髦的青年政客。而他所谈论的,也多是关于广州政局的情况。

在会上,陈公博跟张国焘就共产党员能否在政府当官一事争得不欢而散。陈公博还对张国焘不顾代表们的安全,执意每天都在李汉俊那里开会而不更换地点,以与李汉俊为难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说他当时就感到“上海俨然分为两派,互相摩擦,互相倾轧”,使他“参加大会的热情,顿时冷到冰点,不由得起了待机而退的心事”。

七月三十日晚上的会议意外匆匆解散后,陈公博陪同李汉俊应付了前来搜查的法国巡捕。

因为次日凌晨所住旅馆房间的隔壁不巧又发生了凶杀案,陈公博夫妇成了惊弓之鸟,于是陈公博没有去嘉兴,而是在跟李汉俊打了招呼以后,在三十一日晚上与妻子乘火车去杭州玩了两三天。

经上海回到广州以后,陈公博写了篇关于一大的散文《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那是最早的关于中共一大的文章,发表在一九二一年八月出版的《新青年》九卷三号上。当然,陈公博在关键处闪烁其词,比如,文章的开头是:“暑假期前我感了点暑,心里很想转地疗养,去年我在上海结合了一个学社,也想趁这个时期结束我未完的手续,而且去年我正在戎马倥偬之时,没有度蜜月的机会,正想在暑假期中补度蜜月。因这三层原因,我于是在七月十四日起程赴沪。”陈公博详细记述了法国巡捕搜查一大会场的情形,也记录了使他终身不忘的大东旅社血案。

一九二二年六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中共中央的杭州西湖会议决定联孙反陈。因为陈公博曾在陈炯明的喉舌《群报》当过编辑,所以广州、香港和上海都有传言说陈公博有支持陈炯明的嫌疑。张太雷奉陈独秀之命,到广州要求陈公博去上海做出解释。陈公博受了冤屈,气得“三尸神暴,七窍烟生”,断然拒绝了陈独秀的要求,并声明“今后独立行动,不受党的约束。” 不久在广州支部的会议上,陈公博又宣布他不再履行党员义务。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在汪精卫的帮助下,陈公博以广东官费留学生的身份经日本准备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不过他说他从未领到过一文官费)。在日本逗留的三个月里,陈公博见到了廖仲恺和苏俄的越飞。越飞告诉他,苏俄已命令中共加入国民党以完成中国的国民革命。越飞郑重地说,中国只能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绝不能实行共产主义。

一九二三年二月底,陈公博到了纽约。那时他有个信念:除了责任没有什么道德,除了经济没有什么政治。他曾回忆说:“我抵美之后,接(谭)植棠一封信,说上海的共产党决定我留党察看,因为我不听党的命令,党叫我到上海我不去,党叫我去苏俄我又不去。我不觉好笑起来,我既不留党,他们偏要我留党察看,反正我已和他们绝缘,不管怎样,且自由他。但我和共产党绝缘是一件事,而研究马克斯又是一件事,我既研究经济,应该彻头彻尾看马克斯的著述。我一口气在芝加哥定了马克斯全部著述,他自己著的《资本论》和其他小册子,甚至他和恩格斯合著的书籍都买了”。陈公博在哥伦比亚大学第一年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研读马克思的理论上。

中共中央很快将陈公博开除出党。

一九二四年一月,陈公博完成了硕士论文《共产主义在中国》。在这篇论文中,陈公博批判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意味着他不仅在组织上脱离了中共,思想上也成了一个反马克思主义者。不过陈公博在这篇论文的附录里,为中共保留下了《一大党纲》、《一大决议》等重要文献。

在纽约期间,陈公博白天读书,夜里在唐人街的华侨学校教书,月得八十元,籍以交学费。那两年里面,除了一次波士顿和一次华盛顿,其他什么地方他都没有去过。

一九二五年四月回国以后,陈公博经廖仲恺介绍,加入了国民党。他并从此与廖仲恺成了莫逆之交。不久,由于汪精卫和廖仲恺的信任和举荐,以“左派”自诩的陈公博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从而进入了国民党的核心领导层。

七月,陈公博担任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和广东省农工厅长,接着又出任中央农民部长兼广东大学校长。

