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尔夫,逆袭增长途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疫情之前高尔夫产业连最发达的国家都是呈日益衰退之势。高尔夫人数锐减,球手、玩家老龄化,这些相似的问题,在美国、日本如此,在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亦是如此。美国高尔夫人数从2003年鼎盛时期的3060万降至2016年的2400万。过去20年美国打高尔夫的人减少了30%。每周打一次高尔夫的人平均年龄也从2009年的48岁增长至2016年的63岁,年轻人对这项运动越来越缺乏兴趣。美国品牌NIKE退出高尔夫球具市场,仅保留服饰业务。
    有统计表明,日本市场规模在过去20年间缩减一半,不论是消费人数还是金额都大幅降低。日本高尔夫玩家人数已减至其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二,2015年有720万人,2016年微增至760万人。消费者每次打高尔夫的平均花费由之前的1万日元(约合619元人民币)减至一半以下。日本高尔夫玩家中,65岁以上人群占多数,2020年,这些玩家将超过70岁。
2019年的新冠病毒蔓延以来,日本的高尔夫事业在疫情之下逆势增长。随着全国紧急事态宣言发布,比赛团体减少了,但个人访客增加了。一个PGM公司具有144个会所,换算成18洞的球道有175个球道,加上租赁两个共计177个球道(球场)。关东-甲信越有76.5个,关西有27.5个,九洲冲绳22.5个。营业额达到434.94亿日元,比前年增长24.7%。营业利润(税前利润)74.29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9%。最多的是游技机器事业增长了427.4%。举办2021年度“绿色甲子园”扩大知名度。
日本国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其中70%还是山地。然而在狭小的国土面积上,日本全国拥有近2600座高尔夫球场,占全世界球场总量的百分之十,是美国以外拥有高尔夫球场最多的国家。
    相比于中国,日本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但日本政府在高尔夫场地兴建方面制定细致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对于有限的国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允许将大量山地、荒地等土地类型用于球场建造。在日本新建高尔夫球场最重要的条件是保护环境,申请建设前,投资者要进行不少于两年的可行性调查,一旦所在地区触及环保规定将不会获得建设许可。从调查、申请到开发建成,日本球场的建设周期平均需要10年。
    除了高尔夫球场产业庞大之外,日本的高尔夫用品品牌同样在世界高坛占据重要地位。当前世界十大高尔夫品牌中,日本的普利司通、美津浓和HONMA本间高尔夫独占三席,在世界各大巡回赛和球具市场占据着高额的市场比例。
    打造传统赛事形成口碑。日巡赛诞生于1973年,作为世界六大高尔夫巡回赛之一,日巡赛在总奖金额度方面仅次于美巡和欧巡,其世界排名积分极具分量,很多日巡赛分站赛的冠军甚至有直接获得参加四大满贯的机会。
    日巡赛设立的初衷之一,是为日本培养顶级的职业选手。多年来,日本本土球员一直都是日巡赛的主力,也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职业高手。出生于1947年的尾崎将司几乎是日巡赛的代名词。1973—2002年期间,他共夺得过创纪录的94个日巡赛冠军,12次荣膺日巡赛奖金王称号。日本高尔夫新星石川辽2007年夺得首个日巡赛冠军时还是业余球员,当时仅有15岁零238天的他也成为日巡赛最年轻的冠军,2009年年仅18岁时再次夺得日巡赛奖金王。除了日本本土球员,日巡赛还为亚洲地区职业高尔夫球手提供了高水平的竞技舞台。中国高坛的著名球手大多在日巡赛场上成长起来,从老一辈的张连伟、程军等,到中青代的梁文冲、吴阿顺,以及冯珊珊领衔的新生代球手,均曾在日巡赛场上经历过磨炼,并取得过出色的成绩。此外,韩国的金庚泰、崔京周、梁容银等也是在日巡赛场上成长起来的实力派球手,代表着亚洲男子球员的领先水平。
    在日巡赛征战的欧美球员和澳洲球员也不少, 赢得2004年 英国公开赛冠军的美国名将托德-汉米尔顿就曾征战日巡赛十几年,拿到11个冠军。而每年11月举行的日巡邓禄普凤凰赛,总会吸引大批美巡赛和欧巡赛的明星球员前来参赛,甚至泰格-伍兹也曾在2004和2005年连续两次在此称雄,汤姆-沃森、厄尼-埃尔斯、帕德莱格-哈灵顿、伊恩-保尔特等也参加过此赛。美国“高尔夫大师”2018年评选的世界100佳球会中,日本有4家榜上有名。分别是广野高尔夫俱乐部(第50名)、川奈高尔夫富士球道(第75名)、鸣尾高尔夫俱乐部(第84名)、霞光乡村高尔夫俱乐部(第90名)。
    中国高坛的著名球手大多在日巡赛场上成长起来,从老一辈的张连伟、程军等,到中青代的梁文冲、吴阿顺,以及冯珊珊领衔的新生代球手,均曾在日巡赛场上经历过磨炼,并取得过出色的成绩。此外,韩国的金庚泰、崔京周、梁容银等也是在日巡赛场上成长起来的实力派球手,代表着亚洲男子球员的领先水平。

    高球技巧与妙招
    逆风中铁杆击球贴近洞杯妙招:右手腕的角度保持不变,低而长地送球。
   直至左脚前,右手腕的角度不变;至少在右脚之前的撞击要扎实地送推。如果腋下有缝隙或肘弯就会让杆面打开。用右手引导压送。如果是逆风的话左手只是贴上就行要让右手一只手打球的印象。最好在击球之前用右手单手反复空挥两三次。另外下意识地让右手手掌心方向对准目标送杆动作有助于保持右手腕的角度。收杆(finish)到左边耳朵高度即可。预先设定好送杆收杆的高度,以防止收杆动作过大。让求控制在低度飞行高度的范围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