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聆听朗读音频:
《生活瑜伽:我失去了那位我喜欢的漂亮女孩放不下怎么办?如何处理男友的不堪行为?》
【问】:说说今早醒来前的梦,做了被追杀的梦,醒来发现梦中的追杀者,报复社会和女性的因果逻辑,梦中的白天,黑夜,梦中我的害怕,恐惧,梦中的卡车,卡车的运动都是整个梦能量,不在我之外。这次的梦真的在经验时很惊险,甚至醒来发现自己的姿势是梦中逃跑躲避的姿势,哈哈哈,现在不怕了,那会儿醒了还是惊心呢。
【答】:这样的从梦中醒来的体验就是有效的自我能量品味和察觉,察觉到所体验到的情况通通都是无限自己的能量印象,而不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况。这就是自我察觉到了空性了。也就是说察觉到了自己的效应的空性了。当你注意多了,就会发现连当下此刻的经验质地质感都类似昨晚的梦境一般的空性,没有差别。
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仅仅对于思想理智来说是真实的,但是你自己是无限能量,无限超越思想理智的解释机制,所以,虽然不否认这样的真实感觉,却可以同时明白这看似的真实感觉本身就是空性的质地质感,不是实在的情况。
【问】:您的文章里说啦,梦也只是概念定义,它和白天经验并无本质的不同与明确的界限,还有一位我尊敬的老师回答一个问题时(问题是做的梦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 回答是: 是的,做梦时,你就在那里。 这句话印象深刻,也在品味。
【答】:“做梦”仅仅是一种思想理智上的定性,其实这无法被确定为“梦”这回事,这是你自己的奇迹,可以说这类似于梦,但不可以确切定性为是“梦”这样的东西或情况。当下此刻也是一样的,你能确定当下此刻不是梦吗?无法确定。你能确定当下此刻就是梦吗?无法确定。就像昨晚梦中的梦你也无法确定那是梦或不是梦。这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看你自己会有印象的,然后你自己的思想理智会解释这些印象为“我这个人活在我的世界之中”。这就是故事化了,把无限的自己解释为就是这样的情况了。
对,做梦的时候,你就在那里,因为你就是梦,并非你之外生出来了一个称为“梦”的场景。你自己就是意识能量,意识能量可以反应出类似梦一般的感觉。
【问】:您说,"我"和"你"不存在,只有"它"即自己存在,我永远无法进到别人经验里,因为经验到了也就是我自己的经验,不会超出自己。 不过我还是在白天这个更深的"梦"里疑惑关于"别人"的自己,您似乎文章里说不要设想别人的经验。但是我觉得既然我是个幻觉的存在,而我有所谓梦经验,那我见到的每个人也都有个自己,和我怎么是同一个自己呢?虽然我看到的他们的身体是我的能量印象,可是他们的梦经验,怎么表达呢,我永远无法确定,怎么能说是我自己That呢?"您"的存在和"我"的存在怎么是同一个呢?我们既然永远无法确定彼此真的在,也不能否认啊。我是很信"别人"也在,也有自己的世界。 如果别人在,那怎么能说是同一个自己呢?
【答】:No, 你不是幻觉存在。思想理智把“我感”解释为有一个“我这样的人”活在这里,这样的解释定性才是幻觉,“我感”不是幻觉,而是能量体验而已,认定“我感”之中装有“我这个人”才是幻觉假设。经验体验不是幻觉,但是把经验体验解释成为实在发生的故事情节,当真定性有“我这个人活在我的世界”之中了,这样的当真定性才是幻觉。
这里没有一个“你这个人”见到了“其他人”,可以说这里有觉知效应,但觉知效应并非出自于“你这个人”的觉知,而是反过来,觉知效应中貌似出有”你这个人“的印象来了,觉知中貌似出有“其他人”的印象来了。这些印象都是非个人的觉知效应中貌似出来的空性印象。并非真有“你这个人”和“其他人”,只能说有觉知效应。
觉知是同一个,在这非个人的觉知效应中貌似出来有“ 你这个人”和“其他人”的同步能量印象,却不真的意味着有独立存在的“你这个人”和“其他人”存在。就像昨晚梦中没有“梦你”和“梦别人”独立存在,却不否认体验过貌似有我和别人的感觉效应一样。
你问:虽然我看到的他们的身体是我的能量印象,可是他们的梦经验,怎么表达呢?我永远无法确定。
你能确定这是“他们”吗?就像昨晚梦中你无法确定梦里的“他们”就是实在的他们这些人独立存在一样,当下此刻的“他们”真的就是你认为的“他们这些人”吗?无法确定!对于你来说,这所谓的“他们”仅仅是光线,色彩,色差,晃动的印象而已,是思想理智假定这些光影就是“他们这些人”了,然后假定出他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意识了。NO,你是无法做这样的确定的。
你不需要表达他们的梦经验,你只要发现这里只有你自己的能量效应,这就够了。所谓的“他们的经验”依然还是你自己的经验,如果没有你自己的经验体验,怎能还有“他们的经验”呢?是不是在他们出现之前,必须你自己已经在了?这就是绝对的“自在”了。因为你自己的“在”,一切都相应地“在”了。一切的“在”就是你自己的“在”,是同一个《在》,英文说:BEING。很多人怕死,因为怕死了以后自己离开了,世界还继续独立于自己而在,误以为“世界抛下俺不管了”,这是幻觉假设。如果你不在了就没有任何其他在了,没有任何情况会抛下你而独立存在,因为唯一的在就是你自己的在。当你发现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害怕和遗憾就变成了荒谬可笑的玩笑了。
你问:“我们既然永远无法确定彼此真的在,也不能否认啊。我是很信"别人"也在,也有自己的世界。 如果别人在,那怎么能说是同一个自己呢?”
