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在斯瓦尔巴岛1-极地永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极地永夜》

         暗无天日!

         飞机降落在斯瓦尔巴机场时, 正是中午12:30分, 黑暗笼罩着一切, 只有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峰隐约可窥一斑轮廓。

        斯瓦尔巴岛屿属于挪威, 座落北纬74°和80°之间, 这里有世界上最北的城市朗耶比恩(Longyearbyen),  这个名字我本以为是这里长期适宜生活的意思, 后来才知道这是个美国煤矿主的名字, 1906年他在那里建立了一座煤矿。

         今天岛上居民大约2500人。

         加拿大、阿拉斯加, 比它更南的地方早已无人居住, 而斯瓦尔巴仍有人蠢蠢欲往, 就是因为大西洋暖流, 驶流之处的海洋长年不结冰。

         也正是这个原因, 使得荷兰人威廉姆•巴伦支不惜一切, 三次北上寻找通往东方之路。当时, 驶向神奇富有亚洲的海上交通被西班牙、葡萄牙控制, 要想取得财富, 就得另辟蹊径。

        巴伦支相信, 北方夏天太阳24小时都在照耀, 一定会融化潜在的冰, 通过西伯利亚清澈宽广的海面, 就可达到古老的中国, 那里有着数不清的磁器和丝绸。

        持着这种理念, 一路上他们射杀好多海象, 因为听说中国人喜欢象牙雕刻。本着贸易精神, 却使无数无辜的海象丧生, 也真让人唏嘘。

        可惜那个时代, 并没有海洋学家告诉巴伦支, 暖流从墨西哥湾出发, 沿着挪威海岸向大西洋东北, 并不会延伸到西伯利亚。三次航行中, 两次被冰阻碍。第三次, 他们撞到了斯比茨卑尔根, 也就是今天的斯瓦尔巴岛屿, 群岛中最大的主岛至今以此为名。

        斯比茨卑尔根在荷兰语意为“尖山”, 就是当初巴伦支看到岛上有许多高耸的山峰后, 命名的。

        这是1596年的事。沉睡万年的寂静冰川, 终于响起了人类的声音。

         今天岛上居民来自世界各地, 有几十个国籍。另一个城市巴伦支堡住着500左右的俄语系人, 其中大部分为乌克兰人和其他前苏维埃国家的。

        而主要城市朗耶比恩的人口大约保持在2000人左右, 挪威人之外, 第二大人口为泰国人, 几乎有150左右, 这是让人始料未及的。当然, 这都是近些年的事, 发达的泰国旅游业, 让千万男人陷了温柔乡, 而这些为了爱情千里迢迢来到北极圈的泰国女人们, 也是让人敬佩。

        还有就是无处不在的菲律宾人, 他们是为工作而来的。交谈中得知, 疫情期间20多人失去工作, 被送回祖国, 现在滞在的菲律宾人有80人左右。

        这些无奈离开的人是由当地政府出资送回国, 斯瓦尔巴没有一人能靠社会福利生活, 有钱有工作能租房, 谁都能生活在那里。为什么在高福利的挪威有这个奇特的制度, 这就不得不说说斯瓦尔巴条约了。

        这《斯瓦尔巴条约》是1925年订的, 初叫做“关于斯匹茨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这片岛屿划规为挪威, 最终缔约国为42国。该条约赋予缔约国的公民在此岛的逗留权与挪威本国公民相同,即可以无需申请、无需签证自由地进出该地,并且可以无时限地在此岛居住。

       既然有这么优越的条件, 我很疑惑为何岛上寥无生存力特强的华人呢?老公说他记得中国也是缔约国之一, 1925年还是国民政府时期。

        不过, 2004年中国在岛上的新奥尔松建了黄河站, 是科学考察北极的一个站。

        岛上人种参差, 但很多人或是冒险者, 或是摒弃社会者。碰到一个瑞典人, 在岛上住了五年, 走过全美洲, 欧洲只剩下冰岛还没到过, 问他为何只剩此国, 他说在等机会到那里工作。

        几乎没人在岛上出生, 在岛上退休, 平均在岛工作时间为五年。 挪威考古学家、作家黑尔格•英格斯达特写道, 人们趋于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原因, “是始于人类的原始和对于自由的渴望”。

        老公一直在说, 如果不到斯瓦尔巴岛一探, 他就不会离开挪威。我不知道他的冒险精神更强些, 还是人的原始性在引诱着他, 反正我跟着他来到这个世界最北端的城市。

        望着远处隐隐白色的山峰, 在黑夜中沉默着, 我忽然觉得, 这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这是中午12点的街景

此图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