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义薄云天的人
2022-01-30 10:31:14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武汉大学第二届作家插班生、土家族诗人野夫高墙内怀想在珞珈山上度过的如诗岁月,感恩校长, 悟尽人生,获释后著《尘世•挽歌》一书,章怡和读后挥泪与友人打电话说:“你推荐的书让我一夜不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随后她激情写下《山川何处走豪杰,弦管谁家奏太平》一文作为此书的开卷。在这本书里,野夫以重章《大德无言——记老校长刘道玉 》,记录了老校长的气节与功德:
"先生素倡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尊重专家,敬惜学者。四方延揽有识之士,不问学派出身,授以教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时间俊杰云集,蔚为大观。当时以人才学而声名初显之雷祯孝君,即为先生破格高聘。此乃五四时代聘任制之传统,即今日高校犹未敢承继,唯先生二十年前即已开风气矣。
为国家抡材,为民族养士,此乃教育家之大命也。先生素知动乱时代,误人多多,遂百般努力,在武大率先实施插班制度。九州岛怀抱利器者,起于蒿莱,风随景从。日后脱颖而出者不胜枚举,非先生之大德,诸子何以至今日。
余求学时,久仰先生,于座谈会上远望而未敢亲謦咳。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率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 "
文中所谓“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偕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 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 ”是说他进去之后,昔日友朋知真情或不知真情者,竞相疏远,而在同一年代、 以同一情性遭人诬陷的前武大校长刘道玉,此时自己身心都处于极大困境,却托人为他送去自以为需要的东西,并且亲自带人去看望他。“率博士探监”句中的博士,便是图书情报系硕士毕业之后又二上珞珈,接着再读信息管理学博士的北方侠女李为一干人众。
野夫原名郑世平,祖籍鄂西土家自治州的恩施,近世土家,远溯苗裔,始祖为巴人开国五姓之一的郑国公。
八岁的时候,野夫与长他七岁的大姐第一次被父亲带出远门, 在重庆万县码头红旗照相馆照了一张相,相片背面他以小学二年级的文化虔诚地写道:“我们姐弟永远忠于毛主席。”读五年级,语文老师出作文题《我的理想》,野夫写他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老师大吃一惊,讲给全班同学们听,同学们都不懂得作家是做什么的工匠,查词典方才得知作家的工作是写文章让老师教给学生包括大学生读,更是吓得满教室大叫。
他从小酷爱读课外书,自初中开始,他外祖母的一个侄儿,“右派”平反后调到武汉大学主编《美国当代哲学研究》,理应他叫大舅却被他错误的叫成大伯的哲学教授,就不断地从图书馆借书寄给他看,限他在短期内看完再寄回去。包裹中每有诗集,他都会用笔把诗句工整抄下,将书完璧归还。这位大伯是当年与闻一多同期任教于武汉大学的苏雪林的弟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加入学生地下党,五十年代反“右派”中成为百口莫辩的一段历史。
因此他开始写诗,并且是情诗,写给他喜欢的女同学。胆小的女同学却把他的情诗交给老师,于是他在校被老师罚站,回家挨父母打骂,想投清江自尽又被邻居发现救了回来。
他模仿民间传说里将来要中状元的落难公子,咬破中指写下一行血书:“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武汉大学是中南五省最好的大学,他要让那个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女同学得知消息,后悔莫及。
