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唯识名相:做梦的、梦境、梦中人

52.做梦的、梦境、梦中人

大唯识常举梦喻。七识变现境和境里六识。七识施设为做梦的,变现境施设为梦境,六识施设为梦中人。(延伸

 

 

《华严经》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范围很大包括六道不同的有情。在《大乘密严经》里特别提到了识具两重的特性,等同于《转识论》中的讲法,在《大乘密严经》里有一个偈颂,大家读经时可能没太注意,佛说“是知识分别,现境还自缘”。这个识先变现出一个境来,然后再缘这个境来自证,实际讲的就是识变有两重性。佛在经中举了很多例子,婴儿喜欢把手指头放在嘴里吸吮,如“现境还自缘”。最简单的识变例子就是我们的梦境,梦境可以非常好地把两重识变讲出来,我们躺在床上做梦,先现出一个梦境来,然后能认知的我们就会在梦里出现,就是“现境还自缘”。经里还举了很多例子,如大象吸水洗澡等。按我们熟悉的生活例子,认知唯识的两重相依,用梦境来说明,大家比较容易认知。梦境包括一个做梦的你,一个梦境,以及出现在梦境里面的你,加起来有几重。这样讲识的变现就不简单了,但我们对梦的认知只局限在梦境里面。唯识宗也特别强调,玄奘法师的亲传弟子窥基,著有《五重唯识论》,他讲到唯识是先有境后有识,等于是先有地球然后才有人类的出现,我们的认识也是先有境,然后才有对境的识别。但是从唯识古学的角度,从真谛法师讲的果乘唯识来说,则完全不同。我们的认知是在识的变现境里,等于是识在自缘自证,而因乘的唯识宗并没有谈到境是识变,唯识今学少说了一重唯识变现。实际梦境里包含有两个你,一个是做梦的你,一个是在梦境里出现的你,今学只谈到了你在梦境里的认知,并没有谈到做梦的你,唯识宗少讲了一层,所讲的唯识机理也就迥然不同了。唯识一旦把识变,也就是做梦的那块去掉,唯识自然就变成了我们的认识,这样讲的唯识就不完整了。

佛是在做梦的那个平台上,佛觉包括做梦的、梦境和梦境里的觉知,我们讲过智界身,智代表佛法身,界代表佛的报身,等同于佛觉变现的报土,身就代表有情,相当于佛的化身。智也可以代表如来藏,界与身代表如来藏的功德,各种比喻都可以。实际上按大唯识来讲,智有智的识,界有界的识,身有身的识,这三个完整放在一块才叫佛识。如来藏与如来藏功德,有如太阳与太阳光,是不能分开的,单独讲太阳没有意义,没有太阳光的太阳,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我们往往是把他们分开来谈的。

 学懂法相唯识的识变机理,下一步自然就会体悟到无生。在醒位看梦里的你,是不是无生?梦里的你一定不是你父母所生,是你的心识自生自显出来的。我们甚至讲到,你在梦里见到的母亲都是你自生出来的。简单讲梦里的一切都是你梦出来的,等于是你自己生出来的。在我们认知的现实世界中,我们都是父母生出来的。在我们认知的世界里,讲我们的父母是我们自生出来的,这人一定是疯了。因为这在我们的经验里是不成立的,但如果变换一下缘起的条件,如在梦中,这一切就能成立。无论是谁在梦里一定梦见过自己的父母,梦里的父母亲一定是你梦出来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此观修就可以把我们固定的世界观打破。甭说梦里你的母亲是你生出来的,连梦里的你都是你自生出来的,同时你还生出了太阳、月亮、地球、和你的朋友家人。你的梦包括了做梦的你,和你认知的梦境。我们这样讲大家都能跟上吧。

什么是梦幻泡影,先要说清什么是梦?什么是幻?梦与幻有什么不同?梦境是两重相依,幻只是一重。我们都照过镜子,出现在镜子里的你就是幻,这是一重。而梦境不是,做梦的你和梦中的你是两重。泡是指暂时聚合的水泡,很快就会消失,稍瞬即逝。影就是光照形成的影子,我们讲的如影随形,这些代表着不同的境相,佛法借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来启发我们内在的觉知。佛法是在用比喻的方法,来唤醒我们对显现存在背景的觉察。

