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篇记事里提起不久前我曾因为政治观点不同在一个微信群里被群殴的故事,其实我对那事并不是很在乎,也不是想得到谁的认同,只是出于记事的习惯把那件事记录了一下。之后,泡影看见了那篇记录,与我有过一段挺有意思的对话:
泡影:我看了一下你的关于房子起火而后殃及邻居的故事,觉得真好笑:其实是你想不通,并没有什么你家我家邻居家,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就连你的纠结抑郁也只是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何必纠结啊?
我:(心里嘀咕:念金刚经?)你信佛啊?谢谢安慰,既然我的纠结我的抑郁只是梦幻泡影,那也请别在意。
泡影:其实你在意也没关系,都是你的能量流,你好好品味就行。
我:什么能量流?
泡影: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你的能量流的显现,都只是空性的,看似发生其实没有发生,所以说只是梦幻泡影,但不妨好好品味。
我:什么是空性?疫情是空性?死亡是空性?什么叫空性?我悟性低听不明白。
泡影:反正你只要记得:一切都是空性的,包括你的思想,你眼中的他人和整个世界,还有你心中认定的你自己,都是看似存在其实只是幻影。
我:什么意思?那我们活着干嘛?你活着干嘛?
泡影:你怎么确定我们是活着的?
我:。。。
泡影接着说:
“身体的死亡总有一天会到来,但别害怕,你怎么知道那就是死亡呢?不是这回事,没有你想象中的死亡。‘你’其实只是你的思想上所认定的一个幻像,其实没有实体的你可以死亡。你也不要为死亡之后离别的这个世界而惋惜。世界也仅仅是你的思想。根本没有实体的世界,只有无限的无法定义的That,也就是真正的你的意识显现.从来没有任何你、我、他这些人出现过,也从来没有任何世界、宇宙、时空出现过,一切都是类似于能量流的闪闪发光的显现效应,类似于你自己给自己放的小电影一样。”
泡影说完就神隐了。他的故弄玄虚的话在我听来,是类似于一个精神病患的胡思乱语而已。不过,我也怀疑:也许是我的悟性不高才听不懂他的话。因此我还是把这段话记录下来,万一有悟性高的人能听得明白呢?
当天晚上,有一个名叫沙塔的朋友向我谈起了王阳明的心学。他说:
“有一句很美的话,我很喜欢。现在想说给你听:‘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中。’
我:很美,谢谢分享。
沙塔:说这句话的人叫王阳明,他先研究佛道,后来弃佛趋儒,创造了自己的心学。归结起来是:心即理,行事从心出发,可以说是‘内圣外王’。心底要纯真,行事要合时合世。‘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还有:知行合一。这些是王阳明的心学精要。
我:先生,你怎么看这一段:“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我觉得王阳明的描述很美,令我想到艺术之美也是这种状态。
沙塔:他不是谈论艺术美,而是指出一个关键:看和被看是同步的。没有看就没有被看。当没有看了,比如在无梦沉睡中,完全没有任何世界,宇宙,你,我,他。看是幻觉效应,被看也是同步幻觉效应,主观和客观都是看似在其实不在的。释迦牟尼说的更直接,花是空花。看似是“花” ,其实不是,而是无限无法确定。王阳明说的 “我的心”指就是思想理智效应(英文MIND)。“花”是“心”投射的印象,好似光把不动的图像投射到屏幕上,其实没有“运动”也没有什么“花”,屏幕中看似“一位情郎给一位他所爱的人送上一支花”,这些都是看似的,其实没有情郎也没有爱人也没有花,都是空性的效应。所以,“心”(即思想理智或MIND)和“心中显现的花”一样,都是看似在其实不在的空的效应。何止是花了,整个思想理智认为存在的时空世界宇宙,就是看似在其实不在的效应。
我(没听懂,不管了!):王阳明还有一段很著名的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把心、意、良知和格物分成不同阶段,强调用良知为善去恶,是不是太把人生当真了,所以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悟者?
沙塔:这几句是说给成熟度不够、无法听明白真正觉悟的话的人听的。
我:真正的觉悟究竟是怎样一个状态?是回到无善无恶的心之体吗?但是,人只要一动心,便会有善有恶,而活着的人是不可能不动心的,所以才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吗?
沙塔:你为什么要在意真正的觉悟状态呢?假如我告诉你:真正的觉悟状态不可描述,你能满足吗?而实际上,它的确是不可描述的。如果一个人从未见过玫瑰花,你要如何向他描述玫瑰花香呢?
我:我可能在潜意识里认为:真正的觉悟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如果王阳明是真正的悟者,我愿尽平生之力去研究和追随他的心学。
沙塔:没有任何事物有一个完美的特定状态,觉悟也好悟者也好也同样没有特定的完美状态。比如你喜爱登山,有人告诉你:珠穆朗玛峰是最高最美的,可是你的体能只能爬上它的1/10的高度,你会怎么做?还有,即使是那已经爬上珠峰的人,他可能也会意识到:飞在珠峰上空的人所看到的风景更高更美,这样一直往上推,永远也没有最高最美处。如果你是追求最高最美的视角,那是永无止境的和变化不定的。一切可以描述的状态和一切的追求都是如此。
我:所以我们只能返回自身吗?我记得《传习录》里提到《中庸》有一句话:“唯天下至诚者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难道我们满怀诚意尽心尽力也不可能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理吗?
沙塔:真相是不可知的,比如山上的一条溪流,它在冬天会结成冰瀑,在阴云下暗淡无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从远处看是透明无色,从高处看则翡翠如玉。你以为哪个状态才是它的真实面目呢?我告诉你:每一种状态都是又都不是它的真貌。悟者会明白一切都是变幻不定的,都只是你的视觉效果,不是真相。连你看见后所产生的情绪、美感或丑感也只是你的内心的投射而已,也可以说只是幻觉。
我: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空吗?所以我们应该放弃执着,不加评判地面对眼前的一切?那么王阳明所强调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又有何意义?
沙塔:你现在还是问题太多了。当你达到再也没有问题可问时,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
我:怎样才能达到没有问题的境界?
沙塔:你还记得王阳明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
我: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沙塔:对的,那就是了。
我:可是可是,光明或黑暗,不也是虚幻吗?
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