是的,你无法否认“别人的在”在思想感觉上看似是真实的,你只能证明你自己的“在”先于其他一切的在。这样的证明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证明,也不是心理意义上的证明,而是不需要费力的自我发现。你自己的在是甩都甩不掉的基本存在感,那么,其他人的在不就是你自己的在吗?哪里还有两个不同的在。当你落入昏迷之中,那么就无法确定自己的“在”了,还能确定有“世界宇宙“的在?还能确定有一切其他的”在“吗?无法确定了。即使当下此刻醒着,你也无法确定任何情况是成立的,你只能感受到光,色,光线差异,色彩差异,但是你就是无法真正确定它们是任何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无限无法确定》。连《无限无法确定》这句话本身都无法确定成立。
即便你假设有”其他人的在“,但是这样的假设必须建立在你自己的“在”之上。你自己的在才是先决条件。没有你自己的在就不可能有一切的在,那么,你自己的在是什么呢?好好品味一下吧。所以,我不断地把你拉回你自己。当你明白了你自己,那么一切都明白了。“其他人”就不是其他人了,“世界宇宙”就不是世界宇宙了,而是你自己了。
并非你自己先明白,然后去帮助其他人明白。你会发现这样的逻辑荒谬绝伦。但是当你误以为自己就是渺小的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帮助他人明白是有意义的事情。
【问】:昨天看到一个在天桥上乞讨的人,他只要现金,而我没有,但我想支持到他就把一包薯片想给他,没想到他声音不友好的说: 不要,拿走,我不吃。 于是我又很尴尬的拿走薯片。边走还边思考他的感受,想法,他的因缘果报啥的。在不远处站立了一会儿,想是否找地方给他兑换点纸币。又一回头,他似乎在往我这个方向看。我和他,怎么说呢,我们是同一个自己的梦幻吗?他那里也有That自己所具备的一切吧? 还有呀,我就不是唯一的了,我身边每个貌似的人也都是一个和我平等的that,拥有和我一样的力量,那就像公约数一样,我还是要考虑别人呀,怎么自由呢?
【答】:不要去分析别人的感受想法,而是集中到你自己上,看看什么是你要施舍的动机?你认为“他是一个需要施舍的可怜人”,这才是基本的思想理智上的假设出来的情况,这样的假设是实在情况吗?你能确定吗?你不能。就像昨晚梦中你无法确定梦中看似存在的乞丐就是独立存在的乞丐那回事。当然了,你可以给他钱,也可以给他其他东西,这不重要。身体就是意识能量本身,身体会自发自动地做出某些动作,或帮助,或不帮助,都是同样价值的,不会因为身体帮助了就创造了更高的价值了,也不会因为没有帮助就减少价值。你明白在经验中的一切都是无限总能量,同一个总能量的自发自动。有时候看似这样,有时候看似那样,其实是无限的《大相同》。察觉你自己的思想理智上的定性解释才是关键,而不是猜想那位乞丐的想法。
你说:“我们是同一个自己的梦幻吗?他那里也有That自己所具备的一切吧? 还有呀,我就不是唯一的了,我身边每个貌似的人也都是一个和我平等的that,拥有和我一样的力量,那就像公约数一样,我还是要考虑别人呀,怎么自由呢?”
NO, 这里没有“我们”这回事,这是同一个自己的总能量。就像电影中的看似存在的100个人真的就是实在的100个人活在电影之中吗?不是,电影中一个人都没有,电影就是光电效应,这光电效应就是我说的非个人的《自己》或《自己能量》。
你的问题源自于把“自己”看成了经验之中的“人形”的自己了,认为有一个“我这个人的自己”装在人形的能量印象之中了。不是这回事,人形之中不装有任何的“人”。不但在你自己的身体之中不装有称为“我”的人,在其他人的身体之中不真装有实在的”其他人“。
你看看,在你的问题中你提到“每个貌似的人”。既然这是“貌似”的,就不是实在的,就像昨晚梦中的”人“是貌似的,而不是实在的人一样。所以,虽然你用的词汇用对了,但是你还没有深刻明白为什么要说“貌似”或“看似”这样的词汇。
既然一切人形都是貌似的能量印象,除了是印象外什么都不是,既然一切看似的“身体”都是貌似的印象,那么,还有“和我平等的THAT”这个逻辑吗?连“平等”这个词都失去了意义,因为“平等”这个词是假设有很多东西实际存在的逻辑基础上的。既然根本没有一样东西独立存在,怎能说“平等”呢?当你超越了”分离“和”平等“这对概念了,你就差不多明白了。
NO, 虽然看似这里有很多“其他人”,但是这仅仅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就像梦里看似有很多梦里的其他人,却不是实在的其他人,而是你自己的意识能量印象。也就是说是你自己的意识光芒投射出来的空性印象。没有任何人拥有任何力量,一切力量都是无限超越“人“的自己的固有力量。当你把你自己看成是经验中的”人“,当你把”别人“看成是经验中的别人,在这样看法下,怎能感受到自由呢?
【问】:还有关于男朋友,昨天"我"又因为感觉不到他的关心与在乎就想和他分开,可是又下不了决心,害怕失去,害怕爱别离,舍不得,又爱又恨的。对了,之前我居然看到他在社交APP上和别人聊一些很"不堪"的内容,我当时不能接受,后来因为想到一切都是自己,一切都只是能量震荡,好像善恶就没那么刺痛我,所以我还是和他交往着。 关于这个发生,我的问题是,善恶我可以选择不去分辨吗? 我是不是在纵容? 我是不是要果断一点,这段缘分不了的话,是否会影响我遇到更合适的"人"?
