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从醒位看梦位才能得大自在

《心经》从醒位看梦位才能得大自在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心经》,今天正好是观音成道日,以前传统讲观自 在菩萨,观自在就是观真实的你在不在?观你的自心在不在?这么讲是就一 重缘起来讲,不是依两重变现来讲。我们讲观自在是观两重缘起,在醒位观 梦位,看一切都自在。观自在菩萨,观是一重,自在又是一重,大家能跟上 吗?记住梦境是两重觉知,从醒位看梦位才能得大自在,因为醒位的觉知不 会落在梦境里受束缚,依观自在菩萨的悟境就会知道了,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就是所在缘起里的一切显现都是空性不实的,因为是在梦境中的显现,这个 见地一定要转过来。我们现在活在社会关系里,最早印度用地水火风四大、 色受想行识五蕴来解说世界的生起。陈那祖师在唯识教法中引入因明正理, 依心王、心所来解说唯识无境,什么意思?中观、唯识觉知的外境都是空幻。

从两重觉知关照我们的生活,你我身上实际有一根无形的线,有如舞台 上的木偶,做梦者等于是提着木偶的演员,我们是木偶,依止这根线去表演, 小孩子看木偶剧以为是木偶在动,实际是后台演员拿着线在拽动木偶。学佛 要学观自在菩萨,什么样的菩萨才能够观自在?依两重觉知就能把经文学懂了。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我们认为存在的理由、社会关系, 在佛法里所有的遍计乃至依他都是虚妄不实的,为什么?在个体阿赖耶里看 的都是实,你们俩是夫妻,这没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是活在阿弥陀佛的梦里, 从阿弥陀佛那看你们俩不过是境相扮演的角色而已,听懂了吗?照见五蕴皆 空后有什么作用?作用就是度一切苦厄,反过来说一切苦厄是因为我们认知 五蕴不空。

以前没有人用两重的视角来讲《心经》,用两重的视角看佛经就很容易 了,缘起里的人所作在缘起里有道理,什么道理?依据五蕴、四大认知三世 实有。我们人活着每天都要吃饭,我们的生命延续需要蛋白质。人类所有的 认知都可以归纳为色受想行识,仅以人类社会来说,我们建立的社会关系错 综复杂,色受想行识会产生苦乐的觉受。只有依两重觉知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离一切苦,苦因是跟五蕴连在一起的,既然观照五蕴是空,苦因自然是空性 的。记住了,佛法说苦因是空,没有说它不存在,听明白了吗?就像梦境一 样,梦境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醒位看梦境是幻。幻有跟无不一样。观自 在菩萨看这个世界是幻有,是没有实质的,与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不同,为 什么?因为菩萨看五蕴是空性无相的,五蕴产生的苦厄也是没有实质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行深般若就是两重观照,在大乘佛法里, 六地以前叫般若,六地到七地叫远行地,也叫神通变现地。菩萨八地就叫深 般若。七地是门槛,后边就叫深般若,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登地 以前叫般若,登地以后叫深般若,这是民间的一种说法。什么叫做登地?登 地的菩萨能见到无生法忍,只有两重才能看到现在的你即是无生,无生不是 过去、未来,当下就是无生。我们刚开始讲大乘佛法对于有情是比量,一旦 学佛能够两重观照,比量就可以转为现量,听懂了吗?学佛要用点心,依一 重缘起,我们看世界是由五蕴建立的,我们认知空性、中观讲的八不都是比量,学佛一旦进入深般若、生起两重觉知,我们看到所有佛法讲的理就变成 了事,大乘佛法是两重觉知的现量,落在一重认知里学佛法只是比量。

两重觉知有一个特点,就是心识觉知跟根识认知同时;一重的特点只是 根识认知,没有心识变现的觉知,听明白了吗?两重是七识、六识同时觉知, 就是心境识跟根境识同时,一重认知只是根境识。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照 见五蕴皆空,为什么?心识觉知开导出来后才能照见。佛法说到,在我们的 根识里摄藏着心意意识,学佛要依佛觉把心意意识开导出来,开导出来我们 再看这个世界就跟原来不同了,原来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开导出心识以后, 看这个世界就变成了舞台的真实,我们根识认知是舞台的真实,我们心识觉 知如舞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