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革十年(6)回到学校百无聊赖,幸遇恩师学下围棋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的文革十年(6)回到学校百无聊赖,幸遇恩师学下围棋

我们实验师范学校侧门出去左转三四百米,就是武汉军区大院。1967年6月中旬,军区大院传出消息,年初参与夺省市政府权的造反派组织的头头,都被武汉军区给抓起来了。远在鄂西北的我们得知这个信息之后,恳请军分区司令员派车送我们回武汉,他非常高兴地答应,第二天就送我们回学校了。

文化大革命的“运动”发展,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学校“造反派”与“革委会”、“钢二司和红卫兵,两派斗得疲惫不堪之后,偃旗息鼓,相安无事。加之我们短训班学生早已过了原定一年的分配工作时间,大家也厌倦了互斗,学校局面趋于平静。有不少学生回家了,很多同学住在学校,每个月享受13.5元的伙食费,在学生食堂一日三餐,饱食之后,或外出闲逛,或在宿舍看书学习,或下棋打牌,各得其所。

当时,学校练琴房里面的钢琴早在“运动”初期就搬到仓库保存起来了,空了许久的练琴房就被一些胆大的学生占为自己的单间宿舍了,整个社会都是无政府状态,学校总务处的管理员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于是,那些小小的练琴房,就成了爱情的“先知先觉”者的“谈情房”。那小小的房间,空间不大,但可以放一张单人床,两把椅子。刚好容得下两人相拥相亲、谈情说爱。

我实在没有想到,有一天中餐之前,在食堂门口。一位老师指名找我谈话。

    老师:“我是张继志老师,以前教幼师的语文。你不认识我,但是,我知道你。我想问问,你会下围棋吗?”

    “张老师,我不会下。”

    “想学吗?”

    “想啊!”

    “那好,你今天晚饭后七点钟吧,到这个琴房第三间来,我教你。”张老师指着食堂大门对面的一排幼师学生的练琴房间说。

    “谢谢老师!我一定准时来拜您为师!”

现在也记不清那一排练琴房到底有多少间了,只记得那一排房子,面向食堂大门一边和它的背面一边全是一间间小房间,只能放一架钢琴和一张学生座椅。真不知道张老师是怎么“抢”到一间做他的“练棋房”的。

晚上七点,我准时到琴房第三间,张老师已经坐在那里了。房间里面只有一张课桌和两把椅子,一副围棋放在桌上。那里也只能放下这几样东西,我们也只要这些就足够了。

我与张老师第一次见面,应该说了许多关于围棋方面的话,但是,现在都忘记了,只记得他跟我约法三章。

    第一,从今天开始,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每天晚上七点开始下棋;

    第二,每天晚上下三盘,如果你连赢三盘,就升一级;

    第三,三思而后行,落子不悔。

    张老师详细讲解围棋基本规则、死活问题之后,就开始实战训练。从让十三子开始。

    每下完一盘,张老师都要复盘,仔细讲解哪一颗子下得比较合理,哪一颗子是不讲理的。以后每一次都要结合实战具体情况,讲定式,说棋理,顺口就说出许多围棋术语,如“金角银边草肚皮”、“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等等,让人终生难忘。

    第一天晚上三盘棋下完都快转钟了。张老师一定要我陪他去学校门口的餐馆宵夜。我们边走边聊,聊的还是围棋。张老师当时大约五十岁左右吧,中等身高,身材偏瘦,手指纤长皮肤白润,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说话轻言细语,不急不忙,娓娓道来。

    从第一次跟张老师在琴房学棋到年底分配工作后离校,差不多一年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可以在那个小餐馆看到,一老一少师生二人宵夜时还“棋”不离口。我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棋力渐长,和张老师分别时已经开始下分先棋了。从让先十三子,到分先对弈,不知耗费了张老师多少心血,而张老师却乐此不疲!我每升一级,他都要在宵夜时特别犒赏。难忘师恩!

更难忘的是,张老师得知我被分配到水厂路中学之后,特地从武昌赶到汉口,带我去拜访住在我们水厂路中学旁边的汤之望老先生。

当张老师领着我走到汤公家时,只见汤公开门迎客说:“张老师总是准点,真不愧是当了一辈子老师的!”

张老师笑着说:“汤公客气了!”然后向他介绍我的情况。汤公握着我的手说:“既然是张老师的学生,现在又是邻居,欢迎以后常来。我先跟老朋友切磋一盘再慢慢聊吧。”于是我们随着汤公移步到他的书房。

汤公书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桌上除了文房四宝外,就是一副云子和日制木质棋盘。汤公对我说:“小李老师,我和张老师这盘棋早已约定,你先看看棋,或看看书,请自便。”说完,两位便开始手谈,只听云子落盘声,不闻闲言碎语。再看两位老师,都是那么聚精会神,我端坐一边观棋不语。一边看,一边想,如果是我,这一颗子会下在哪里好呢?

看着想着,突然想到围棋棋子无论黑白,放在棋盒里全都一样,不分彼此,不论贵贱。棋手取子从来不看,可谓闭着眼瞎抓,抓着哪个是哪个。哦!这里不能用“抓”,“抓”太粗鲁了。记得张老师教我下围棋的第一天,就强调并示范“持子”。一般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中指在上,食指在下,轻轻到棋盒里夹起一颗棋子,轻轻放在棋盘上,经过思考后决定的那个地方。切记不要用手指把棋盒中的棋子翻动出声,更不要把棋子拍到棋盘上去,而是用中指轻轻地把那颗夹着的棋子,悄无声息地推到棋盘上。欣赏两位老师持子的动作,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让人体悟到纹枰对坐,实在是人品的文明熏陶!

当然,一旦把那颗子放到棋盘上了,那可就不能再移动了。这是下棋的铁律,叫做“落子不悔”。传说,棋圣聂卫平小时候,有一次跟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下棋,陈老总不小心掉一颗子到棋盘上,想去把那颗子拿起来,时年六七岁的聂卫平,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马上站起来,一双小手抓住陈老总说:“落子不悔!落子不悔!”

诚然,棋子落在棋盘上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就有高下、贵贱之分了!于是,就有“胜负手”之说,即纵观全局,那颗子决定了那盘棋的命运,也是俗话说的“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那一颗子。又有一说,“人生如棋”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本来与他人都差不多的,就看决定你一生的“胜负手”,是不是抓准了、抓住了。那么,我的未来呢?决定我人生的胜负手在哪里呢?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高中开始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文革开始之后没有写了。1980年调回母校后,又开始写日记和教学后记、班主任日记直到退休。2019年9月8日来美国时,原来想利用半年时间,写十年母校教学改革,就带来那十年的日记、后记及班主任日记。前几天,一位60后忘年交希望我写《我的十年文革》,那十年给我的记忆太深刻了,都是凭记忆写的,参考了以前写自己的经历的文章。我拟了一个提纲,大约要写二三十篇左右吧!边写边回忆,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就从脑海中冒出来了。谢谢你的点评!
freemanli01 发表评论于
李老师的记性真好。写这篇,以及这么多博客,是纯凭记忆,还是有日记参考?

三思而后行,落子不悔。真是很好的教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