【答】:不等于说明白一切都是自己就不可以和经验中的“男朋友”分开了。如果受不了当然可以分开的。如果有舒服感觉也可以不分开。但这些动作依然是无限总能量在自发自动,并非由“你这人”和“他这个人”控制的。所以,看情况了,分开来可以,不分开来也可以,如果实在不舒服的厉害了,身体会自发自动地分开的。一般人以为决定是思想理智做的,其实不是,在思想理智做决定之前你的身体已经知道了该怎么办了,因为你的身体就是无限智慧总能量貌似出来的能量印象,它无比的聪明,比思想理智要聪明多了,思想理智不是驱动力。经验中发生的事情身体都会自发自动的处理的,不需要担心。顺其自然。当你明白了你自己的无限开放,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安宁,分开或不分开完全不影响这样的安宁,身体在适当的时候会自发自动处理的,你会察觉到这样的自发自动的。这就是吸引力和自信。奇迹会发生的。
你问:“我的问题是,善恶我可以选择不去分辨吗? 我是不是在纵容? 我是不是要果断一点,这段缘分不了的话,是否会影响我遇到更合适的"人"?
这比你想象的要无限微妙。在经验范畴当然可以选择善恶的,但是同时,注意,同时你会明白看似的“善恶选择”其实就像昨晚梦里的善恶选择一样是完全空性的,看似发生了,等于没有发生一样。你会允许身体去按照经验范畴的普通逻辑看似地选择善恶的同时明白一切都是总能量的自发自动,善不是实在的善,恶不是实在的恶,选择也不是实在的选择,完全就像梦幻情节一样的飘过。看似做选择了,选择了之后没有任何纠结,即使出现了纠结,连纠结都是OK的,不当真了,这就是连”当真“都不当真的奇妙。佛教经典中提到“不寐因果”,是差不多的意思。你不刻意否定经验中的因果关系的同时对因果关系是“不寐”的,不寐就是不当真不在乎的意思,就是看一切因果关系为空性的意思。所以,你可以尽管做选择尽管避开不方便的情况的同时,完全不妨碍你不当真认定有实在的善有实在的恶。
我从来没有说在经验范畴中善恶不分。不要担心,你是不会故意伤害别人的,你是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不当真,把看似的”善“不真认定为善,把看似的”恶“不真认定为恶,立场的坚持没有了。你明白一切的动作都是你自己无限能量的自发自动。即使有时候出现了看似的错误行为,也依然是无对无错的自发自动。当你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的自发自动就会越来越深刻明白了,那么你的一举一动都是OK的,正确的。无限总能量的自发运作是没有“犯错”这回事的。
所以,善,不是因为你的意愿刻意做出来的,刻意营造的善不是真善。真正的“善”就是你明白了你自己,你明白了当下此刻什么都不是而是你自己,这样的发现才是真正的“善”。自己对自己的一切动作不可能不是善的。同样,这样的发现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片面地认为自己是一个人去爱另一个人这样的肤浅理解上的爱。
你问:“我是不是要果断一点,这段缘分不了的话,是否会影响我遇到更合适的"人"?
如果实在仍受不了了,你的身体就会自然而然和那个身体分手的,看似是分离的你的身体和他的身体,其实不是实在的分离,而是无限智慧总能量的同一同步显现效应。身体不真的是身体这样的实体物质而是无限智慧总能量本身,身体会自动地做出选择的,这个身体的形象跟那个身体的形象是分手还是不分手往往在思想理智下决定之前就已经做选择了,不是“你这个人”的选择,也不真是“你的思想念头”的选择,而是无限智慧总能量自发自动的选择,虽然一切发生看似偶然,其实必然。所以不必担心,让身体自发自动做选择吧,身体的选择不真出自于“身体”这块肉体,而是无限总能量的整体效应。请注意到:忍受不了和因此的分开,这看似是有因果关系的,其实是同一个能量的同一同步自发自动,并非实在的有因果逻辑。
【问】:想请问先生是否对中国古代圣贤多少有些了解,我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比如说,阳明先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也是开悟了的,开悟了就不是一个人的开悟,那圣贤,佛,耶稣……他们之间是……还是他们没有之间这一说,我不太能问清楚,但是其实还是觉得他们是不同的,是貌似的不同吗?他们是同一个? that的显现吗?他们现在在哪里,无处不在吗?在我之中吗?最后一个"在我之中"吗?觉得自己好自大呀。如果没有我,确实没有这一切概念的存在,没有这些疑问的存在,然而怎么能说他们是我的显现呢?他们不是有自己的显现,有自己的功德吗?
【答】:你的这些问题,还是围绕着思想理智上假设出有“他们”和“他们之间”这回事。不要分析“他们”和“他们之间”,而是看看当下此刻你自己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在都是因为你自己的在而在的,没有你自己的在能有他们的在吗?假如你不在这里,哪里还有佛,耶稣,明亮先生,阳明先生?只是因为你自己的在才有他们的在,所以他们的在就是你自己的在。这里没有“之间”这回事,因为这里没有两样东西,“之间”的逻辑就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假设。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自在”,也就是释迦牟尼说的《本然自性》。释迦牟尼的最关键道理就是三个字:观自在。他不要你去关心别人或他们的事情,而是好好地察觉一下当下此刻你自己到底是什么。
你问:但是其实还是觉得他们是不同的,是貌似的不同吗?他们是同一个? that的显现吗?
