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30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中国在处理与印度关系问题上,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中国必须充分意识到,印度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中国必须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但是,无论是历史积怨还是现实的边界利益,都决定了短期内改善两国关系非常困难。
首先,中国希望和印度保持合作关系,在地区和国际事务方面交换意见。但是,印度把中国作为重要的战略对手,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中国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在乌克兰问题上,印度与中国持相同的立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有合作的空间。说到底,印度之所以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投弃权票,完全是因为印度和俄罗斯有着特殊的合作关系,无论是在军事合作方面还是在能源经济合作方面,印度离不开俄罗斯。不要指望印度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与中国保持一致。中国必须充分意识到,寻求共识,必须首先寻找利益上的契合点。只有在了解印度现实利益的基础之上,妥善处理地缘政治关系,才能确保两国关系平稳发展。
其次,印度执政党希望在南亚和中亚地区成为具有话语权和决策权的大国。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之后,印度在阿富汗大举投资。美国等西方国家撤出军队,塔利班重新掌权之后印度投资面临风险。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印度希望召开阿富汗周边国家外交部长会议。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紧张,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对印度政府缺乏信任,因此,印度倡议召开的所谓阿富汗周边国家外长会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中国始终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召开的阿富汗周边国家外长会议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明显的对比,使得印度一些政客产生了酸葡萄心理。印度希望在阿富汗问题上拥有话语权,不希望中国成为主导者,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在召开阿富汗周边国家外长会议问题上缺乏积极性。
近些年来,印度政府在控制疫情和发展经济方面使出浑身解数,付出巨大代价确保印度经济增长。虽然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像过去那样大,但是,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周边国家辐射力。中国希望和印度在该地区开展合作,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努力并没有得到印度方面的积极响应。这说明印度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把中国在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洋地区的存在视为威胁。两国合作缺乏民意基础和思想准备。
第三,印度加强外交活动,多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印度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联合国宪章修改,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高涨。印度政府希望借助于国际舞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印度执政党希望通过外交努力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中国重视与印度的合作,是希望地区和平稳定。可是,印度试图通过对抗中国,强化国内的凝聚力。印度执政党把中国塑造成为战略对手,利用国内的民族主义强化自己的执政基础。印度政府缺乏与中国开展真诚合作的思想准备和现实基础。
第四,中国应当重视印度这个重要的市场,鼓励企业开发印度。但是,中国政府应当提醒企业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盲目乐观,应当深入了解印度的投资环境,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减少投资风险。近些年来西方许多国家投资印度,希望扩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中国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国电子制造企业扩大对印度的投资,试图利用印度经济增长的大好时机,为印度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从逻辑上来说,中国企业增加对印度的投资是正确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印度是一个半封闭的市场,印度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国企业的政策和法律充分说明,如果不了解地缘政治关系,不了解印度的中国政策,投资印度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第五,印度与周边国家关系非常特殊。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与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国家的关系是控制与依附的关系,与印度洋国家的关系是援助与拉拢的关系。巴基斯坦是中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印度认为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必然会损害印度的利益。总而言之,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邻国关系。
无论如何,对于印度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中国一方面按照对等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必须寻找突破口,争取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缓和两国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