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功的两条路
2018-11-30 15:29
“小成要勤,中成靠智,大成在德,终成于道”,这话总结得太精确了。
古往今来,多少人不能成功首先败在一个“懒”字上面,常言道“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勤天下无难事”,无不说明勤奋的重要性。
然而仅有勤是不够的,只能说有了成事的基础,还不足以发展壮大事业,必须要有智慧。以高超的智慧处理人事,运筹帷幄,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勤”和“智”只能使事业在空间上做大,要想在时间上能有深远的影响,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以德服人,厚德载物方能流芳后世。
最后来看,一个人再大的成功无非就是给自己赢了一点名利,在时空上对别人有所影响而已,当自己一口气不来,一切皆空,所以只有最终悟“道”、成“道”的人才能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提升生命层次,小则上升天界成为神仙,大则超越轮回成为罗汉菩萨,乃至更大的成就是超越十法界,回归宇宙本源之清净圆明本我,也就是成佛。到此,人生方是最大成就。
当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或许觉得挺有道理,也会有人因此而下决心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然而我接下来想说的是,如果有人想着先让自己勤奋起来,然后让自己智慧增长起来,接着让自己品德提升起来,最后让自己成道的话,那我肯定地说一句,你想错方向了。这样一个过程有如登山,拾级而上,要么累死,要么中途放弃。很多人只会勤快,缺少思考,尽其一生还不一定能走完从“勤”到“智”这一步,更别说去到“道”了。千万人当中,难得一两个人走得通“勤、智、德、道”这条路。
这么说来,以上对“勤、智、德、道”的分析岂不是费话?
鸡汤最不好的地方不是它没营养,而是它再有营养也没用,因为它始终热腾腾的,而我们手中缺少一条勺子。为我们端上鸡汤的人偏偏就不把勺子给我们,不知道他是有心弄人,还是忘记了,还是其实他本来也没有勺子。如果他真的是自己都没有勺子的话,那无疑等同以盲导盲,实在可笑。今天我既然把鸡汤端出来了,我现在立马把勺子奉上。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一条路走不通,倒过来走就能通了嘛!把“勤、智、德、道”这个顺序倒过来变成“道、德、智、勤”就好了。如果一开始就能懂“道”,从上而下去做,势如破竹,岂不是凡事轻松易成!
什么是“道”?“道”说起来真是复杂,有“大道”、“小道”、“岔道”、“暗道”、“歪门邪道”……不同的“道”把人导向不同的地方。因为所走的“道”不同,人与人之间才有千差万别。这里我们不说那些低级的“道”,只说“大道”。
“大道”是什么?答曰:宇宙的本源及其运行规律。
一个人一定要先懂“道”,懂了“道”自然就会有“德”,因为“德”是依“道”而立的。而“德”又是最大的“智”,“智”又是最大的“勤”。所以懂“道”之后,成事就容易得多了。
很多人觉得要做到“勤”都很难了,那么由“勤”到“智”更难,由“智”到“德”更更难,由“德”到“道”更更更难,所以一听到“道”就生畏止步了。这些都是一般见解,其实真正的“道”恰恰是很简单的,不是有一个词叫“大道至简”吗?
我看古书记载过不少这样的场景,很多刚悟道的人都会有一个怪异的行为,那就是仰天大笑,久久不能停下来。为什么他要这样子笑呢?因为他本来想着“道”很难,追求多年,吃过不少苦头,当悟出来的时候发现原来一点都不难,“道”就在日常,回想起自己多年苦寻完全搞错了,真是愚笨至极,于是忍不住仰天大笑,这笑其实是一种自嘲自讽的安慰。
当有人问这些悟道者“道”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会抛出一句“大道至简”,或者一句“道在平常”,这绝非敷衍,而是把所有心得和盘托出,只是听者难以理解而已。
不信的话,且看宋代禅宗行思法师悟道之后说的话:“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看到不少人为了追求成功付出很多,把自己搞到身心俱疲,我好想劝一句:省省吧,你再努力,难道一天有二十五小时给你奋斗吗?从今天起多多去悟“道”,“道”悟出来了,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真的不必动不动就什么呕心沥血、什么悬梁刺股、什么废寝忘食,你一条命够用吗?呵呵!
写到这里,我总算把勺子奉上了。然而这是一条特别的勺子,你拿着勺子细心想想,一动不动,不知道怎么使用。没错,确实是“大道至简”、“道在平常”,可是到底这个“道”要怎样才能悟出来呢?别急,且听我继续讲讲勺子的使用说明。
有句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望得远。要悟道如果靠自己的力量来悟,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靠别人的力量来悟就容易多了。那些已经悟“道”了的人给我们一说出来,我们一认同照做,我们就跟着悟道了,就这么简单。
巨人的肩膀有哪些呢?那可多了,成千上万,举不胜举,这里只摘要言之:文王的《周易》、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释迦牟尼佛的《金刚经》、《阿弥陀经》……
难就难在很多人不认同悟道者说的话,总是放不下自己的见解,认为己是他非。那就没办法了,那就得自己去重新走一次开悟的路了,一辈子不知道够不够用。难怪老子很感慨地说了一句:“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