他考上了,可惜不是武汉大学,而是四次改名后叫做湖北民族学院的前华师恩施分校。他拒绝去,是有着古代巴人血统与先祖土司习性的,因为儿子早恋没少揍他的父亲,花钱请两条壮汉把他一路押解到了那里。熬满三年,他毕业了,分回县教育局,但他不想教育别人,他还想受教育,心中的武大之梦未灭。
诗人之梦也没有灭。他组织成立鄂西第一个民间诗歌社团”剥枣诗社“,继而建立“后现代诗人沙龙",与湖北省作家协会在利川联合召开“清江民族诗会",迅速蹿红。当代汉语诗歌研究中心授予第三代诗人杰出贡献奖,追认他为“第三代诗歌十二位烈士之一, 授奖词说:“野夫的诗作里常常弥漫着陆游的孤愤,饱含着久违的文以载道的气魄,他的诗篇常常振聋发聩。野夫先生的诗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民间如雷贯耳,其一直保持隐士状态,诗作示世甚少。弘一法师曰:不可文以传人,应使人以传文。以文也好,以人也好, 野夫君必将传世千古。这不是我们今人的过誉,这将是未来的人们对野夫君的共识。”
武汉大学的右派哲学教授伯父又给他寄东西了,这次不是一包厚厚的书,而是一封薄薄的信,不过这封薄信的分量太重了,足以撬动他此后的大半生。伯父的信中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个名字他曾在祖慰的报告文学中见过,武大校长刘道玉要以前无古人的插班生的形式,把全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招收到珞珈山上,去年已经招收了九十二名,今年还招。他问他的侄儿敢来考吗,狂喜不禁的野夫把自己早年血书上的誓言,写下来寄给伯父:“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
他又考上了,这次是真的武汉大学,而且是人称黄埔二期的武大中文系第二届作家插班生。复杂的血统让野夫秉性独异,积习不改,跟老师喝酒赋诗,称兄道弟,开了学却随长江漂流队跟踪釆访, 回来也不听课,期末考试的文言文倒让老师夸奖是执教二十几年来最好的一篇。两年后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他被分配到海口GA局。此处是世人眼里的官府,伸向天空的高枝,但是,他的名副其实的诗人天性受到职业约束,又决不肯为五斗米付一线牺牲, 仅一年就辞去公职,独自驾一辆摩托车重返武汉,被目瞪口呆者戏称为千里走单骑。
二上武大攻读信息管理学博士的李为,得到师弟信息,常去玉中看他,有一次竟在铁窗外遇见校长委托的人给他送去食物和药。
野夫文中所记的与校长一道探视的女博士是李为。1995年2月26日下午,春节将临之际,寒冬腊月,江风刺骨,刘道玉想着快过年了, 野夫的家乡山高路远,冰天雪地,亲人都不能来看望,得知来武大考试的李为在回北京前要去看他一次,就约好同往。并且带上了另外两个博士,其中有哲学系的青年才俊章忠民。
不巧的是,他们一行辗转坐车到了玉,才听说当天不是探监的日子。李为前去与长官交涉,对方听说是过去的大学校长(刘道玉1988年被撤去校长职务)年前来看望曾经的学生,大为感动,竟然破例放他们进去。又把玉长办公室让出来,给他们创造坐下谈话的契机,还允许他们师生同学在起义路五十五号铁门之内合影拍照。
野夫见到校长的第一句话是“我对不起校长的栽培之恩" 。
刘道玉见到学生的第一句话则是:“不,是我对不起你。我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学生辩护!希望你像你的父亲和母亲一样坚强!我给你们讲过杨小凯的故事,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整整十年,出来后成了学贯中西、兼通文理的大学者,现在已经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就要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了!”无限感动的野夫大受鼓舞,他说:“我会记住校长的话,我一定要争取早些出去!”
那天这对师生说了很多话,大抵都是关于出去以后的事。四人噙泪话别,依然是校长絮絮地说,野夫默默地听。
去武昌起义门五十五号看望野夫的作家和诗人,捐了大量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和期刊,建立了一个拥书千册的阅览室。在这些书里面,有些竟来自武大前校长刘道玉那间八平方米的看过的书。 这番作为,不仅成为野夫戴罪立功的优秀表现,而且也改善了人际关系。