一九二六年一月,在国民党二大上,陈公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六月,北伐战争开始,陈公博以政务局长的身份作为蒋介石的重要幕僚随军北上。攻克汉口以后,蒋介石委任陈公博为湖北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兼政务委员会委员。

同时陈公博还受白崇禧的委托,担任了湖北省外交部交涉员。他是一九二七年二月收复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有功之臣。那时租界江岸的人行道上,中国人不仅不准在树荫下的椅子上坐,连在江边散步和看景都不允许,是陈公博第一个破了这个例。也是他迫使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Herbert Goffe)第一次平等地对待中国的外交官。

随着北伐军的顺利进展,蒋介石的总司令部迁驻南昌,蒋介石又调陈公博任江西政务委员会主任。

在一九二七年三月武汉的国民党三中全会上,陈公博任会议主席并当选为九人中常委之一。

武汉国民政府反共以后,陈公博随汪精卫到南京,企图搞“宁汉合流”。他们联合南京国民政府中的桂系和西山会议派,逼蒋下了野,但接着在组织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的问题上与桂系和西山会议派闹翻,汪精卫被迫返回武汉。

于是陈公博作为汪精卫的代表南下广州与张发奎合作,打出“拥汪护党”的旗号,驱逐了在广东的桂系李济深。“驱李”之后,中共党人张太雷、叶剑英、叶挺和恽代英等乘广州防卫空虚,发动了持续仅三天的广州暴动。

当时寓居上海的汪精卫被指为广州暴动的后台。白崇禧要杜月笙用绑票的方式直冲汪宅,意欲加害。杜月笙拒绝说:“这事我做不了主。你去问法国领事罢。”白崇禧去找法国领事,法国人也推脱说:“这事我们不能干的,你去找杜月笙罢。”法国当局劝汪精卫离沪,蒋介石也劝他出洋,汪精卫终于去了欧洲。

蒋介石乘机东山再起。一九二七年十二月月底,陈公博逃往香港。

一九二八年一月,广州市内立起了个“共祸纪念碑”,碑文说汪精卫、陈公博和张发奎等结同共党及近郊土匪,荼毒广州。对之,陈公博感谓“天下之真无是非”。当时,陈公博是广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和省政府民政厅厅长。他说暴动是由他和张发奎等调兵遣将镇压下去的。

在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国民党党争中,陈公博的前共产党员的“小辫子”,常常会被人揪住不放。

一九二八年五月,陈公博在上海与北大同学许德珩、施存统等创办《革命理论》周刊,共出了十八期。陈公博在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全面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提出改组国民党的各种主张,在国民党少壮派和社会上青年知识分子中反响强烈,陈公博从此成为国民党改组派的领袖。陈公博还办过个大陆大学,该校一时被恭维为“黄埔第二”。

当年十一月,陈公博和顾孟余等宣告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总部”。“改组派”组织成立后,陈公博掀起“护党救国运动”,号召“恢复一九二四年国民党的改组精神”,“提高党的权威”,“推翻蒋介石统治,重建革命政府”。汪精卫和陈公博联络各种势力反蒋,造成军阀大混战和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倾轧。不过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改组派”败下阵来,被迫解散。

诡异的是,中共控制的苏区特别如湘鄂西、鄂豫皖,也大反“改组派”,而且比蒋介石反得凶狠的多,动辄就杀。

一九二九年一月陈公博应汪精卫之邀离沪赴法。五月十二日从马赛回国后,他在香港主持反蒋军事行动。

一九三0年一月,因反蒋失败,陈公博心灰意冷再次赴欧,于十月一日返港。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蒋汪再度携手。继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后,陈公博担任了实业部长,并提出了“四年实业计划”。

陈公博曾去探望并接济住在南京城南草屋里的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她卧病在床,室内家具残破不全,絮被支离破碎,非常凄惨。不久高君曼去世,陈公博又为她料理了后事。

陈公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十分愤怒。当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战时,他曾与宿敌李济深一起,把从阎锡山那里弄来的十万颗手榴弹送给十九路军,以资激励。

