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181期

(作者:龙德施泰特)

 

876)     一口吞下

赤塔。苏军远东总指挥部。老练的朱可夫元帅,一直监控、把握着战局。几次压下“是时候了,出击!”的冲动,直到对手华军3个纵队全部进入音果达河谷地的黄昏时分,才向埋伏在南岸密林、妥善隐蔽的卡图科夫大将坦克集群,发出命令。

数百辆坦克同时发动,轰鸣声犹如天边滚滚雷阵。卫国战争中身经百战、建立了殊勋的红军王牌~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像重量级拳手挥舞的巨臂,抡圆了打在林彪攻击群的后腰部位。一举把谷地内华军挥为两段!

森林中隐蔽的钢铁巨兽终于出笼。饿虎扑食一般,从侧翼深深楔入华军前行的卡车行列,顿时把那支队伍的攻击队形搅了个乱七八糟。12万人陷入包围。

西伯利亚莽莽雪原,使近卫集团军感到一种在自家土地上任意驰骋的自如。面对以轻武器为主的步兵对手,又使他们平添必胜信心。

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看来,这一口似乎吞得稍微大了那么一点点。若提前1小时行动,可能会更加干净利索地解决包围圈内的战斗;但朱可夫坚持要吃掉后勤车队。

放进来的结果是,敌人反而增加了点儿抵抗的资本。

当然,任何指挥员都不可能控制得那么精确。这种控制本身,也反映着朱可夫的歼敌雄心。

 

877)     刺刀见红

华军装甲兵当即感到,这批俄式坦克来者不善。近百辆头次见到的“T-44型”出现在身后。苏军用它担任切断任务。

这新式家伙虽略显笨拙,却相当抗打,“貔貅”的88炮往往都难以正面1炮解决。而失效、迟疑的结果就是遭到反击。华军坦克1辆接1辆地冒烟起火,装甲能力迅速被削弱。

本来入夜后的拿手作战方式,也因为“猫头鹰”红外夜视车尚未跟进而组织反击不力。苏军不时打出照明弹,熟练地转动炮塔,寻歼游动的中国坦克。而华军打惯了T-34的火箭筒对付新坦克显得失效。一些拼命接近侧面、力图使火箭弹奏效的老兵,被坦克机枪撂倒,或者干脆被碾压在履带底下。

整连整营配备冲锋枪的苏军步兵高喊着“乌拉”冲出赤塔城区,扑向严寒中来不及构筑阵地的中国兵。大威力的喀秋莎火箭弹,在华军密集队形中爆炸、燃烧。

指挥体系被打乱的包围圈内,3个中国纵队开始狼狈奔突。

……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华军航空兵迅疾赶来,企图遏制苏军坦克的凶猛势头。但苏军同时也出动了大批截击机。

这一来,野马和闪电,同雅克和拉沃契金绞成一团。在云层翻滚的低空大打出手。一天之内连续爆发6场大规模空战,每轮都有上百架;全天参战近千架次。激烈程度甚至超过苏德战争中“库班”上空的恶斗,成为中苏交火后强度最高的一次空中对抗。犬牙交错的地面,已无法实施有效空中火力支持。空战演变成单一的战鹰之间厮杀缠斗。时不时有中弹飞机拉着滚滚浓烟栽向谷地。英勇对撞、凌空爆炸的场面层出不穷。忽高忽低的云团,又像一群起哄、裹乱的无赖观战者,交替着把厄运和契机带给双方。

曳光弹的弹道直到夜幕来临时还在闪烁划过。机型略占优势、训练日臻成熟的中方,与经验丰富、作战顽强的苏军基本上打成平手。炮火连天的地平线1天里就接纳了400余架折翅解体的铁鸟……

久经战阵的林彪并非全无防范。

他当即把手中的强力预备队“麒麟”坦克旅,果断投入撕裂包围圈的战斗。并且破天荒地站在坦克顶上亲自作战斗动员~以往从来不用他来干这件事。他声嘶力竭地要求指战员:拿出最大、最大、最大的勇气,一定要打好这最后一战!

“光荣的部队,是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

但这次,啃不动的T-44坦克,还是给华北联军造成了全面被动。士气仍然高昂的战士们使尽浑身解数,有的冒死爬上车顶掀起车盖扔下手雷;有的把爆破筒插进坦克履带……

侦察营年仅17岁的新战士董存瑞,守候着1辆敌坦克,在它从自己掩体上方碾过时,毅然引爆身边炸药箱……开膛破肚的“T-44”崩离地面1米有余,最终瘫痪。

被阻击在圈外的华军后续梯队,由于缺乏有效反坦克手段,多次突入未果。重型火炮又一时不能到位。

而另1支装甲主力~许光达纵队尚在齐齐哈尔~龙江之间的宽窄轨道交界处,换车装运……华北联军终于体会到境外远程出击的种种酸甜苦辣。明白了“打出国门”所需的代价。

赤塔战役启动的第4晚,包围圈内华军已被压缩在长1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地带。朱可夫开始从容部署,逐渐收拢各包围线。

同样两天没正经吃饭的双方,都稍作喘息。

外缘的苏军,吃上了加热的红菜汤和香肠、土豆;圈内中国兵只能捧着积雪,咽下干硬的压缩饼干。

他们知道,明天一场激战,将使自己弹尽粮绝。

林彪上将再次营救无果,气急败坏地向总前委发出电报。

 

878)     天兵难降

沈阳。毛泽东同样夜不成眠。他向专程赶来的泰勒少将咨询:伞兵使用规模,以多大为宜?