当然了,在感觉印象上肯定是感觉到“不同”的,但是这“不同”的感觉发生在哪里?发生在你自己的意识场之中,你自己的意识场就是你自己的“在”,而不是和其他人共有的意识场。就像昨晚梦境意识场那样,你能说昨晚梦境意识场是和梦里的100个人分享的意识场吗?不能这样说!因为梦里的“你”和梦里的其他100个人都是你自己的意识场,梦里不真有“你”和“其他100个人”,整个梦意识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梦意识,不是两样分开的东西。
所以,“不同”仅仅是一种空性的感觉,不真意味着有很多“不同的东西或物体”存在。这里只有你自己,这里只有无限超越一切的你自己,同时却不妨碍感受到“不同”和“变化无常“的感觉,这些感觉是空性的,你自己无限大于多于不同于任何感觉和所感觉到对象,所以不要把感觉当真了。
在这里,我要不厌其烦地强调:感觉本身是实在的,感觉本身就是你自己的智慧能量效应。但是感觉出来的结论或解释内容是思想理智附加上去的结论或解释内容,这些结论或解释内容才是幻觉。比如说吧,你自己不是幻觉,但是思想理智 把你自己解释成为一个装在某个身体里面的小小的人和“我”,这样的解释结论才是幻觉。
看似的不同,其实等同于是《大相同》,却不妨碍看似或感觉到不同。或者说,《大相同》总是看似出无限的不同和差异的形象来,却没有实在的不同和差异。这就是《空也是色》的奇迹。并非有一个“空”和“色”的情况在对立,并非有一个差异的情况和一个大相同的情况对立起来。没有这样的矛盾的。
那些佛,耶稣,圣贤,王阳明,老子,庄子,是不是你当下此刻直接的经验体验?不是的!他们都是听来的或读到的信息,他们都是思想理智提供的历史叙述或宗教叙述而已,不是你当下此刻直接的经验体验。只有直接品味当下此刻你自己直接的赤裸裸的经验体验,才有可能发现你自己的伟大秘密。不要关心那些听来的佛啊,耶稣啊,圣贤啊,老子这类的故事传说,而是集中到你自己直接的赤裸裸的经验体验上,看看到底当下此刻是什么?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就算你听到了佛,耶稣,圣贤这些概念故事,他们不真的发生在千年前的历史上,这些故事叙述依然是当下此刻思想理智效应叙述给你的情况,思想理智的运作或叙述不可能发生在昨天或未来,只能发生在当下此刻。所以,就在当下此刻你就可以清晰地察觉到了思想理智叙述的内容,察觉到了就等于超越了思想理智叙述出来的情况,发现思想理智叙述出来的情况是非常片面的概念描述。关键是察觉到思想理智的叙述依然发生在没有时间没有距离的当下此刻,就这样,你不再关心思想理智叙述出来的内容,而是可以直接品味思想理智作为无限自己的能量效应的脉动或震荡。
【问】:我有位我尊敬的老师,他也说自己悟到一切是空性的,而且说每个人有无限可能。很用心支持每个人成长突破,"致良知"。 先生怎么理解良知呢?是that吗? 阳明先生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圣贤在世间传授的道理都是为了我们生活的更美好吧?可是这样也算是改梦吗?还是说不执着,这样善的追求也是好的吧?
【答】:我不知道什么是“良知”这个概念,那是王阳明编织出来的方便概念。也许说的就是我说的《明白》吧,他说的“良知”可能有他的其他意思,只能去问他了。但是我是不用“知”这个名称概念的,因为“知道”这个概念太容易被误解为思想理智上的理解,这不是思想理智上的理解,《明白》不是一种可以学习得来的知识,而是类似于直觉。《明白》是超越理性知识的自己明白自己。
无善无恶心之体:意思就是你自己作为无限开放的能量本身是无限超越“善”和“恶”这对概念的,或者说,“善”或“恶”概念仅仅是思想理智范畴的片面局限的概念立场,其实不真成立。
有善有恶意之动:意思就是,在“意识”或“思想理智效应”中把无限不是善不是恶的自己局限片面地解释成为有善有恶的分别了。这样的局限片面解释不真的会无中生有地形成了实在的善恶区分,而是幻觉出了善恶区分。注意,善恶分别是思想理智范畴的幻觉立场。
他说的“意之动”就是思想理智的运作机制,或者说就是参照系统运作机制在运作的意思,而无限智慧能量并无可以确定的参照系统或参照物。
知善知恶是良知: 我不清楚 “良知”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什么,这个用词是很容易被误解的。还是按照我的说法吧,思想理智范畴的善恶分别是可以明显地察觉到的,你可以清晰地察觉到思想理智在判断这是好的那是坏的,也许这就是他说的“良知”吧,注意,关键是察觉到善恶分别这样的思想理智运作机制,而不是当真相信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察觉不是知识积累意义上的知道,这就是为什么他说是“良知”并非普通的知道。察觉就是你自己能量上固有的察觉能力,固有的就是不需要特别通过学习来获取的能力。当你察觉到了思想理智的分辨运作,就等于已经超越了思想理智定性出来的善恶概念区分了。察觉即是超越。这就是释迦牟尼说的: 知幻即离。
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不清楚 “格物”这个概念含义的含义是什么。我不想去猜测他的意思,但是可以按照我的说法说一下。如果你真认为这是善,那么你就定义你的行为是“为善”了。其实,一切行为都是无限总能量的自发自动,并非有善或恶的概念标签,只不过思想理智这样去定性而已,思想理智的定性相当于梦幻里面的定性定义,不真成立。所以,不真有什么善可以为,也不真有什么恶可以去除,这些都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类似昨晚梦里面的故事情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社会上公认的恶人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善事,比如当初希特勒就认为他的思想主义就是不可质疑正确的,是为德国人民做的善事。不同的人的善恶概念标准不同,无法确定有稳定的参照系统。如果有人要追求绝对的善恶标准,那就等于钻入了思想理智的死胡同中不可自拔了。某人的恶就是另外一个人的善,某人的善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恶,争论不休。看看宗教纷争吧,不同宗教的善恶标准不同,看看社会制度吧,不同社会制度的善恶标准不同,纷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有时候矛盾无法调和就导致血战,大家都说为了正义而战,你说荒谬吗?
你问:“圣贤在世间传授的道理都是为了我们生活的更美好吧?
