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差异竟然体现在感染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上

恰似远来的红叶,怀着一片赤子痴心,或思乡长啸,或感时叹咏,或壮哉抒志,或相思寄情,喜怒哀乐,无不聚于晨空的笔端,无不融于云廊的书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种差异竟然体现在感染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上 

现代人本来是同一个祖先,但漫长的后期为了适应不同生活环境,而演化出了具有不同肤色和身体构造的人种,因而人种之间的差异是真正存在的。也就是说:人种100%是有差异的。生理上的差异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可能表现为优势亦有可能变成劣势。不同的人种各有特性,无优劣之分。

新冠疫情持续得这么久了,是不是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及致死率与人种有无关系?可能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颇有兴趣,留有疑问。

01     对于新冠疫情在欧美地区严重蔓延的思考

亚洲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球总人口的30%,但一年来亚洲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数仅占全球因新冠而死亡的总人数的2.4%,总数为44,000人,除了数字统计上可能出现的误差以及人口平均年龄上的差异之外,人种差异是否与此有关? 新冠病毒似乎对亚洲以及非洲等地民众手下留情。亚洲是疫情最早爆发的地区,该地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都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虽然日本与韩国两国有时确诊病例增多,但还是远远低于美国的死亡人数和感染人数。从数字比例上看,东亚国家居民似乎不太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

西方舆论在谴责各自政府应对疫情不力的同时也强调中西方文化差异,认为亚洲民众比较驯顺,服从政府的指令。上述国家在疫情爆发第一时间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对确诊与疑似病例迅速与其他民众区分,此外,东亚国家民众习惯佩戴口罩,或许对阻止病毒的蔓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对多位专家来说,上述因素并不足以解释为何病毒的杀伤力在东亚以及欧美国家出现如此悬殊的差异。多位学者认为其中原因或者与人种基因有关。

02    风险基因可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及死亡率

近日,英国科学家用现代生物遗传学上的新发现,对此作了答复。他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基因,名为LZTFL1。携带该基因的人群较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与不携带该基因的人群相比,携带LZTFL1基因的人群一旦感染新冠,重症率、致死率均翻倍。

2021-11-4,牛津大学科学家在《Nature Genetics》发表研究结果,也显示体内携带LZTFL1风险基因的人群,肺部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他们的肺衰竭与死亡风险都比普通人增加一倍。

研究人员利用AI技术以及新的分子技术对会导致感染新冠病毒风险以及死亡率增加的确切基因——LZTFL1进行精确定位。他们发现,人体中有一种能抵御新冠病毒侵入肺部细胞的保护机制,而这个风险基因 (LZTFL1) 会破坏这种关键的保护机制。当肺部细胞与新冠病毒接触而相互作用时,由于防御功能低下,病毒的侵袭很容易到达肺部,因此在感染风险以及致死率上就比其他人群较高了。

很遗憾地说,携带LZTFL1基因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南亚和欧洲,大约60%的南亚人和15%的欧洲人携带这种风险基因。该项研究成果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何南亚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死亡率高的缘由。

这项研究是以20万个基因组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其中85%来自欧洲族裔,目前还无法证明黑人社区死亡率高的原因。看来造成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是有多种多样的因素,很有可能它们在某些方面也受制于社会经济因素。故而,研究人员也强调,这并不是说所有感染风险以及致死率高的地区一定都携带这种风险基因 (LZTFL1),事实上社会经济因素等也很关键。像非洲、印度等很多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楚地表明,新冠病毒风险增加与当地经济、医疗落后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03    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LZTFL1基因带来的风险

尽管携带LZTFL1风险基因大大增加了感染之风险,但科研人员说,幸运的是,相关基因仅仅影响人体肺部,而并不会影响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这意味着这些携带风险基因的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接种新冠疫苗,获得免疫保护,新冠疫苗会抵消所增加的高风险。因此,对于此高风险人群来说,明智的决定是尽快在早期接种疫苗,以避免风险基因的致病危害。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HS) 的詹姆斯·戴维斯 (James Davies) 教授表示,“这种遗传因素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在感染新冠后重症率非常高,同时表明肺部对感染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多数治疗方式都集中于改变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方式”。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研究人员不光将注意力着重于免疫系统开发药物,也可分一部分精力去开发靶向肺部LZTFL1风险基因的特异性药物。