通过读书,还有年轻的狱警慢慢爱上了文学,偶或从书刊中看到野夫文字,这才知道眼前原来是位名气不小的诗人,就客气地称他为野夫老师,把自己的诗歌习作拿给他看,请他批评、指导、修改,最好推荐到文学刊物上去发表。野夫一时成了大墙内的名人,加上生性慷慨,把师友朋辈送他的药食日用之物,尽情散发给需要的领导和同室,于是众口一词都说他的好话,很快他成了小领导。趁着职务之便,他更上下沟通,让大家多些优待,少些麻烦,因此提前了一年半获释出。
一个晚上,女博士李为正准备着明天的考试,听得门外有人叫了一声“为姐”,回头看时,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的竟是野夫。这对师姐弟相见恍若隔世,当晚野夫对他的为姐讲了许多玉中的故事,并从衣兜里掏出一叠纸来,向她展示上次分别之后,他赠校长的旧体诗, 行间可见斑斑泪迹。诗页中也夹着一些他与朋友的唱和,一首《夜飞 鹊•赠老凯》,令李为一咏三叹:
轻霜下枫露,秋老湘兰,离雁又见南迁。当年鹤侣已星散,怕闻残夜啼鹃。豪情问谁在?叹浮生多故,世事危艰。三年一梦,畏牵愁,疏了吟笺。
常报雨来风往,书砚苦耕耘,聊供盘餐。何意斯人憔悴,文章憎命,还病乙肝。路遥水阔,欲相陪,总是空言。望殷勤珍重,留存斗酒,好约巴山。
鹤侣星散,还得了肝炎,一度身与心都憔悴了。 但是校长的探望又使他有了旧日的豪情,在另外的诗词里出现了巴山再起之类的句子。这个晚上,他们谈的全都是校长。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常见于古代戏曲与话本小说中的这八字,正是当代优秀诗人野夫的纪实。
父亲自他入狱就得了癌症,为了等到父子重逢,每天每夜计算着日子,每年都去做一到两次开膛手术,让人把自己体内越来越少的器官一点一点割去,剩下的部分下次再割。
然而终究没有等来这一日春天未到,野夫在狱中得知父亲的死讯,获准在狱警的看押下回家奔丧,见到被折磨得没有了人形的已入棺木的父亲 。
母亲在投江前留下一串钥匙,下面压着两封信,其中一封写道:“我知道我病了,我梦见我的母亲在叫我,我把你们的父亲送走了,又把平儿等回来了,我的使命完成了,我要找你们的父亲去了……请你们原谅我。我到长江上去 了,不要找我,你们也找不到的。你们三姊妹要互相帮助,父母没有能力为你们留下什么,我再不走还要拖累你们 ... ...”
此外,还有一大本写了几十万字的信纸,上面记载着她对家族的回忆,她已提前交给了自己写诗的儿子,料定儿子会有用的。
这个高法院长的孙女,国民党军少将的女儿,土司后裔的妻子, 含冤囚徒的母亲,完成她一生的宿命之后,现在成了一具蓄意不让儿女们找到的长江上的漂尸。
捧着母亲留下的钥匙,野夫想起金斯堡怀念母亲的长诗《祈祷》:“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孩子,结婚吧,不要吸毒。钥匙就在阳光里……”这是一个夜晚,窗前没有阳光,他跑到院外凄凉的月色下大放悲声。他为母亲砌了衣冠冢, 侧边又砌一座坟墓,将父亲先期粉碎的骨殖移葬在母亲的魂边。
野夫不会吸毒,目前也没有能力再去结婚,他得让自己用钥匙打开求生的门,迎着阳光先活下去。他是诗人,可是诗不能卖钱,他是书生,编书卖书倒不失为一条活下去的路。自己来写肯定是来不及的,与几个岀狱后结识的朋友凑了些钱,用作买稿和印书的资本。他首先要去武大回拜校长,报告他以后的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仙山依旧,当年红火的景物却巳全非,退休在家的师母高伟做好了排骨煨藕等候着他。校长听说他要做书商,不由得发出苦笑:“可惜我的书开口教育,闭口改革,有钱的人都不想看,想看的人没钱买,即便望子成龙的人买去想做儿女的高考指南,却又怕孩子读了反而更不适应当前的高考!因此我的书稿不能坑了你啊!“
由于刘道玉的校长被免,此时已经调往厦门大学担任艺术研究院院长的易中天,返回武汉看望父亲的时候,也到野夫租住的地方看他一眼。自恃在学术界一帜独竖,易中天把自己融国学、哲学、 美学、历史、社会等诸学于一体,似乎已有了畅销势态的随笔文集, 从已签好了合同的上海文艺出版社要回来,交给野夫作为试验的原材料:“赚了,给我点稿费,赔了,给我点样书,上海那边,我再另给他们一部!”