不是!不是!他们说的道理就是要你发现这不是“我”也不是“我们”也不是“生活”,这是称为自己的无限开放自由的智慧能量,他们指出的是:这是早已经是的大圆满,没有更好这回事。如果有“更好”这回事,言下之意就是认为当下此刻不够好了,这样的认识定性是荒谬绝伦的幻觉认知。这从来不是“你这个人”也从来不是“你的生活”,怎能有更好这回事?这是你自己自然而然的固有完美。
不是为了改梦,因为这连“梦”都不是,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我常常用梦来形象比喻,让你发现当下此刻是类似梦一般的空性。这不真的可以定义为“梦”这回事。这是什么?不知道,无法定义,但是我明白这是超越定性超越概括的自己。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因为这不是问题。根本没有问题,怎么需要改变呢?它会自发自动地骚动,这是无任何驱动的骚定,改变的欲望都是幻觉欲望。
【问】:本来无我,“我”感觉到有我以及我的贪嗔痴对“我”就是有我,对“本然无我”贪嗔痴即是无我,现在学非二元很容易层次混淆的,美其名曰:“有我即是无我”
【答】:“贪嗔痴“是世俗佛教说的概念。我这里说的是ATI YOGA,远远超越世俗宗教范畴。但是ATI YOGA不适合不太成熟的一般人。ATI YOGA从能量上看自己,无限超越“我这个人”的范畴,所以我们不谈个人缺陷,不谈个人概念范畴的贪嗔痴。当你超越了“个人”,就等于超越了“贪嗔痴”这些概念,一切看似的发生都是无限总能量的自发自动了,没有任何人在这里负责了。ATI YOGA强调的是超越幻觉认知定性而不是改善现状。但是请注意这样的道理不适合对成熟度不高的一般人说,因为如果思想理智上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当然是要负责的。否则的话,一边依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小的人,然后这个小小的人自称不再负责了,这就等于给三岁孩子一把机关枪胡乱扫射,乱套了。
【问】:我感是无我,我执取也是无我,无论我的情绪执念多深也是无我的,那是对“佛性”“般若”“非二元”层面讲的,没有深刻“证到”“有我即是无我”那么“有我就是有我”
【答】:注意,这不是“有我”和“无我”的对立斗争。注意,这也不是“有二”和“非二”的对立斗争。但是大部分敏感度不高的人会在这样的思想理智概念范畴选边站队,好像选择了“无我”和“非二元”就成功了,好像坚持“无我和非二元”的立场越坚决彻底就越明白了,NO,完全不是这回事!让我再说一遍:完全不是你认为的这回事。关键不是在两个对立面之间选一面站队,而是彻底超越任何对立面,“有我”?OK,空性的,“无我”?OK,空性的,某刻你会突然发现根本不在意“有我”还是“无我”,某刻你会根本不在乎“有二”还是“非二”,根本没有可以坚持的彻底绝对的立场。这样,你就开始品味到你自己的无限神奇了。
当然,上述这些话对于你来说可能是费解的,因为往往解读上述这段话的是思想理智效应。思想理智总是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结论:1)无我即是无我 2) 有我即是有我,3)无我即是有我,4)有我即是无我。
这四种说法都是不真成立的概念陈述。只不过思想理智会不自觉地喜欢在这些选项中选择。但是无限自己会察觉到思想理智的运作,察觉到了就等于超越了这些思想理智的选择运作。超越了思想理智范畴的诸多概念,我们就不关心“有我”还是“无我”了,我们明白了一切都是同一个自己,无其他,连“我”或“二”这个字都不必要说了,
你看看释迦牟尼最原始的经文,他可从来没有强调“非二元”,而是后来的人们把释迦牟尼的道理理解为“不二法门”这样的概念描述,往往充斥了误解。
释迦牟尼所说的就是似是而非的句子,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中无色。思想理智能理解吗?思想理智肯定理解不了,因为这是不符合思想理智的逻辑合理性的。
释迦牟尼所说的就是:非二,也非非二。非我,也非非我。
然后思想理智就纳闷了,到底是“有二”还是“无二”呢?都不是!都不是!思想理智是无法想通的,但是你是可以明白的,因为你不需要思想理智的帮助就会明白你自己的。你自己无限超越思想理智效应。你自己被思想理智要厉害无限倍。
【问】:这就是为什么佛教上千年各祖师总讲某类人“文字禅”“口谈般若”“无修证”的良苦用心,非二元这里只是讲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本然无我,但从不涉及我感“体验”上针对执取“有我”的消除,悟性不够深入“本然无我”并不能淡化我感“体验”和粗糙我感能量的“束缚”,所以无数“修行人”就是在践行这些“自净其意”,并非他们不明白“非二元”实相
【答】:对!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本然无我。就是我说的,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无限总能量的自发自动,没有对,没有错,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而且这里没有某个“者”在驱动,也没有某个“者”可以负责或控制。如果有驱动或控制这回事,我就不说“自发自动”了,而是说某某上帝在驱动了。
关于“淡化”,哪里有淡化的需要?当你发现一切的作为都是自发自动的,就如昨晚梦里故事的自发自动,感觉上可以很强烈,那就是空性的强烈感觉,没有需要经验体验的“淡化”的要求。但是对于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故事情节的当真和在乎会逐渐淡化的,也就是说,依附和排斥会逐渐淡化了,而不是经验感觉上需要淡化。
【问】:正如身体有一种虚弱不调和的感觉,自净其义如同调理保养,这身体体验感也是幻,这个兔角无需除吗,咋讲的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Lol],讲修行就是“修”的这个,就是“身心感受层次”,就是佛法讲的“报身”,非关“法身”,法身圆满无缺也就是非二元反复讲的这个“东西”
正如明白非二元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锻炼锻炼,能说这些体验都是幻,没必要搞这些吗,“修行”也是同理,身心是一个复杂的机器由于过去熏染累积了很多“负能量”,静坐持咒念佛制心一处净化会让这个身心系统更愉悦,这怎能说是除妄想求真呢