在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中,能认知的就是我一个。换句话说,各位的觉知在缘起中都是唯一。即使是双胞胎也有各自不同的名字。能认知的你是唯一。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跟你一样的觉知个体,因为进入一重缘起中的阿赖耶是不共的。地球上有句俗语:你找不到二片一样的叶子,满树的叶子每片都是不一样的。在凡夫的认知里,能觉知的个体都是唯一的。但在大乘佛法的见地里却不是。刚才大家提的问题都是从“唯一的我”这个视角来讲的。以“唯一的我”对应外境来产生觉知。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有没有不是唯一的经验或体验呢?我们又要给大家讲梦的例子。大家在做梦的时候,或者我们在梦里出现的时候,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此时应该有两个你。一个是造梦的你。一个是梦中的你。这就打破了个体是唯一的概念。

我们用大家的生活经验,试着把佛觉引入到大家的认知里,所谓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当然也需要大家给予一定的配合,学佛要能产生联想就好。从梦境这个例子来看,有一个做梦的你,梦境,同时梦里还有一个能认知的你。在完整的梦境中,你就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在你的梦境里边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大多数的梦境中还有其他人出现。你的梦境就是一个社会,跟你白天经验的社会人生是相似的,在梦境里你与他人同样有互动。在梦境里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甚至包括已经故去的亲友,在梦境里既有你的朋友,也有你的敌人。但当你从梦中醒来,梦中的一切,如空中飞鸟,皆了无痕迹。我们在梦中的经验跟我们的社会经验是一样的,这使得我们察觉不到自己身在梦境。只有醒来追忆才会觉知到刚才的经历是在梦境中。你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梦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你在梦境里遇到的所有人跟物,都是床上的你梦出来的。你在梦里见到的任何人,实际都是你。

在大乘佛法里,很少用梦境预测吉凶与得失。佛法讲梦的目的是为众生觉醒,因为我们不知道在你梦里害你的人实际也是你,梦里帮助你的人同样是你。在你梦境里的一切都是你,包括有情与无情。要是这样讲你就不只是两个了,做梦的你和梦中的一切就是一与多同时存在了。下午内蒙分校宋校长要为大家,讲解真谛三藏翻译的《唯识论》,在《唯识论》中讲到,识变众生与法。识变众生与法,讲的就是梦境的机理,做梦的你是识,梦境里显现的一切就是众生与法,识变众生,我们都明白,识变法是指什么?在佛法里,法代表一切显现的事物,法代表显现的背景。大家一定要跟上我们的讲课思路。即使你暂时听不懂,也要努力跟上

你说这张桌子是有情还是无情?这又是一个问题。我们不会认为现实中的桌子会思想。也不会认为山河大地会思想。他们都是物质的存在。但是当这些出现在你梦里时,我们就可以这样界定,做梦的你是活的,在你梦境里出现的任何东西都是活的。这一点认知大家应该能够达成。

用梦境的例子解释,梦境包括做梦的你,梦境,和在梦中醒来的你。在你梦中出现的人或事,就是《转识论》中讲到的识变众生与法。识变众生和法,整体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识觉。同样认知完整的梦境,才能觉知到生命的实相。而落入梦境中的我们,是没办法给生命下定义的。整体的看梦境,才能觉知到梦中的我们不是生命的中心。刚才我们讲到了佛以心光为眷属,那么大乘佛经里讲到的,文殊、普贤诸大菩萨,迦叶、舍利佛诸大声闻弟子,还有六道有情多少多少。都来集会。这些实际都是佛的心光,都是一心如来藏功德的示现。

我们在这里的讲课,要跟大家强调的是大乘佛法,提供给大家一个人类从来没有安住过的视角。我们是这样跟大家讲的,修学大乘佛法,要把自己放在梦境里,注意我们讲的每一句话,修学大乘佛法,要学会把缘起放在梦里观察,试着暗示自己“现在就在自己的梦里”。站在做梦的你那看缘起,真正做到确实很难,我们的老学员也在努力中,大唯识讲两重相依,建立向上转依的唯识观修机理,如果你不能把自己放在梦里,观修佛法就不存在向上了。因为梦里的你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你怎么转依向上?瑜伽行讲转依是指意识的转变,色身的你如何转换。陈那祖师在《观所缘缘论》中讲到,虚妄分别不能作为能缘。但是落在梦境中的你,因与梦境同步,同样具有色身的觉受,你的认知同样会依根识的相碍,不知有醒位的存在就无法转依向上。