泰勒举出欧战实例:几次大规模行动都效果不佳。尤其在不掌握制空权时,损失将难以接受。

毛泽东踌躇良久才下决心。救场如救火,他命令聂荣臻、刘亚楼将集结在通辽的中央军委战略机动预备队~李天佑伞兵纵队全体、火速,调往赤塔前线,并要求连夜起飞。

但以中型C-47为主的空军运输机部队缺乏准备,难以一下子实现上千公里的大运送。必须经停中继站~海拉尔陈巴尔虎机场。而那里航油还要保障次日更加激烈的空战,根本无法满足大举“神兵天降”的要求。最后,反复斟酌之下,最多只能先派出一个重点携带反坦克武器的伞兵阻击旅。

主席终于明白:伞兵行动,不能呼风唤雨。

坦克,不可能总是前进!飞机更不可能。现代战争中的后勤,那是硬碰硬的。

这一轮的补给窘迫,和预先准备方面的明显缺失,给华北联军和它的高层领导上了生动一课。此后没人敢提倡“好人民解放之大,喜革命胜利之功”的口号了。

 

879)     雪白血红

次日凌晨,华北联军空降兵纵队王牌之一第4伞兵旅,降落在赤塔东南,积雪皑皑的1108高地上。

先导营收拢集结部队过程仅1小时~显出长期战争考验的训练有素。迅速占领高地后,他们马上构筑工事,准备抗击天亮后敌人必然发起的大举进攻。

伞兵到来使被包围部队看到希望,终于在东北两山之间找到苏军一个薄弱环节。这次华军相对较好的通讯装备发挥了作用。大功率车载步话机的沟通使外围部队准确得悉情况。仍未失去冷静的林彪,立即派遣轻装山地旅翻过两道山梁,内外夹攻,扯开了这个突破口。

谷地中饥寒交迫、人困马乏的队伍,趁机向东北方蜂拥而去,身后留下几万具尸体。

华北空军再次出动两个战斗机联队,奋力掩护突围。为此耗尽了陈巴尔虎机场当日最后的航油库存。

清晨,苏军发现华军突围企图,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势。

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再次充当先锋,在追击中用机枪疯狂扫射突围队伍……直到连续3辆“T-44”被“铁拳改”击毁,这才发现侧翼1108高地的阻击伞兵。

伞兵旅火力控制下的谷地通道,使坦1集十分恼火,当下便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高地突击!

苏军冲锋持续到黄昏。先后有12次之多,一次比一次猛烈。直到月亮升起时伞兵们才放弃1108高地,转移到几公里外的新支撑点~1096高地。

5营制伞兵旅仅剩2个营。一整天的残酷阻击战,自旅政委谭甫仁准将以下,170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旅长龙书金等两千余人轻重不同负伤。

……我们是伞兵。天生是该被包围的。

“飞行战壕”赢得了时间。使包围圈中的将士得以撤离。

这个旅后来被军委命名为“赤塔英雄旅”。是全军唯一获得旅级英雄集体称号的部队。

圣诞日。1108高地的皑皑白雪,大片渗透殷红血迹。

雪白,血红。像圣诞老人那件亘古不变的装束~残酷地诉说着一份战争的凄凉。

 

880)     死不瞑目

赤塔城北侧,被分割包围的黄纵队,没轮到突围的幸运。

他们按部署第一批突入赤塔市区。但缺少重武器、又突然断了后续增援,只得据守城市一角。夺取机场、赢得空中补给的努力也失败了。苏军把东侧包围圈出现疏漏的怒气,全都撒在这个纵队身上,迅速调集坦克,向黄纵队阵地横冲直撞。

战斗到第3天,纵队炮弹、火箭筒、爆破筒甚至手雷都已打光,子弹也所剩无几。4万人伤亡殆尽。

街区内,苏联兵的呐喊声清晰可闻。

黄永胜少将身上,棉袄都被划开了花。望着山穷水尽的部队,他擦一把脸上硝烟、血汗和泪水,骂道:“个骡日地!自井冈山以来,我军从没有一支纵队、一支主力纵队,成建制报销的先例!这号公鸡下蛋的倒霉事给老子碰到!老子死不瞑目哟!”

又打出几串子弹后,他交代身边还活着的纵队作战参谋:

“我死后,可以命令部队投降了。抵抗,冇得个卵用。增加牺牲而已。给弟兄们留条命!老子们抓的俘虏不少,相信都能把你们换回到。”

作战参谋流泪相劝:

“首长,咱俘虏的少将中将也不少,大将都有呢,你一样能换回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黄永胜冷笑一声:

“老子,井冈山下来的!丢不得这份人!个巴们的老毛子想抓咱们个活的将军?他做梦!”

他顺手抓了把身上破棉絮,擦擦手中那支跟了十几年的驳克枪,走到墙角一棵被削去树冠的西伯利亚冷杉树下。

枪管伸进口腔,扣动了扳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