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巍来说,奥运已不再有关恐惧,而是喜悦

原文: For Nathan Chen, the Olympics are no longer about fear. He’s in Beijing for the joy.

近四年来,美国选手陈巍一直称霸男单赛场,赢得了三届世锦赛,并且在这期间的所有比赛中只有一场败绩。?他的纪录是如此具有压倒性,以至于美国最后一位获得(奥运)个人赛冠军的男单选手Evan Lysacek表示,“我不知道有没有运动员就是为某项运动而生的,但他是为花滑而生的。”

然而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始的几天前,被大家看好争金的陈巍在视频采访中不谈优胜,而是讲起了四年前来到奥运时的恐惧。和现在一样,当时大家也都期待他拿金牌,但是他崩溃了,在短节目中没有成功完成任何一跳,最后获得第五。

“我很害怕,”他说。

那时陈巍18岁,他所面临的一切显得都是那么庞大。他紧张、担忧,不确定自己该怎么做,被各种期待压得喘不过气。“感到恐惧”,他这样形容那年得知自己要去奥运时的心情。

“选入奥运代表团而只感到恐惧不安绝对是有问题的反应,”他说,然后笑了。

他现在22岁,更加自信,对奥运和与之而来的一切也更有准备。这次,当被问及与日本的两届(奥运)冠军羽生结弦一触即发的对决时,他可以做到只耸耸肩。这次,他可以说自己只把奥运当作另一场比赛。

这次,他可以不再谈论恐惧,而是喜悦。

“归根结底,我参与这项运动是因为热爱,而不是因为我一定要赢,”他说。“当然了,那是我作为运动员的目标。我会说“我希望能有赢的机会”,但根本原因还是我享受自己所做的事。”

“当你能这么想时,你会从‘这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机会啊’的想法中解脱开来。能够保持这样的心态让我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更轻松,也让我在冰上无怨无悔。”

热爱为先”

这场Zoom访谈几天后,陈巍的教练Rafael Arutyunyan站在花滑场馆地下的楼道里,手指在冰冷的空气中用力地指指点点。当被问及是什么让陈巍成为了过去四年间最有统领地位的花滑选手时,这位俄裔教练用不算流利的英语将原因一一列举。

“热爱是第一位的”,Arutyunyan说。“然后是刻苦的态度,以及无论怎样都保持竞争意识的精神”。

他丝毫没有提及滑冰本身,或是陈巍将自己推射到空中快速旋转、完成跳跃的能力,亦或是他落冰时的轻柔。只要一个人渴望做这些事,他说,这些身体特质都不值一提。

Arutyunyan讲述了陈巍11岁时从盐湖城来到加州橘郡进行短期训练的故事。Arutyunyan说,当训练结束时,陈巍恳求他的妈妈让他来到加州,和教练进行长期训练。

“他说,‘妈妈,如果我们不过来跟这个教练,我不会成功的,’”Arutyunyan讲到。“所以当我们说到热爱:一个11岁的男孩能做到跟他妈妈说‘我不会成功的’?他已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而他只有11岁。”

Arutyunyan讲述了另一个故事,他说这可以解释了关于决心与毅力的一切。当陈巍十三四岁的时候,他在一场重要比赛之前食物中毒,在酒店里呕吐不止。

“你知道当人生病的时候脸色会发灰对吧?”Arutyunyan回忆道。“他那时脸色都已经不是发灰,而是发青的。”

Arutyunyan提议他退赛,但是陈巍拒绝了。

那天晚上,Arutyunyan站在冰场边,心里默念陈巍不要吐在冰上,但以防万一还是准备了一个桶。最后陈巍赢得了比赛。

“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成功。”Arutyunyan说。

陈巍对这项运动的热爱让他和Arutyunyan在想法上非常一致。Arutyunyan在带陈巍之前已经有30余年的教练经验,但他发现这个11岁男孩是如此能够吸收和信任他的教学方法,所以他们可以尝试一些新的东西:Arutyunyan“发明”了一种方法让陈巍能够熟练掌握多种技巧,并能够在大赛前的几周里可以随时改变节目内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