我们举这个例子,不是说要批评谁,是拿这个作为案例,学佛转变世界观说起来容易,真正操作起来就完全不同了,你们写作业不知不觉中,就把色身的识见给带出来了。

我们给大家举的是《入楞伽经》的例子,现在的你就是落入梦境中的你,你要想修行首先应该找到做梦的你。依梦里的你修是没有结果的。以前我们给大家讲过,你在梦里练举重,醒来你的胳膊就变粗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际上梦里的你见不到做梦的你,大乘佛法是在全景的生命中阐述的,他的视角并不在我们的认知里显现,我们在识境里学的只是相似的佛法,在识境中只有魔才爱谈生灭,佛法圆觉是不生不灭的。在梦幻中建立的教法,只能与魔和外道同步,因为他们代表的都是不实。因为内缘身心外缘世界的我们,以及五蕴十八界,究其实质都是虚妄分别中的幻像。在人类认知的平台上跟我们相应的都是生灭法,都是幻生幻灭,没有实法可得。所以说在没有觉醒之前,我们学得都是魔法跟外道。因为只有魔才在幻境中讨论生死,我们很多人也是同样,在梦醒后仍然心有余悸,继续讨论梦境的吉凶。我们梦到故人醒后会烧纸免灾?很多人都这么干过。可是我们醒后从来没有追问,梦里的你我到底去哪里了。醒后也没给梦里的自己烧过纸。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知道梦不是真的。

 现在的你要写作业不能总是以假你来完成,你这样对我们也太不尊重了。假你也写不真实的觉受。咱们现在倒回来说,假你也学不了佛法,不真实的你怎么学佛法,不真实的你只能学魔法。不真实只跟魔相应。还好有一个做梦的我在,这就给你留了一个向上的路。认知生命的实相,不能以你在梦里的标准。因为真实只有因相而没有因的实质。我们习惯说做梦的我,但真实是做梦者非作意于梦境,因为我们的梦境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提前设计。任何人做梦从来没有事前设计,没有人说晚上大家一起合伙,开出一个梦的节目单来,晚上做什么梦。没有能知道。所以说做梦者非有意于梦境,所谓的造梦者跟梦境,实际是没什么联系的,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佛的内自证智境的描述也是一样,佛觉非事于有无。给大家讲的这些并不是什么新东西。都是《入楞伽经》里面的经文。佛的内自证境跟有和无没什么关系,佛觉不在有无的界定之内。

  修部的建立同样离不开佛法的见地,但是你仅仅在一重懂得中观的空性说,是很难离开个体观察的认知。如果你学习唯识,懂得识变的机理,如《华严经》讲《十地品》到第七远行地,依个体说为智慧神通,如依一心佛觉则应该讲成智慧神变,大乘佛教有《大比卢遮那神变加持经》。学佛要懂得如来藏功德即是一心神变,那你学佛就不会依附在个体认知的视角上了,既然神变就是讲佛觉遍在,你就不会以人生的相碍来理解法界缘起,即使你化身为多个个体,还是以个体为基,实际神变的无量众生都是佛觉,佛觉现出的境界都是一心。我们经常举的例子,如果眼前这杯子是出现在你梦里的话,做梦的是活的,那梦境中的一切就都是活的,那这杯子就是有生命的,因为他同样是觉的显现,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佛觉的遍在。