【答】:“身体虚弱不调和”就像昨晚梦中的身体虚弱不调和一样是完全空性的印象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去看看医生吃吃药,或出去旅游一下放松一下都是可以的,或待在家里调养身体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无论日常生活中具体做什么都不妨碍你察觉到这一切都犹如梦幻一样的空性。察觉到空性的同时不妨碍在故事情节层面采取任何行为去处理身体的事情,你同时也察觉到了“处理”也不是出自于“你这个人”的处理,而是无限意识能量在自发自动地处理,也就是说,是身体自己在照顾身体自己。因为身体也是无限总能量的印象,无限总能量当然可以自发自动地处理好一切事情的,作为无限总能量本身,身体比你想象的要聪明无限倍,不需要“你这个人”的担心。
任何体验不是幻觉。什么是幻觉?比如说当思想理智把体验到的情况当成是“实在的身体”了,这样的定论才是幻觉。身体不舒服这样的感觉就是空性的感觉而已,不是幻觉,但是当思想理智真的认为“有一个身体“这样的实体物体遭受到”不舒服“的待遇了,这样的定性才是幻觉。所以,并非可以概括地说一切都说幻觉。这是社会上人们普遍的误解。
真正的”修行“不是你这个人的修行,也不是身体去修行,而是发现一切都是空性的能量印象,身体是空性的能量印象,”你感”或“我感”也是空性的能量印象,并非某个人在时间之中修行,而是发现“人”和“时空“通通都是空性的犹如梦幻一样的空性秀。这样才是修行了。
如果你假设自己是一个人去修行,那么修来修去都在梦幻里面修,行来行去都在梦幻故事里面行。“人的修行”这样的逻辑恰恰就是最基本的幻觉认知。但是不要担心,你可以从这样的假设开始,然后某刻你会找不到那个“人”的,然后你会突然发现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无限智慧总能量的自发自动。
你说:“身心是一个复杂的机器由于过去熏染累积了很多“负能量”,静坐持咒念佛制心一处净化会让这个身心系统更愉悦,这怎能说是除妄想求真呢”
NO, NO,“身心”什么都不是,这里没有实在的“身”也没有实在的“心”,也没有实在的“我“存在于”我感“之中。这类似于昨晚的梦幻泡影中看似发生的情节,完全空性。看似有,其实抓不住摸不着的。
看似复杂的机器不是真复杂不是真机器,而是看似出来的空性能量印象,就像看一场电影一样,电影中的描述的复杂情况通通不是实在的复杂情况,而是光电投射的效应。
空性的“身”和空性的“心”是不可能积累“负能量”的。这是不可能的。一切能量都是无限自己的神圣能量效应,而不是负能量,也不是身和心。如果你陷入这些世俗肤浅的宗教教条就很难听明白我在说什么了。NO, 不是让”身心系统愉悦“,哪里有实在的身心这样的系统存在啊?愉悦会有的,这是无限自己在能量上的放松。去他妈的“身”和“心”,你自己无限超越这些个体局限的幻觉定性,你自己无限超越”身“,你自己无限超越“心”。“身心”概念是思想理智效应编织出来的幻觉概念。你不需要”身心“怎样怎样,就已经是绝对无条件的愉悦了,因为你发现了你自己的无限开放了。
这样的提问代表了普通佛教徒的普遍理解情况。
【问】:怎样才能发现这一切犹如梦幻一样的是空性的,难道不是有目的的去修为才能发现这一切都是空性吗?
【答】:怎样才能发现?我无法告诉你“怎样”,因为没有既定的套路。就像我无法告诉你“怎样从梦中醒来”一样。能量敏感度提高了,就自然明白了。
【问】:比如你信鬼,就可能见鬼。意识就是你自己 你当真什么,什么就貌似成“真”的反馈给你。 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说我信有钱,钱就会反馈回来呢?看到这段文字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帮忙解答一下哈
【答】:是的。如果你追求钱,确实会有时候钱到手了。但是如果你对钱当真了,那么到了手的钱也会丢失,然后就会因为对钱的执迷当真而痛苦。但是如果你深刻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能量貌似出来景象,不担心有钱没钱,反正明白一切都是自己,连“钱”都是自己。当你完全放心安心了,那么什么奇迹都会发生,该来钱的时候钱就会自动变出来,何止钱了,什么都可能发生。
耶稣说过:如果你敲门,门会开。如果你要什么,什么确实会出现,但是如果你执迷于所要的东西,那么意识能量就会跟你玩游戏了,到手的东西都会消失,然后你继续追求,追求到了,然后又会消失,这样就等于落入了执迷的循环之中而痛苦非凡。我不是说你不可以追求,在某刻你会超越追求的,因为一切都是自己,深刻明白自己的无条件充实圆满。
【问】:既然都是无限的我自发自动的演绎,哪有麻烦,哪有问题,哪有需要解决的存在!!!就跟着玩,随心自在的玩转剧情,管它是什么,都一样!
所以连「麻烦」都不是麻烦,无法确定,连「解决」都不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同步呈现的,哈哈哈哈,「语言」已经尽力了
【答】:是的,麻烦自动升起,然后解决自动出来了,看似麻烦被解决了。其实这是同一同步的能量效应,不是两件分开的事情。看似有因有果,其实不真是因果关系。
【问】:很多老师都说要充分感受你的感受,要去接纳……”,我也有被指导尝试穿越过那些感受去看看怎么样,尤其是我抗拒一些诸如恐惧、反感等等小我思维逻辑判定而做出强烈反应时,老师会说不要动,不要行动,看着它,受着……,接纳它,一段时间之后会如何,当然它慢慢消失了不见了过去了,(恐惧,反感等),思维逻辑说:看,空性的吧![偷笑],关键“不要动很难”
【答】:不是“不要动”,而是允许一切的“动”,发现一切的“动”或“反应”都是无限总能量的自发自动,而不是“你这个人的动作”。比如麻烦来了,思想念头肯定升起来抱怨了,然后身体会做出某些相应的对付动作,你察觉到了麻烦的升起是自发自动的,你察觉到了思想念头的升起是自发自动,你察觉到了身体的反应也是自发自动的,从麻烦,到念头,到身体的反应其实是无限自己的能量的同一同步的自发自动,而不是好几个分开的因果关系事件,也就是说你察觉到这是同一个总事件,这个事件就是“你自己”!这件事件是完全自发自动的,没有对没有错,就像突然刮起一阵风那样没有对没有错,完全自然的自发自动。无论念头叙述什么,无论身体的反应是什么,这一切终将隐退,取而代之的下个总能量的自发自动的能量脉动。你不要把你自己定位于这看似的能量脉动中的一个渺小的环节,而是把你自己看成是整个能量脉动本身,也就是说,麻烦是自己,念头是自己,身体的应对还是自己,而不是把麻烦当成外面的威胁,只把念头和身体的动作当成自己,这样就片面局限了。
如果仅仅是保持“不要动”,依然还是假设了你自己是那具“不可以动”的身体或思想念头,这样就局限片面了。无限能量当然会自发自动的,怎能控制某个情况“不要动”呢?一切控制的欲望源自于思想理智上的片面认知。
【问】:看了明亮先生的文章,我不禁想起六祖慧能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见本来面目。还有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彻悟时说的第一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一通百通!