但是,陈公博很快就发现中日双方其实都不是很认真的。他差不多每天从南京过江去浦口见汪精卫和蒋介石,虽然当时上海炮火连天,泊在长江上的日本兵舰却安详地浮在水面,中国海军也行若无事,仿佛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一九三三年新年,日军占据山海关,国军纷纷败退。北京夜间戒严,把汽车和人力车都截在街上过夜,而日本军官却照旧坐了电单车到处跑,因为实行戒严时,照例要给东交民巷的公使馆送通行证,而中日并没有绝交(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中国才狐假虎威对日、德、意宣战),所以也得给日本人送通行证。

还有,国军由北宁路(即京奉铁路)输送,北宁路需经过塘沽,而根据辛丑条约,塘沽有日军驻扎。于是日本宪兵每天站在车站,拿着本子,将国军往来运输的人数、军队番号和武器装备,一一抄下。

天津卫戍司令于学忠恐日军进攻天津,在城四周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日本军官听说了,一定要参观,屡次要求,拒却不得,于学忠只得派了几个参谋陪日本人去参观壕沟。

三月,中国军队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陈公博奉汪精卫之命北上劳军,了解前线战况。他到达北平时,古北口之战已经失败,陈公博先找到军令部部长何应钦,见面后何应钦抱怨道:“我军古北口失利,主要是我们的军队不执行命令,各自为政,危急时刻,擅自撤退。”陈公博又向撤退的士兵了解战况,一个拄着拐杖的伤兵向他哭诉:“我们连一百多号人,就剩下三人了。狗日的日本鬼子,仗着武器好,又有飞机,连日对阵地狂轰滥炸。我们……只听见炸弹惊天动地,天昏地暗,不少弟兄连鬼子的影子还没见着就见了阎王。”

所见所闻让陈公博觉得中国军队如果与日本人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这仗不能再打了,应该寻找一种不用流血而制止日本人进攻的办法(即以夷制夷、“挟洋自重”)。从北平回到南京,陈公博改变了原先积极抗日的主张,到处鼓吹“中日问题,用军事难以解决,应该走外交途径”,从而由一个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

随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华北门户由此洞开。令陈公博非常气愤的是,《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的签订,明明是蒋介石的主谋,而汪精卫却由于主持签约成为全国舆论的众矢之的。

他自己担任实业部长的几个月,也根本无法履行职务,只能“酒杯浇尽牢愁在”。

陈公博曾两次去监狱探望服刑的陈独秀。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的第一天,汪精卫在中央党部被刺,身中三枪。次年二月,汪精卫辞去行政院长之职,陈公博随即也辞去了实业部长之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最终下决心抗日,但同时还是想寻求外交途径结束战争。十二月,陈公博以专使身份访问欧洲各国,争取意大利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正当陈公博在欧洲开展外交活动之时,日本向蒋介石提出了议和条件。一九三八年一月,日本近卫首相发表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蒋介石对日本的条件心存顾虑,没有接受。但汪精卫和周佛海等“低调俱乐部”成员却秘密地与日本政府进行了接触。

当时陈公博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军委会第五部部长和十一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

一九三八年四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了五届四中全会,陈公博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务委员。在七月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上,陈公博又被指定为参议员和参政会国民党党团负责人。九月,国民党中央决定改组四川省党部,任命陈公博为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陈公博随即赴成都就任,成为国民党在四川省的首脑。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初,当汪精卫把自己欲与日本人和谈的计划告诉陈公博时,陈公博坚决反对。他认为汪精卫“单独与日本人议和,恐怕不妥。国民党已经过几次分裂,好不容易团结在一起。这样做,无异于把国民党推向分裂。如今,国家正处危难,我们应该精诚团结,在党内万不可有两种声音。”但是几天后的十二月十四日,汪精卫派人到成都通知陈公博务必于十八日到达昆明。一贯唯汪精卫马首是瞻的陈公博知道,降日之事已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了。既然汪精卫要走,自己只好跟着往火坑里跳。如果留下不走,与汪精卫的友谊会一刀两断,而在蒋介石眼里他无论如何是汪精卫的人,留在成都蒋介石也不会善待他。

陈公博从成都飞昆明,再从昆明飞河内与汪精卫会合。汪精卫在河内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艳电”,公开投降日本。对汪精卫的做法,陈公博不赞成,可他又说服不了汪精卫,只得在随汪精卫到香港以后隐居起来。陈公博是个孝子,母亲守寡多年,于是趁这个机会,他把母亲接到香港,闭门不出,专心侍奉老母。