依两重相依的大唯识中观,如佛从空中入楞伽城,可比喻为做梦的你神识空降进入梦境,你的梦境,心识入境如同神变,没有神通是进入不了的,梦境同样也是产生不出来的,因识本俱变现识境的能力,不同识体的梦境才能显现,没有一心佛觉的神变,法界缘起则无从显现。实际大唯识中观就跟破解心识运作的藏宝图一样,一学就明白有情心识运作的机理,进而认清生命的实相,佛法唯识的修学挺有意思的,古印度人的编剧水平是蛮高的。他们把佛法的观修放在梦境里。以前跟大家都讲过了,只是没有用佛法经论的语言来讲,但是大唯识教法,跟大乘佛法的精髓完全是一味的,在没有看懂楞伽经之前,我们就已经按楞伽经的修学来观修了,佛法不可思议,说为非因缘非自然性。

 牛顿信仰的神,同样不在这个宇宙里面。这点大家得清楚,因为他认为神是这个宇宙的设计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你在梦境里边是找不到做梦者的,没有人能在梦境里找到做梦的自己,因为做梦的你是在枕头上,和梦境中的你不在一个维度里,你们俩个是碰不上面的。

因为我们的心识可以在梦里,变现出一个同样的自己来,我们先不要谈如果那做梦的人死了,是不是梦就结束了。先不要这么说,实际现实中的我们,就活在一心佛觉的梦境里。通过佛法唯识中观的修学,把我们对现象的认知,一点一点引申到实相,大乘佛教讲的是比我们的世界观更高一层的觉知,用我们的认知很难讲清楚,只能用比喻,比喻是通向高一级觉知的桥梁,是我们能觉知到非识境,非识境虽然不是我们认知的境界,因为我们是依根识来认知世界的,我们用什么来说非识境,在我们认知的识境当中存不存在非识境呢?识境中确实存在非识境的经验,就是我们的梦境,如果人类要是没有梦境那就谁也出不去了,人类出不去上面的天神也下不来,佛菩萨下来同样是通过识的变现,没有识的两重变现我们出不去,同时上一层识觉也进不来,那我们可就真的惨了。别小看这梦的例子浅,但这例子要引申后面的背景并展开,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我们直接看佛经多少也可以看明白,但是我们的心识要搭上佛的心识,必须得有个桥梁,才能让我们转身过去。我们现在跟大家讲的大唯识教理就是这金刚桥,没有这个大唯识教理的施设,我们的根识很难转过去,你学佛只能是赞颂,赞叹佛菩萨!赞叹天神!你自己怎么成为天神?没有这个唯识的阶梯你是没办法上天而成为神。

如果把一心佛觉施设成做梦的你,那一心展现下的世界,就如同是你梦出来的世界。那就等于这世界里边的一切,全部都是你,在你梦出的世界里,出现的佛魔全部是你,那你就没有必要费心费力的变成佛了。因为在你变现的世界里,本身就有一个成佛的你在那儿!

藏传佛教宁玛派建立的观修机理是 “现空”,这个现空,空性与显现双运叫“现空”。对显现的了别叫“明空’。“现空”讲的是生机,就是生命背景的功用,由于有法界的显现,有这个生机的功用,地球万物才能正常运转,佛法讲的这个生机是大生机,是生起众生与法的父母。相当于《转识论》说的那个识变众生与法的‘识’。在藏传佛教不是这么讲,生机是生命背景的功用,它本身是不显现的,就好像你在梦境中,见不到做梦的你。

“现空”可以这样讲,把我们放在梦境里,做梦的那个就是现,梦中的我们是空,你看佛法施设的道名言,有时不太好理解。“明空”是了别,辨别义。 “明”跟这个“现”还不同,谈生机时用“现”, “现”不是名词是动词。就是能让世界显现的动力,或能让你显现的那个能量,真正讲起来还是用梦境的例子比较方便,生命的实相是两重,放在一重是没办法讲清楚的。依两重看,能让梦境显现的一定是做梦的你,所以做梦的那个就叫现,什么是空呢,在梦境中你是找不到做梦者的,他不在你认知的层面,我们把这两个连在一块,就是“现空”。“明空”是对显现具备辨别,在显现的境里能分清事物的差异,这叫明空。明空这个明,随着识体平台的不同,明辨的程度也不同。我们依着六识平台观话头,和依着一心观话头是不一样的,依着六识观话头你观不到第一念,因为念头的升起和你辨别的速度不匹配,我们依着这根识的工具是见不到背境的,落在境中的我们,是先有境之后我们才在境里出现,我们的六识分别是与境智的了别,不在一个维度。这个境不仅是指我们认知的环境,而是整个世界这一个大境,支撑这个显现境的平台,你是见不到的。

