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套路,15分钟定律。。。

留学生,第一代移民的点点滴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1928.8.6-1987.2.22)
一个生在美国匹兹堡贫民窑的移民小孩。经历了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童年经历了因为控制不了神经性疾病的辍学,少年经历了丧父和视如保护神的母亲患癌的惊恐和失落,经历了躲在床底下长时间的痛哭。。。
就是这样一个奇人,改变了艺术在这个世界上的风骨。在他之前,艺术是高雅是贵气是意义深远,属于宫廷属于精英属于贵族。在他之后,那样的艺术被彻底颠覆。艺术成为复制品是可以进入普通人家里的印刷纸张。。。
1962年,安迪真正找到他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和方式,或者说他的方式被认可所以可以继续做。那一年被看着是他创作生涯的起点,也是美国艺术史的转折点。从那以后,他带出来的潮流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波普艺术”。
他的所谓“波普艺术”,就在复制日常的东西。按照什么普通怎么来,不要「绘画感」,只要复制和重复,有「印刷感」就够了。比如同样的物体框起来重复很多次,只稍微变化一点色彩、字体、细节,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相似的图形放在同一幅作品上。当时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艺术风格经过这么多年的炒作,成了现在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波普艺术」。。。
为什么是1962年,因为那一年他的方式被认可。美国著名艺术品经销商、收藏家欧文·布鲁姆以1000美元在那一年买下了安迪的那一幅罐头照片重复32次的作品。就是用32个“坎贝尔汤罐头”重复放在一起。那个画商是最初发现安迪·沃霍尔身上「罐头力量」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炒作案例。安迪被炒热以后,经过34年,这幅1000元买的作品被纽约艺术博物馆以1500万美元收购。1万5千倍的收益哦(这是我原创的观点[呲牙][呲牙][呲牙]))
评论家来解释“这32个罐头”的照片作品,说表达的不仅是食物,也在呈现一种更为复杂的涵义:营销、市场、广告和食品的流通。(好吧[呲牙]就按评论家说的。。。)
有了第一桶金,安迪搭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工厂」,几乎不需要原创,只需要不断地复制照片,以胶片制版和丝网印刷,将艺术纳入“复制”、“量产”程序。艺术品在这里变成了一种流水线的庸俗。通过安迪的作品,艺术不再高高在上,原来艺术可以非常普通但是仍然非常流行。「他改变世界是通过改变人们看事情的方式。」安迪·沃霍尔像一枚炸弹,把漫长历史中建立起来的审美秩序打破了。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只有少数人才可以玩的高雅。他帮助商业艺术得到肯定,所谓把艺术放进现实生活中。评论者说他扩大了艺术的疆界,赋予了日常生活更多可能。说他的普通的作品背后有着深刻的哲学寓意,他的直接敞开赤裸裸的复制照片,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做都可以接纳,普通人也都有「我也见过」「我也知道」「我也了解」的熟悉感。安迪消除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改变了审美的标准,改变了所有人打量生活的眼光。所以他有著名的“15分钟”理论,他曾经预见未来,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 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总共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so true[呲牙])
名人玩嗨了,就可以在所有的行业都狩猎了。安迪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也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其实普通人的智商是被所谓的大佬来玩的。关于炒作,美国人是最会搞事情的。安迪沃霍尔实践着时代的热情、欲望、野心和幻想。评论家说“他创造了一个广泛感知世界、实验性世界、平民化世界、非传统经验世界、反精英反贵族的世界。”其实就是他和资本联起手来,把高雅艺术商业化,产业化。赚钱,赚很多很多大众的钱。(时代变了,从平民百姓中赚钱才是最容易最快的,这个和割韭菜是一个原理,呵呵)
图八就是“波普艺术”的起点,被大佬收购开始炒作并且成功的第一幅作品“32幅同样的金宝罐头汤广告”
图九的作品2014年,这个画像在英国以760万英镑的高价被拍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