【答】:是的,都是一个意思,说法不同而已。比如当我说“自发自动”,和我说“完全空性”,和我说“一切皆自己”,这三种说法看似不同,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当你深刻明白了“自发自动”,就等于明白了“完全空性”,就等于明白了“一切皆自己”,这不是三件不同的事情。
【问】:当我们以为只有感受那个感受才能释放掉它时,如果说只是感觉那个感受,我觉得挺好的,但有一个释放的目标出现了,就是思想在定性(把紧张当真了),非如此不可,原来的无限被限制,原本自由被障碍!
【答】:对,你察觉到了这样的隐性思想假设:认为有东西或情况需要释放。并非先察觉然后下一个动作是释放,而是察觉就是释放了。没有任何负面的东西或负面的情况需要释放掉你才能轻松解放。而是发现“负面的东西”或“负面的情况”恰恰就是思想理智假设出来的幻觉东西或幻觉情况,其实没有这样的东西或情况在这里,根本没有什么需要释放出去。比如说当你感受“烦恼”的时候,思想理智假设有“烦恼”这个情况需要释放出去,其实不是,“烦恼”恰恰就是思想理智对某种情况的定性的反应,因为思想理智认为某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却发生了,所以就反应成“烦恼”了,但你察觉到没有任何情况不应该发生,一切发生都是神圣的能量自发自动,自发自动都是OK的,那么,这“负面情况”就不是负面情况了,相应的“烦恼”反应就不可立了,也就是没有情况需要释放了。
你说的很好。关键是察觉“负面情况”不是所定性为的负面情况,完全不是所定性出来的情况。那么“烦恼”也不是所定性出来的情况。既然根本不是所定性出来的情况,那么还有什么需要释放掉呢?反之,如果你要把负面情况释放掉,或把烦恼释放掉,就等于还认定负面情况是成立的,就等于还认定烦恼是成立的。其实它们通通不成立。
【问】:社会上教导我们要往上爬,争取好生活才会没烦恼,所以当有困难苦恼时,就会觉得是失败的,因为跟父母社会教导的逻辑不同,这也是很有趣的
【答】:可以爬的。能买大房子住,为什么不可以?能吃到好吃的东西为什么不吃?能赚到钱为什么不赚?一切都是OK的,只不过不要偏执地认为某个情况是必须的,不要偏执地认为某个行为是必须的,没有绝对必须的,也没有绝对不可以做的。
买大房子住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无限自己的总能量。“大房子”不是实在的大房子,“住”不是实在的住。吃好吃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无限自己的总能量。所吃的不是东西而是能量印象。赚钱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无限自己的总能量,都是TA的自发自动,没有错误。但是如果偏执地假设“你这个人必须住上大房子才幸福”这样就当真了。如果偏执地假设“我这个人必须赚到多少钱的份额才算成功幸福“,这样的条件设定就是幻觉当真了。并不是说身体不可以去赚钱。很多社会上流行的理解是误解,导致了很多信男信女们认为只要过清苦的生活就会离大彻大悟近一点,这是误解。
所以这是微妙的,并非赚钱是错误,当把“赚钱”当成了“我这个人”的目标和意义了,这样的认知定性会产生偏执苦恼。当你发现连“钱”和“赚”都是无限智慧总能量自发自动貌似出来的,那么无论赚多少钱,或赚得到钱,或赚不到钱,都是无限总能量的神圣的貌似出来印象,和“我这个人”无关,和《明白》无关,那么就轻松了。
【问】:先生这样讲就明白了,一直不太理解到底能否追求,只要是不偏执就好了
【答】:对,但是,思想理智上常常会为“赚钱”或“财富”建立各种要求和条件,你能察觉到这些思想理智上建立起来的要求吗?察觉到了就等于超越了这些条件和要求。
比如说吧,这个被称为“明亮先生”的身体也是赚钱的,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但是我没有设立任何要求和条件,能赚到就赚,不能赚到也OK。“赚”是身体的自发自动,钱汇进来也是自发自动的。这不是“明亮先生在赚钱”,而是自发自动的能量效应。
当你放下了“我赚钱”这样的理性假设,那么,身体就自由了,反而钱不少赚,哈哈。
【问】:明白了,我是有点偏执,一直希望从修行中获得好处,例如生活更安稳,希望能变得趋吉避凶
【答】:这当下此刻已经是《大圆满》,既然已经是大圆满,怎能还能榨出“好处”来?只不过思想理智看不出这是大圆满,思想理智假定这是“不圆满”,思想理智的假定都是梦幻假定。
【问】:思想理智的不圆满,才能让思想理智忙呀!