因为中观讲的法性、心性都是站在我们视角下的一种施设,为了把真实的佛法谈清楚而施设的道名言。我们通过学习大唯识引入梦境,再回头看这些讲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依据于梦境我们就可以拥有两重视角,因为梦境包括做梦的你和梦境中的你,至少有三个部分共同来完成梦的整体觉受。这样我们就能够比较清楚的认识到,生命的实相和我们认识到的现象之间的差距了。佛法讲的实相是现象的升华。在梦境中的我们见到的是现象,通过引入圣者佛的教言,我们就能发现一些现象的不实。当我们具备了全境的视角,在心性当中就引入了法性,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见到法相即是境相了。在境相的觉知再往上,就提升到造境者的视角,这个造境的视角就是天道第一因,在天道视角上才能超越境中的个体,超越境中的对待,建立一个圆满的全景视角。这样的视角包括三种视角的组合。这三种是不一不异的,有了完整的生命视角,我们才能从现象的认知慢慢转到实相。当然这包括了佛法次第观修的施设。

我们从做梦的角度来说境相,梦中的我们是在境相升起之后才出现的,梦境中的我们不知道外境,是更高一层识觉的变现。一心佛觉落在我们局限的视角下,很难被觉知。我们通过《转识论》的学习,还原了生命变现的全貌,发现我们的认知,只是多重变现境里边的一重。我们具备落在境中的看,同时我们还具备在识境之上的看。我们在一重缘起里,已经习惯时间和空间的看,时间和空间的看受制于因果规律,看不到一心圆觉,我们只能把缘起作为一种生因,来生出一心圆觉。实际在缘起里通过中观的分析,我们是找不到这个生因的。找不到法相的生因又有法相的显现,中观最好的说明是用现空来表达,现代表能够显现出来的法界生机,空是指这个生机不在缘起里。
下一步的讲课我们要把佛法观修这一块次第细化。同时要细化到两重变现境,真正认识心性和法性,我们讲课的视角,包括梦境里认知,和境觉本身的角度,实际境觉本身就是做梦的心识,就是识变的众生与法,反过来讲众生与法本身就是识变的心。众生与法本身都是识,我们看到的众生与法,是由于污染的心识所变现的,所以众生与法是我们见到的差别相,有染净的不同。真实是超越我们认知的,站在两重缘起看显现,就不同于污染心识的实有见,就变成了清净的种子所变现境,这个时候定义识变众生与法就是平等的。这样讲就开显了大乘佛法观修的秘密。

两重识变的实相,佛在《解深密经》说为“如是心生,如是境生”。这就使我们的认知产生了错觉,按佛经里的说法就是俱生无明。实际上就是无始劫烦恼的生因,这重变现境隔开了实相,我们认知的只是现象。在一心的状态下是不存在个体,不存在整体的。能站在一心上学佛这事就好办了,但是当一心下降到八识阿赖耶,降到七识,再降到六识,有些点看似就有了问题,我们给大家讲过,如果把我们认知的世界,放在梦境里,当下的你就不是唯一,因为还有做梦的你在。

佛在经中说到,有的天人是一形而多想,有的天人是多形而一想。从我们这里看大家是不同的个体,但要是放在梦境中看,大家就是多形而一想。虽然梦中显现的个体都不一样,但做梦者是一个。六识平台的众生,在七识平台上看,就是多形而一想,大家能听懂吗?换个角度来看现在的我们,就是多形而一想。要是看做梦的我们,就是一形而多想。再重复一下,把现在的我们放在梦里看,就是多形而一想。把我们作为做梦者来看,就是一形而多想。

 佛法修学有如梦境,落入梦境的你,不知道还有做梦的你存在,不知道梦境包括做梦的你、梦境、和梦中的你,因为三者同时,一心佛觉就是三者同时觉照。

就宗教信仰来讲,部分等同于我们梦境的体验,我们都有被变现的经验,因为梦境就是意识的变现,从梦境来说肯定是做梦的你变现出来的。严格来讲做梦者、梦境及梦中人是分不开的,都是在认知的局限里经历的幻象,但我们确实有这种幻象的体验。我们把这幻象的体验反转过来,就会懂得为什么佛说,有情的认知都是颠倒梦想。因为真实的我们,是落在变现境里;那人类真实的觉知,就是佛说的虚妄分别。