这部书稿被初入此行的诗人野夫取了一个诗意的书名——《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但是,现实中的中国人对诗意的兴趣少于生意,也几乎没有工夫去掀起别人的盖头,长久以来他们已习惯了对方自己掀起盖头来让大家参观。因此,这本转手之后改名《闲话中国人》的书,被有经验的书商赚了个钵满盆盈的妙著,在野夫的手上赔得锅光瓢尽,差点儿连刚刚找到的饭碗都给砸了。
易中天义薄云天,不要稿费是肯定的,又连印得一塌糊涂的样书也不要了,并且不顾死活地把自己第二本书也给了这位败军之将。这本书,就是后来使作者成为当代最具人气思想学术随笔作家之一的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母亲投江之后,野夫北上京都,了无牵挂,投身书业,迅速走出低谷,异军突起,被业界公认为与石涛、阎平、贺雄飞齐名的四大民营出版家,全国民营书业十大策划人。
同时,他以父亲传奇经历撰写的长篇小说《父亲的战争》被当代评论家们给予最高评价: “即使当代众多涉及过死亡作家,也多只是为我们呈现了伤痕、复仇、炫耀等自我心理,远未能将历史、 现实的中国人尊之以礼。正是缺乏这种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缺乏对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中国作家们提供的文学答卷多是不及格的。在这方面,野夫是一个少有的例外。”
连他自己也绝没想到,他以含冤投江的恩母为题一日一夜写下的喋血文字《江上的母亲》,结集一批思想文化随笔出版之后,与他仰慕的前辈作家张爱玲、王鼎钧一起获得了对岸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大奖,由此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大陆作家。
遥望着爱生的复苏和崛起,刘道玉暗中感到欣慰,收到野夫再次写给他的信和旧体诗词,他从珞珈山上给野夫打来电话:“读了你的信,特别是读了你的诗,感慨很多,你的旧体诗词很见功力,对别人我有时还用打油诗和上一首,对你我就免了,还是说几句大白话吧。你现在终于又可以写作了,我希望你一如既往, 仍然要写真声,说真话。是的,说真话要有勇气,要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如果你想取悦于谁,或者害怕失去了什么,那你就不敢说真话, 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成为一个跟着上司跑的可怜而又可厌的应声虫!”
野夫忍不住在电话里说:“我是校长的学生,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人呢?如果我是那样的人,我又怎么会遭受挫折,校长又怎么会带人去看我呢?”
刘道玉说:“我早就看出你不是那样的人!早看出你在向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学习,中国古往今来,那些堪为人师的真正的作家和诗人都是敢于说真话的,屈原、司马迁、苏东坡、郑 板桥!还有国外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英国哲学家罗素被称为现代的亚里士多德,他就是一个敢于说真话,为坚持真 理而不屈斗争的战士!他写了一本书叫《一个自由人的崇拜》,不知道你读过没有,译者评论说:在人类社会里,敢说真话的人太少了, 而罗素是勇者,由于勇者不惧,他总是那么坦率真诚。我希望你做一个这样的作家!”
在起义路五十五号里,校长只是像一位探望儿子的父亲,嘱咐他一些吃饭、穿衣、爱护自己、帮助他人、与管理人员搞好关系、争取立功受奖早日出来的话,现在,他又听到了一位真正的大学校长的声音。土家族的硬汉野夫喉咙哽咽,大声回答:“我记住了,校长!”
在台北国际书展颁奖会上,野夫用校长对他的要求撰写并朗读了他的获奖致词:
一本书蕴涵一个时代几辈人的命运,其苦难和悲剧性又建立在完全没有虚构的基础上——我得说,这是拙著 《江上的母亲》散文集得以存在的唯一价值。
文学的美感往往来自于作者奇妙的想象,事实上, 真实生活的残酷和奇特,都远远超乎作家的创意。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故事,没有不可能产 生的离奇荒诞和凄绝。因此只要敢于忠实地记录民间历 史,其文字就一定会具有沉重的分量。
六十年来大江大海的睽隔,也许题材和语体都渐已陌生;但是痛之于心正如味之于口,我深信两岸皆能感同身受。也因此,即便本书是我的处女作,也依然能起无数华人的悲悯和同慨。
野夫告别了 “书砚苦耕,聊供盘餐”的日子,他又有了钱与自由。这时候他总会想起在他一无所有时送他药食、给他力量,免职后依然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教育的校长刘道玉,他把投身书业所赚的钱用之于书,每年资助几名从湖北大山里考入北大、清华的贫苦孩子。在这些贫苦孩子中,有一位就是北大山鹰队的队长。
他还把高他一届的作家班的学长,他们一道选修戏剧课的北京人艺作家王梓夫请到土家族的古堡鱼木寨,共同创办“爱心育才工程",分期分批,陆陆续续,把二十多名家庭困难的孩子带回北京通州,让二十位领导干部各自认领一个,每年负责他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一直供养到大学毕业。
觉晓 发表评论于
2022-01-30 15:06:21
“(此处省略若干)”
我在2018年11月,去长江三峡游的黄金号上读了野夫的一本散文集,里面都有括号内的故事~~
elfie 发表评论于
2022-01-30 13:18:13
Julius Caesar was one of the most magnificent person, Cicero wasn't. Cicero would be jealous of others and felt bad when criticized, Caesar wouldn't. That is the major different between magnificent and ordinary people. Caesar was the one that would hold own ideology higher than personal interests and let go of his political enemies. Is your hero the same as Caesar w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