【答】:思想理智假定的不圆满就是幻觉不圆满,其实这是绝对无条件的大圆满。
记得我说过,绝对的大圆满总是通过思想理智貌似出“不圆满”的幻象来,察觉这样的忽悠就不上当了
【问】:我以前专注修行,不太考虑谈恋爱,修行永远是第一位的。 两个月前,关于这个事情问了明亮先生,先生说,谈恋爱不影响自己明白自己,有时机谈恋爱就谈。
记得你说,当一个花花公子,每天花天酒地,和不同的女性谈恋爱,这个情况,和不谈恋爱,一门心思看修行的文章,是大相同。 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是“在”,是无限总能量。
【答】:经验中做什么都是OK的,只不过不要纠结结果如何。谈恋爱当然可以,缘分到了会有结果,缘分不到也许没有结果,或被拒绝,都是可能的,一切随缘。但是,你可以察觉到是不是思想理智上对结果有要求?好结果就高兴,没有达到结果就烦恼了?
【问】有个女孩子很漂亮,也许是“我没有处理好”,导致不太可能了,我就有点遗憾,也有点放不下。那天天气阴霾,还下雨。吃饭的环境嘈杂,我表达的很笨拙,反正就是很不顺利的感觉。
【答】:记得,有缘的那位甩都甩不掉的。没有缘分的那位,硬拉都拉不来。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泰然处之,如果被拒绝了就产生了怨恨的情绪,女方非常敏感会敏感到的,毕竟,整个意识场都是自己,你的内心不安和无自信,对方会感觉到的,女方都是希望找有自信的人的。
【问】:我感觉再也碰不到那么漂亮的女孩子了,虽然我知道继续往前走,只能再去和新的女孩子认识,但还是有些遗憾,放不下。
【答】:可以理解。但不要这样解释,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能量反应,对方,其实就是因为你的“在”而在的。可以去追求,大胆追求,但是对于结果不要介意,这个态度适合于一切事情。有时候,看似理想的那位不一定适合你。下一位吧。对方漂亮,这漂亮依然是你自己的美丽。并非这个身体必须拥有对方的身体才能拥有你自己的美丽。一切的美丽都是自己,一切的丑陋也都是自己。没有例外。
当你明白你自己到底是什么了,那么无限的自信就在了。也许追求10位,只有1位成功,很不错了。这是正常情况,我们看看社会现象就知道了。哪有第一眼看中的就成功的。
但是,你的安心和自信,人家老远就敏感到了,看似的“人家”其实还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看似没有追求到其实依然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
这样吧,如果你实在需要有一个切入点,就把这当成是上帝在追求,你觉得上帝会介意结果吗?不但不会介意结果,而且还会非常自信,胆子大的很呢,上帝吗,一切对于上帝都是游戏一般,被拒绝和被接纳对于上帝没有不同,不会有得失的纠结。虽然这是比喻,其实也是是事实,事实比你就是上帝还要惊人,你无限超越“上帝”,你自己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一切你可以说出来的或想象出来的情况。
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变成了无限总能量的自发自动了?身体自发自动地追求,连“喜欢漂亮女孩”这个意愿都是无限总能量自发自动升起的。对方的反应依然是总能量自发自动的,有时候拒绝,有时候顺利谈下去了,都是OK的。
安心和自信,好像是你的气味,老远就被大家嗅到了。但是,安心的自信不是靠刻意培养的,而是越来越深入明白自己的无限二自然蔓延一切的。是的,现在可能还不安心还不很自信,但是苹果慢慢成熟那样慢慢地你会越来越安详的,找得到对象找不到对象不真有价值上的增减,明白了你自己到底是什么才没有白过这一辈子。男人年龄大一点才找到也不晚,关键是明白你自己是无限本身,不自卑自怨,你放松安心了,那么,整个世界就立刻敏感到了就立刻配合了,整个一切都是你自己。
反之,自卑,埋冤,抱怨“怎么人家老是避开我?”,“是不是我有很大缺陷?“, 陷入这样的抱怨自卑的话,整个意识场都立刻敏感到了这样的自卑埋冤,谁喜欢和自卑埋冤的人在一起?
【答】:谢谢解答,太感动了。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有缘的,哪怕你在交往过程中,“没处理好”,“很多事情没做好”,都不影响结果。
【答】:是的,不会影响。这样的因果关系都是看似的,其实这里只有自己,没有两样东西独立存在就不可能真有因果这回事,所以,“结果”是理性上的幻觉,如果你认为结果是有的,那么就会看似造成了因果关系。看似的你的身体的一举一动,看似的别人身体的一举一动,比如,你的身体的“说错话”或“不敢说话”或其他动作,其实都是无条件正确的总能量的自发自动,不可能真有“没处理好”这回事的,”没处理好“仅仅是思想理智评判出来的因而已。对于不真适合你的对象,就算对方张的闭花羞月的漂亮,身体会自然而然地知道这样的对象不适合你成为结婚对象的,就会看似反应出“不恰当的语言”或“不恰当的行为”,最后结果不成。但是思想理智往往解释为“我处理不当造成了对方的反感”。其实不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那回事。反之,如果是遇到适合你的那位,身体随便做什么都不可能不成功的。
采取这个态度试试看:明白了你自己就是无限本身,绝对无缺憾,绝对是固有既定的大圆满,当下此刻即是。就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无限的无条件的充实了,不缺了,那么,有没有女朋友?结不结婚?都是充实的当下此刻基础上的BONUS了,可有可无的添加剂,好像蛋糕上的糖霜的添加剂那样并非必须。在如此的《明白》之下,相亲的成败结果就不重要了,有如游戏那么娱乐了,那阴霾天,那小雨,那看似“不顺利”的约会,不都是整个无限自己的娱乐游戏吗,哪能是某个缺陷的东西在补缺呢?这就是为什么《明白》的越深刻,你自己会在能量上越放松,然后整个环境立即反应出你的态度来了。
也就是说,即便你认为是最坏的情况:这辈子找不到对象了,余生要单身下去了,丝毫不改变你自己就是无限充实圆满这个事实。那么,一切出现的情况都是BONUS了。BONUS在中文中翻译成“优惠”吧。当然这样说的是比喻,但也是绝对的事实。事实比我上面说的还要无限的圆满,只有你自己去品味,你才能明白,这是无法通过语言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