一九三九年八月底,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六大,陈公博没有出席,不过还是被选为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

一九四0年年初的一天,汪精卫伪政府的骨干分子高宗武与陶希圣两人到香港造访陈公博。他们想探陈公博的口风,约他一起叛汪,投奔蒋介石,而陈公博态度冷淡,毫无叛汪之意。当初劝诱汪精卫降日的就是高、陶二人,汪精卫上了贼船以后,高、陶又离他而去,一九四0年一月二十一日,《大公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陶二人联名写的公开信,宣布叛汪,回归中央,还曝光了汪伪内部的大量内幕,使汪精卫进一步遭到国人唾骂。

不齿于高、陶的作为,更不忍见汪精卫的困顿无助,陈公博从消极投降转为积极投降。一九四0年三月中旬,他到达上海,立即卖力筹组与日本合作的“国民政府”的事宜。三月三十日,伪南京政府正式成立,陈公博以立法院院长的身份发表了广播讲话,声称伪南京政府“是要救回四分五裂的国家的,是要救回水深火热的人民的”,跟着伪南京政府,“不但可以建设新的近代的中华民国,中日也可以永久和平”。陈公博同时还担任了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伪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部长等职。同年十月十日,伪上海市市长傅筱庵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以后,陈公博又兼任了上海特别市市长。

一九四四年三月,汪精卫病情恶化,决定去日本治疗。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在汪精卫赴日治疗期间,由陈公博代行汪精卫一切职权。十一月十日,汪精卫在日本病死。伪南京政府推举陈公博为国府主席,并继任行政院长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在“就职训词”中,陈公博毫不含糊地强调“两个凡是”:“凡是汪主席手定之政策,皆为公博奉行之政策;凡是汪主席生前之设施,皆为公博现在之设施。”

此后,陈公博试图与重庆政府私通款曲,同时坚决反共。他对伪军将领说:“重庆赞成联合剿共,我们也剿共,重庆不赞成联合剿共,我们也剿共。日本不和共产党妥协,我们剿共,就是日本和共产党妥协,我们也要剿共。在反对共产党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不能有半点的退让与含糊。”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次日下午,陈公博主持会议,决定解散伪南京国民政府,把中央政治会议改为南京临时政务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改为治安委员会,历时五年四个月的伪政权就此寿终正寝。陈公博曾派人到上海找杜月笙,想通过杜牵线请求蒋介石的宽恕,并向蒋介石提出阻止共产党武装接管日军占领区的“K”计划,但没有得到回音。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五日晨,陈公博带着妻子李励庄等人,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乘飞机出逃日本。因为东京、大阪和福冈等地美军随时都会进入,他们的飞机只能在不为人注意、但也已被美军炸得坑坑洼洼的米子(Yonago)机场强行降落。次日,陈公博一行又被秘密转移到鸟取(Tottori)东乡湖的望湖楼暂住。两天后,日本政府又派人将陈公博等人送到京都,陈公博化名为东山公子,李励庄化名为东山文子,隐居于京都郊外的金阁寺。

此后陈公博几次企图自杀,不过均被人发现而遇阻。陈公博通常总是携枪在身,这时李励庄不得不把他的手枪藏了起来,并寸步不离地守着他,以防止他再寻短见。日本政府借机播发了一条假消息:“陈公博开枪自杀身亡”,希望能让陈公博就此长期藏匿在日本,以逃脱中国政府的惩罚。国民党政府看到陈公博自杀的报道后,向日本提出引渡陈公博等人回国的要求,如果陈公博真的自杀了,则要求由中国方面派人验尸。最后,日本政府不得不交出了陈公博等人。

一九四五年十月三日,陈公博等人由中国政府派出的一架C-47运输机押解回国,先被羁押在南京宁海路军统局临时看守所,随后,陈公博与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和陈璧君的妹夫、伪行政院副院长、伪外交部长诸民谊一起,被转押到苏州高等法院狮子口监狱看守所。