在生命的背景下看果乘因乘,都是一体不二的,从一心佛觉的遍在来讲,法界缘起中有多个你同时存在。现在的你等于是落在梦境里的你,我们现在依梦里的你、梦境、以及做梦的你,来讲佛法的法报化三身,从一心佛觉来讲,法报化三身是本俱圆满功德的,只是落入识境的你不知而已。依梦境的例子,大家都能体会到,我们在课上讲到,你妈是你生的,旁人听起来跟骂人一样,这是因为所说与识境的认知相违,如果把这句话放在梦里就会相应,任何人都梦见过自己的父母,梦里的父母皆因梦力而生。

一般人看梦境很正常,刚开始我们讲两重相依,现在又讲两重变现,两重相依是有两个你,认知同一个境,做梦的你与梦中的你是不分开的,一个是在境外,一个是在境内,这两个你都是依同一个境。在梦境里看跟在境外看,觉受肯定不一样,

大唯识是两重相依,梦境中的你见不到做梦的你,你可以先跳到境觉,因为你与做梦的你依着同一个梦境,没有境觉的金刚桥,行人很难向上融入一心。

2017

只要把这个世界放在你的梦里,你就能懂得法相唯识的机理。你梦里边的世界,都是你的识变现出来的。这个识变的机理玄奘法师只讲到一重,真谛三藏在《转识论》里讲到,识变众生与法。佛在《大乘密严经》讲到,是知识分别,现境还自缘。明确讲到外境的显现来自上一重的识变。两重识变讲的是上帝造世界的机理,简单说上帝就是做梦的你,这世界就相当于你的梦境,现在的你就相当于梦境中的你,你不知道自己落在识变的梦里,所以佛说我们的认知是颠倒梦想。

所谓的心能转物是放在一层缘起来讲的,唯识古学讲果阿赖耶识,等于现在的你已经是识变的果了,果不生果梦里边的你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影响不到枕头上的你。落在梦境里的你,好像也在创造社会,但你的创造是没有实质的,只存在着你的觉受,能够认识到这点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学。因为在梦境中的你是不能做主的,真正做主的是做梦的你。

 做梦的你跑到梦境里去分别,这就与你的识变成了对境。落入境中的我们智力觉知不够,只能站在对境上去分别,与境觉不能同步,实际你还有含摄境觉与对境分别的本觉,慢慢来吧,觉醒就象梦醒一样,做梦的你睡着了,梦里的你是很难觉醒的。一个梦境的例子就把大乘佛法的事说明白了,你把做梦者施设成一心,做梦的你跑到梦境里醒来了,这种醒是对境的觉醒,仅是圆觉的一分。

我们的认知在佛看来的颠倒的,我们把七识意的变现境认为是外境,法能相与法所相在六识层面是颠倒的。在生命实相中,圆觉并不仅是个体,境觉含摄个体的存在。我们讲过梦境的例子,依梦境来说至少存在着两个你,一个做梦的你,一个是梦中的你。梦境里的你和枕头上的你是同时存在的,不过你的意识醒在了梦境里。所以我们认知的生死也是一样,比如你的亲人走了,实际他们同样是醒在一个不同的境界里,真实中没有死亡,每个人都是醒的,不过是醒在不同的境界里。意识醒在人身上就是人,醒在树上就是树神,意有种种不同的觉与醒,依境相而觉是个体的醒,依境而醒称为境觉,大乘佛法的智慧含量是非常高的。所以学佛一定要端正态度,不能说我顺便搭把手,就把学佛这事给办了。

