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武汉

走过的路,路上的景,同行的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曾经一直都想写写武汉,虽然只在武汉生活了4年不到的时间,却有许多的快乐时光留在了那里。在那些的日子里,多混迹于那些的快乐的同龄人的年轻老师们中间,也罩在那些正在步入中年的慈爱的父辈老教师的呵护下,那是好快乐好惬意的一段时光,这种的快乐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是无关的,那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感觉而已。

 

研究生毕业后的那个夏天,就来到中国地质大学当老师,这所大学之前又叫武汉地质学院,它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后来就形成了两套系统,在北京只保留了研究生院。在我来武汉工作的时候,我们教研室的许多老教师依然保留着北京的户口住址,小孩都留在了北京,而他们就像候鸟一般来回的穿梭。

 

说起我们教研室,我特喜欢教研室年轻的女秘书,她是武汉汉口的本地人。那个年代电脑还没有进入我们的生活中。每个学期末的时候,我们把手写的考试题目交给她,她用传统的油墨印刷出来,试卷看上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舒服。

 

那时教研室的秘书要管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住房,生小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有她的参与。那一年夏天我怀孕了,她很快就为我申请了准生证,要求教研室取消我带学生去野外实习的安排。我时不时也会去她家玩,那时觉得来日方长,会有很长一起走的路。

说起来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加起来真是很大。武昌集中了许多的大学,那个时候,周末常常会骑车沿着东湖,去武汉大学看朋友,在武大住上一个周末,有时还会去参加武大周末大食堂里的舞会。东湖边上武大樱花盛开的时候是非常的漂亮。

 

也许是因为许多老教师陆陆续续地回北京,在每一个教研室里都可以遇见很多我的同龄人,尤其是夏季在北京周口店的实习基地,有来自每个教研室的年轻老师,还有好几百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时光里,总有很多的故事,热热闹闹的有点像过年似的。那时虽然我是老师,可我更像是一位在学习如何当老师的学生。

每一次磊来武汉,他都会燃起蜂窝煤的小炉子,烧一点东西,然后喊上教研室里来往比较多的同事一起打牌聊天。那时玩的最多的是拱猪牵羊,在来武汉以前没有玩过几次,会常常把猪都圈到自己手里扔不出去。每一次在磊走之后不久,小炉子里的火就慢慢熄灭了。

 

有一年的春节就是在学校里度过,大年三十晚上,楼道上静静地只有我们两个,晚饭还没有准备好,就跳闸停电了,在黑暗中找到楼道口上那对年轻夫妇的家里,扳回电闸,又继续过年,一点也不影响过年的心情。

 

露天影院里看电影。那时学校里有自己的露天电影院,里面是一排排水泥砌的长长的坐人的地方,随便你自己的喜好选择坐下,前面是大大的宽银幕。夏天看露天电影还是不错的,冬天里就需要裹着厚厚的棉衣外套,就不是非常舒服的感觉了。只要磊在武汉,周末我们都会去露天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磊说在武汉的那几年,当你展开来它们的时候,每一个里面都会有好多的故事,值得回味。在我居住的楼层上的同龄人,他/她们的故事也都是会让人感动的美好。

 

说说我的邻居,是一位老教师,家在汉口,只在中午的时候来这里休息一下。有时候周末也会在这里度过。她就会喊我和她一起去学校职工的舞会,我真正喜欢上舞会的感觉,就是她教我要学会放松自己,让音乐自己流动。看她跳舞的样子,好享受好轻松,自然也会影响我的心情。

 

我的室友是医生。我的室友是学校医院里的一位年轻的医生,她家也在汉口,只有中午才来这里休息。在我怀孕的那段时间,她就成了我最好的私人医生,可以随时和她沟通,去做检查。

 

小萝卜头的故事。那个时候周围都是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中午吃饭的时候楼道上最热闹了,叽叽喳喳的一群人站在那里,热烈的话语就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小孩子是很少的,不久之后,邻居家的小男孩出生了,小小的身体,脑袋却显得格外大,我们叫他小萝卜头,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是一个有些腼腆的小男孩。

 

学会动手做时装。我们的楼层上还住着体育教研室的老师,她们原先都是专业队下来的。她们最特别的就是喜欢时装,常常都是自己动手设计缝制,穿起来非常舒适好看,虽然大部分的时间还都是运动装。和她们混在一起久了,我也开始学着去设计自己的服装,还是好有成就感的,那个时候的夏天的衣服里有些就是我自己做的,街上还很少看到过。

 

包饺子。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包饺子,可从来没有留意饺子皮和肉馅是如何处理的好的。初到武汉的时候,有一天我们想请室友和教研室的同事一起吃晚饭,包的是白菜肉馅饺子。可白菜出了很多水,饺子在水里很快就张口了。虽然自己动手未必会丰衣足食,但它依然也是生活中的一次美好时光中的小插曲,挺怀念那个时候的。

 

汉口名吃豆皮,热干面,大馄炖。每一次磊来武汉期间,我们会花一整天时间去汉口。路上就需要很长时间,从学校走到鲁巷,大概要有40分钟左右,坐上公共汽车到江边,然后要等渡轮过江。在汉口长江边上,一路都有很多小吃,我们都会把汉口的这三样吃一遍,然后随意地逛逛街道,就要回武昌。

 

自由贸易一角。也许是因为在工作之前,一直都是在学校食堂吃饭,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工作后也一直都在职工食堂吃饭,觉得挺好的。有时候也会去食堂边上的自由市场,买些当地出产的水果,其中最喜欢秋天时的柑橘,曾经是我的最爱,现在似乎没有如此强烈了。食堂门口边上,常年都有一位在铁皮桶里烤红薯和烧饼的,我时不时地会去买了一些当做零食吃。离开武汉后,有些想念食堂门口边上的烧饼红薯。

 

鸳鸯楼,在我们住的对面。听起来挺美的名字。我不记得是真的叫这名字,还是我们赋予了它这个名字。其实就是那些结婚后的年轻夫妇的小家,但是两家共用一个厨房。就是这样的住房也需要排队等候,才可能有的一种福利。多年以后鸳鸯楼里的人,一定已经换成了凤凰楼,那是今非昔比的变化。

 

武汉曾经是三大火炉之一。也许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了。那是离开武汉前的一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晚上也是无风的闷热,那时电风扇也不是很普遍,晚上就坐在楼道上,闲聊到很晚才去睡。那一年的头上长满了痱子,头发几乎都直立起来,看起来有点像怒吼的狮子了。晚上许多人家都在路边乘凉。

 

气功的兴起。那个时候突然全国兴起了各种气功,这股热情在学校里的规模最明显。有一场印象最深的是在学校的礼堂里带气发功的事。我们教研室的许多同事都在那里,离气功大师很近,当他开始发功后,我们教研室的一位同事突然躺在地上大哭起来,我看着她的表现,愣在那里没有反应过来,事后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她说不知道,哈哈。

 

在那个简单的世界,在我的身边遇到了许多真实的人,在生活中不需要戴上面具。当然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应学会顺其自然,相信阳光总会在路上。

 

因为学校就在东湖边上,我们去过东湖附近的很多地方,但汉阳和汉口只去过很少几次,几年后就离开了武汉。据说武昌变化很大,已经不是我在时的样子了,我想一定会是这样。在我所有去过的地方里,多年前第一次来到武昌鲁巷口的印象却是无法忘记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