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道四(81)把球打到台子上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说三道四(81)把球打到台子上

邓亚萍谈乒乓之道——把球打到台子上。

1989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了女双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第一人。邓亚萍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枚金牌,她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

优酷播出的文化高清视频《圆桌派》第五季,窦文涛主持,邓亚萍、马未都、许子东四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谈笑风生,听邓亚萍讲,她是怎样把球打到台子上的。四位大名人由邓亚萍乒乓人生而大侃人生之道。

主持人窦文涛秉持一贯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选准了与邓亚萍谈话的切入点——“当初你输给小山智丽之后用了多久走出来的?”引领谈话渐入主题。

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邓亚萍一点也不犯怵,接过话题,侃侃而谈。回顾过去,她自认为已经尽力了,唯一就是与小山智丽的那一次比赛,小山智丽的确发挥得很好。因此,没有必要纠结前尘往事。

这就是成功者的思维方式,把每一次失败当历练,把过去的失败踩在脚下,时时刻刻都在进步,还愁下一场赢不回吗?

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节目中,邓亚萍围绕“把球打到台子上”这个主题,在窦文涛的巧妙引领下,加上京城文化名人马未都、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两人在邓亚萍

说到关键词句时,适时精准插话,妙语连珠且深化主题。

期盼两年多的《圆桌派》第五季,让我们耳目一新,如沐春风。邓亚萍用最通俗的“飒”、“扣”、“顶”、“扛”、“倒(dǎo)”几个常用词,全面、系统、生动地阐释了她的乒乓哲学,令人不由想起了他的老前辈、乒乓奇才庄则栋的《闯与创》;想起了徐寅生当年夺冠后,充满辩证法的讲话《关于如何打乒乓球》;更让我想起了她的恩师张燮林,在26届世乒赛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之后,到我就读的武汉华师一附中表演削球“海底捞”绝技,讲中国乒乓团队夺冠的历程。原来,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代代相传一句充满哲理的普通话——把球打到台子上!

只要看邓亚萍在乒乓赛场上,每得一分之后,举起握拳的左手,高声喊出“飒”!那气势如虹,不就是与她的前辈们敢闯精神一脉相承吗?赛场如战场,邓亚萍高喊一声“飒”,如同战士怒吼一声“杀”!秉承的是中国精神——两军相遇勇者胜!

邓亚萍的勇气源于底气,而底气则来自“用心”在打球。古人说,“心之官则思”。她把深思熟虑的结果,凝聚成几个通俗易记的常用词,关键时刻,尽情发挥,无往而不胜。

邓亚萍讲到如何克服竞赛紧张情绪时,她说只要专注在“把球打到台子上”,注意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细节时,就会忘了紧张。主持人窦文涛马上联想到,就像高考做题时,专注在一个一个题目一样。邓亚萍接着说,就是全神贯注在一个“抠“字,就是要把对手的分,一分一分“抠”过来。此时,文化名人马爷插话:“‘扣’这个词,特准!就是北京土话说的‘平地抠饼’!”窦文涛紧接着一句“对面拿贼!”许子东,“如果不是北京人呢?”——三位名人这一瞬间脱口而出的即席之言,就是“圆桌派”谈话节目之魂!——言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华夏源远流长!闻者为之一震,原来一个“抠”字,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邓亚萍说,当双方打得特别胶着时,一定要“顶一顶、扛一扛”!就是要顶得住!扛得起!

接着她在讲述中,又脱口而出一个北京土话“倒”,就是“倒腾”的意思。马爷接着用一部他看过的美国影片,阐释邓亚萍所言“倒”之本意,令人豁然。许子东立即归纳说:“‘飒’、‘抠’、‘倒’,三个字了!”他接着问邓亚萍,“你打了那么多比赛,怎么对这些竞赛过程记得这么牢呀?”

邓亚萍说:“这是每一个优秀运动员必备的素质。每一场关键球是怎么输的,都在脑子里面。”窦文涛插话说,“这就像围棋复盘一样。我今天跟她学的呀,就是这个心呀,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古人说的‘用心如镜’,这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此时,邓亚萍说,“我补充一句,我们在比赛打到关键时刻,教练跟我们只说一句话,就是‘把球打到台子上’!”

三位名人不由发自内心的赞叹:“高!太高了!”

马爷接着说:“说起来太简单了!做起来太不容易了!”

我说,圆桌派也一样,不就是四个人围在一起聊天吗?但是,“把话说到点子上”,说起来太简单了!做起来太不容易了!

我曾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读书六年,后来教书十年。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深感说起来太简单了!做起来太不容易了!

一句话,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和最朴素的!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寒墨' 的评论 : 说得好!妙!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寒墨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乒乓球谁也打不过。中国的足球谁也打不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