在梦里你不仅能梦见你的父母,还能梦出山水人物,但是你睡醒之后,让你把梦境复原出来,你能描述百分之一都很困难。梦中的一切都是基于识变,佛说世间的一切,都是藏识境界,凡夫认知的生死有如梦境的进出,梦里造世界是很简单的事情,这对于七识意来讲是个常识。我们熟悉的意识变现,仅仅是六识的七识,在一心佛觉上讲,变现的是层层无尽的华藏世界,这对于一心来讲也是常识。修学大乘佛法,必须入唯识见能缘变所缘,才能顺利进入一心的平台,这在大唯识来讲也是常识。常识不用作意,自然无减无增。站在一心上自然不会受心意意识的干扰,站在意根中摄藏的心意识上,自然不受根识的局限。

什么是七识?整个的外境就是七识。梦境里的你不知道什么是七识,不知道梦境是七识境界。那做梦的实际是一心藏识。梦境中你是找不到七识第一因的。你活在七识境里,学佛必须得相信,七识和八识的存在才能向上。

佛觉等于是你站在做梦的角度看梦境中的一切,做梦的你可以梦出一个多维的世界来。

讲梦境就一定要有个做梦的,还有梦境中的你,简单讲我们把做梦的施设为第一因,就是天道讲的上帝,不把做梦的说为个体第一因,而施设为一个境界的,就是佛教。佛教把第一因说为是佛的内自证智境,是法尔的自然智。

在我们教授的大唯识教法,建立了三种不同的识体平台,一个是六识色身的平台,简单地说根识的认知是依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这个根识是跟人身绑在一起的。七识化身的平台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我们虽然知道阿赖耶识由八识组成,让我们直接接受“七识八识存在的道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唯识讲到七识平台,就触及到了变现理,这个变现理怎么理解?用梦境的例子就好理解了,我们在做梦的时候,躺在床上的肉身是不会出现在梦境里的,否则一做梦床上的你就消失跑到梦境里了,那样的话我们出差就不用住宾馆了,也不用担心房价上涨了。梦境跟我们现实是不一样的,梦境不占现实的空间。梦境中甭管你梦见山还是梦见水,无论你梦出多么大的境界,都是意的变现,是幻化出来的。佛说学佛要入唯识见,体会一下梦境就知道了。不过我们的梦境有一个特点,由于落入梦境的我们,认知跟梦境同步,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身在梦中。今天我们讲了三种唯识,讲到法相唯识的变现理,这才是真正大乘佛法的教授。

人类为什么很难契入佛法的真实,因为我们是用根识来认知世界,来跟外境互动,如果我们能用心意跟显现互动,我们就可以直接悟入般若的教法。天人可以直接入火不被火烧,入水不被水溺,因为天身是识的变现,火跟水也是识的变现,这个大家能听明白吧。在梦境里我们也遇到过火,也梦到过水,梦里的一切都是识变,识变有其内在的规律,即能变现的上一级,不会受到所变现的下一级所干扰。佛法里讲到,大菩萨可以随时“入众生心想”,这句话用唯识来讲,就

是七识意可以自在进入六识平台。严格的讲六识平台只是七识意的增上,佛在《解深密经》中说:“如是心生,如是境生。”依根识的认知,轮回六道实有生死,依七识意看一切生死,都是藏识境界。为什么?所谓的生死流转都是由高一层的心识变现而来,这个大家一定要跟上。我们过去跟大家讲到,在生命的实相中没有死亡。我们看死人就如同睡着一样,引用梦境的例子就可以发现,梦中的我们实际是不睡的,实际做梦人的觉知是醒在他的梦境里了。床上的他虽然不动,但梦里的他却是动的。大家都有做梦的经验,都有梦的经历。床上做梦的你是不动的,但是梦境里边的你是动的,这个大家要跟上,要不然佛讲识变就不好理解了。床上的你根识没动,但你的意识却是动的,低层的身识休息,但是身识之上的意识却没有休息,睡梦者的意转到另外一个层面活动去了。讲到这里就引申出佛法的一个关键词 “觉醒”,佛法说觉醒,我们平时都说睡醒,从来不说觉醒。

为什么佛法要说觉醒呢?佛跟我们的觉知的不同点在哪里呢?佛能觉察到觉知醒在哪里,因为佛觉的背景是法界一心。我们只是醒在识境,醒在熟悉的床上。

佛讲觉醒是能觉察到觉知醒在哪个层面,佛觉是平等遍在的。而我们的睡与醒并不同步,我们的觉知只是后知后觉。学佛一旦是觉醒,我们的觉知就可以安住在一心,一心佛觉就可以同时觉知不同的识体平台,在一心佛觉下就有了大唯识的两重觉照,可以同时觉照两重缘