在南京看守所的几个月里,陈公博每天伏案,写下了长达三万余字的文章《八年来的回顾》。在文中,陈公博竭力为自己的言行辩护,其中说到:“去年,即三十三年,是南京最危险的时期,也是中国全局最危险的时期。因为东条内阁末期,东京已有和共产党妥协的动议,我们且接到日本参谋本部有派人赴延安商议的情报。在中国方面,有许多当地的日本军已实际和共产军默契。例如苏北清乡计划,日军事前先期通知新四军和八路军。日军和新四军实行交换物资了。新四军首领陈毅负伤,由日本宪兵护送至上海疗治。共产党的代表在上海公然活动,且公然住在沧洲饭店。大使馆的书记官池田,以托罗斯基派名义为掩护,出面为共产党宣传。谷正之大使公然对我说:共产党并不坏,其政治且较重庆和南京为进步。……汪先生于三月二日赴日本治病,把军事委我负责,把行政院委周佛海负责。我既然负军事上的责任,我不得不替中国的前途打算,不得不替地方治安打算,尤其不得不为中国统一后打算。因此我决心如果日本一定和共产党妥协,只有和日本破裂”。

一九四六年四月五日下午,江苏高等法院开庭公审陈公博。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陈公博与法官激烈辩论,持续长达数小时。在陈公博的答辩书里,他说:“原起诉书中目我为‘甘心降敌,卖国求荣,在敌人铁蹄之下,组织傀儡政府,予取予求,唯命是听。’至比汪先生为张邦昌、刘豫。我虽不赞成汪先生组织政府,但如此比喻,殊为不伦!在从前汪先生受人痛骂,数年以來,我都沒有替他辩护,因为汪先生说过为国家,为人民,死且不怕,何畏乎骂?而且战争时期,最要紧是宣传,非骂汪先生不足以固军心,我认为抗战是应该,而和平是不得已。汪先生既求仁得仁,我又何必替他辩护?但现在不是抗战时期,而是在胜利时期,汪先生也逝世了,我们已不需要宣传,我们应该抑制感情,平心静气去想想,当日汪先生来京之时,沦陷地方至十数省,对于人民,只有抢救,更无国可卖。在南京数年,为保存国家人民元气,无日不焦头烂额,忍辱挨骂,对于国人,只有熬苦,更何荣可求?我对汪先生的行动是反对的,而对汪先生的心情是同情的。”

他又说:“不过我对检察官是很谅解的,当日我在重庆,在香港,极力谋党的团结,国的统一,那情形太曲折而复杂了,并非今日检察官所能了解。迨至南京以后,为保存国家人民元气,和日本苦斗,如保存东南各省,使蒋先生能容易统一中国,那情形也太曲折而复杂了,并非今日检察官所能了解的。在今日众议沸腾,真相不明,尤其是政治是那样困难而波折,承辦本案的检察官,即使他心里很明白,而又背负责任,那一个敢挑起千钧重担,说陈公博可以功罪相抵?那一个敢说陈公博无罪呢?”

四月十二日下午四时,法庭对陈公博进行宣判,宣布“陈公博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留家属必须之生活费外,予以没收。”陈公博清楚自己的案子是蒋介石钦定的,因而没有申请复判。

六月二日,陈公博被移往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等待执行死刑。陈公博先给家属写了遗书,又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陈公博在信中仍念念不忘反共:“公博虽死,决无怨言。悬悬放不下的,还是共产党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家前途,不得不尽量和先生说,或者将死之言可以感动先生。”但给蒋介石的信因时间不够只写了一半。陈公博临死前要求的殉葬之物有两件:一是汪精卫送给他的一只茶杯;二是日本天皇所赠的一枚一等旭日大绶章。

六月三日上午九时,陈公博被执行枪决,终年五十四岁。不久,他的儿子陈干偕汪精卫的女儿汪文惺到苏州收尸。苏州六月的天气已十分炎热,尸体已经变臭了,于是就匆匆在苏州安葬。后来,陈公博的亲属又把他的尸骨悄悄移葬至上海的一处公墓,墓上没有立碑。

陈公博的学生、秘书和公开的情妇、伪立法委员莫国康在一九四六年六月被江苏高等法院以追随陈公博且犯有汉奸罪行,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公权七年,财产全部没收。

陈公博妻李励庄,育有两子:陈干和陈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