04  东亚人具备天然的基因优势

事实上,地球某些地区的居民对某一种病毒拥有天生的免疫能力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悉,仅仅约2%的非加勒比背景人群以及1.8%的东亚血统人群中携带风险基因LZTFL1,比南亚人和欧洲人低很多。因此,可以说东亚人在这方面具备天然的基因优势。

尽管携带LZTFL1风险基因的可能性较低,但并不代表不携带该风险基因就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只是比例相对较低而已。

归根到底,任凭新冠病毒再三突变,须坚持关键性的不变应万变。 那就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招术是要及时地接种疫苗,并戴好口罩,勤洗手常换衣,尽量避免去人群复杂而拥挤的场所,远离新冠病毒的侵害。

胥钧屏 发表评论于
有缺德的人极其恶毒地将本文3,4千人次的阅读记录,擅自抹去。 气度极小,用心肮脏。
本人的博文到处发,万维,留园、未名、八阙 都有。
大河边的人 发表评论于
日本NHK也报道过日本学者的研究,该国近期新冠感染下降也于民族基因有关。
mikecwu 发表评论于
应该看染病的人的死亡率,才能看出种族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戴口罩,隔离等外界措施无关。
胥钧屏 发表评论于
多谢楼下各位留言讨论。 应该说有效控制新冠疫情,是综合措施的效果。 风险基因只是其中因素之一,最主要还是防护意识与实习。

至于卡介苗,早先有一说,后来销声,不再提起。 卡介苗之说更是来自统计方面的推测。无实验性证明。

至于风险基因之说,也只是相对而言几率高些。 最最重要的是,全民都要有防护新冠的行动。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从权威杂志柳叶刀和其他研究来看,把亚洲国家疫情相对低归结于卡介苗注射率高,中国从50年开始在三个大城市普及,逐渐到80年代包括农村在内全国普及,而且是强制的。
亚洲国家(指黄种人)普遍注射卡介苗,尤其是东亚气候相对冷的国家,比如中日韩,而西方发达国家没有这事情。因为气候和卫生程度不一样。
卡介苗似乎在降低重症率方面有很大作用,原理上不难理解,毕竟新冠是影响肺部。
但目前这种研究都还是属于统计规律,归纳推理的性质。毕竟人类对新冠的研究都还是初级的,缺乏数据实现演绎推理。
至于基因之类的说法从这里介绍的内容来看没多少说服力,至多是发现了某种基因在某个人种里特殊存在,这是人们测基因了解自己祖先迁徙路线的方式,但并不能说明这种基因与新冠抵抗力之间的关系,至多也是一种猜测,属于归纳推理。美国和西方从几十年前就希望证明基因武器是可行的,为此收集大量不同人种基因,你做基因测定也会给你列出几十种与基因有关的你的生理特点,比如是否有酒窝,头上几个旋,是否适合学外语什么的,但至今也没听说能做到与某种疾病直接联系。
因为人体是个自洽系统,理论上某一种基因的不同或者不足会有另一种产生补偿作用,来维持人体健康生存,否则这种人早就被自然淘汰了。因此这种研究其实是哲学思维欠缺的概念。
fa01 发表评论于
支持你的观点,中国政府吹嘘清零防疫措施其实是东亚人种几乎没有风险基因导致中国人感染死亡人数一直比较低,还有中国人怕死因此十分注意个人防护这样中国人的感染死亡率都很低。
东湖绿道 发表评论于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亚洲人最注意防控。近期有房出租其他人来看房没有戴口罩的.只有一个香港人.还有一个日本人戴着口罩来看房。其实挺感慨的。
胥钧屏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ocalappleseed' 的评论 :

请您在读一遍 04 一节。 您想要的答案全在里面。

谢谢您的留言。
localappleseed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新冠死亡的比例远低于美国人,中国人种对新冠更能抵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