起,两重识变。这就是佛觉跟我们认知的不同,所以佛觉能自在入众生心想,

梦境里边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影响到做梦的层面,梦境里烧多大的火,发多大的水,也不会说烧到枕头上的你,因为梦与醒是不同的维度。在天道宗教层面建立了法能相跟法所相,所相中的生死问题,在天道法能相就能得到解决。

大乘佛法建立在法性能相基础上

一心佛觉能遍法界一切众生心想,如同做梦的你对于梦境来说,即是离边大中观。

还有就是两重相依,做梦的你跟梦里的你,依的是同一重梦境,彼此是相通的。这个相通的状态和我们讲的两重识变不一样

大唯识两重识变的修学,就是挂在法能相上。就是梦中的你要想觉醒,就要挂在做梦的那头。

大唯识说两重识变,要改变梦境可以,你只要找到做梦的就行,梦里的你是改变不了的。

印度的大梵与大自在天,相当于天道的上帝。古代印度称大自在天为阿赖耶,跟阿赖耶识的阿赖耶同名。阿赖耶进入我们的世界就成为阿赖耶识,这隐含着我执的秘密,活在梦中的我们要想醒来,必须得挂上做梦的,只有醒在做梦者的层面,才能真正开始佛法的修行,梦中的你修得再好,也带不到醒位上,这梦与醒相隔了两个世界,有了梦幻才有觉醒。觉醒实际包含两种状态,一个是觉,一个是醒,佛法讲的觉醒,能觉知你到醒来那个境里,这就是佛觉的平等遍在,我们现在的醒不能遍在,不能觉知到我们醒在自己的梦里,觉与醒不能同时。

在做梦的层面看所相中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只是识变的显现

我们这一生做过无数的梦,作为整体的生命我们这一生仅是一重梦境,对于一心佛觉境觉就是梦境,对于境觉来说境相的觉就是梦境。一心佛觉有无量的境觉,境觉有无量的境相。通过这种简单的施设,我们可以管窥法界缘起的无量无边,活在梦境中的我们,反推做梦的识觉,智慧觉知则难以想象。依百年人生推算一心佛觉,佛说非算数所能极。

生命是不可以依劫数来衡量,甚至不可以依识变来揣度。设想一下做梦的你就是上帝,在梦中你可以轻松造出,无量的高级生命,梦境不在但造梦的你还在继续,高级生命体的觉知就相当于一心佛觉的触角,平等遍在于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中。

两重识变讲的是上帝造世界的机理,简单说上帝就是做梦的你,这世界就相当于你的梦境,现在的你就相当于梦境中的你,你不知道自己落在识变的梦里,所以佛说我们的认知是颠倒梦想。

 做梦的你跑到梦境里去分别,这就与你的识变成了对境。落入境中的我们智力觉知不够,只能站在对境上去分别,与境觉不能同步,实际你还有含摄境觉与对境分别的本觉,慢慢来吧,觉醒就象梦醒一样,做梦的你睡着了,梦里的你是很难觉醒的。一个梦境的例子就把大乘佛法的事说明白了,你把做梦者施设成一心,做梦的你跑到梦境里醒来了,这种醒是对境的觉醒,仅是圆觉的一分。

 

 

 

 

通过修学大唯识两重变现的机理,我们可以立体的看世界,把凡夫,菩萨,佛,放在不同的识体平台上观察,包括一心佛觉下的六识七识八识,过去在一重缘起里,我们是很难定位阿赖耶识的。在梦境里看大家都有各自的不同,在做梦者看梦中的一切,则是一个整体。佛在《胜鬘狮子吼经》里讲到,将来我们都要做大自在天王,体会造世界的法我识聚,佛在《大般涅槃经》里提到常乐我净的大我。在大我七识面前显现的是诸识聚,一心八识的功用就是诸识藏。按照宁玛派大中观的讲法,就是如来藏功德的显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