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生中属于自己的经典?它一定是在我们自己人生中保存许久,多年后从记忆里取出还有当初内心的感觉的一段经历。或许是年轻时那位邻家少年,或许是存封在记忆中哪个永远不会忘却的瞬间。不管走过多少年,每一次拾起,自己一定不会犹豫它就是我自己人生的经典。所以求一笺纸,温一壶茶,就一盏灯,续一段缘,来记下这段人生中的经典。
认识这个中文学堂的女老师还是在那个电脑终端的网络时代。人们还刚刚习惯于在用电子邮件取代纸笔信件。人们还不了解什么是3G。大陆来的留学生还在泡bbs的时代。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非常生动的改变了现代人怎样生存和交流信息。那时借bbs有机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住在爱荷华,致力于华人下一代在美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是网上的ID, 所以我不知是男是女,不知是老是幼。
那一年冬天,我们从异常温暖的南部搬来美国中西部爱市。中西部的人群是异于南部人群的。也许是气候的缘故,中西部的人们温和,彬彬有理,而且也保持美好的距离,不似南方人口有一种原始的热情和冲动。第一年在爱市华人春节联谊会上听到学堂孩子们的朗朗书声,论语的经节从纸上跃然而出。我诧异于这个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让一个孩子若有其事的背三字经或唐诗,都是有可能的,一个家长就可以做到。让一群孩子认认真真地读四书之一,是相当困难的,那是需要一种巨大的张力和凝聚力。不管当时的观众怎样认可或不认可年幼孩子对四书五经的理解程度,这个已经成为事实的现实,告诉我在后面组织这个读经活动的人物,一定不简单。
后来的故事其实就很简单了。送孩子去学堂的最大收获,却不在我能定量测量孩子懂了多少中华经典。但是在一个潜移默化的爱的环境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个教育者对孩子坚定的爱心和对孩子整体成熟的塑造。而这样的态度,乃是于家长和孩子都终身有益的,尤其是对北美的中国家长们。在我看来,在中华文化里成长,在北美世界里生活,人生最大的收益便是能身在其境地了解和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碰撞,融合,和融洽。西方文化得以生存的根基是圣经这部经典集。几千年包含了历史书,箴言,诗歌,书信等等。所以宗教和西方文化生息相关。中华文化有很多本经典,具体没法一定怎样成集。所以中国人讲道德教育,从四书五经开始。
人生若要不与经典错失交臂,最益是从小开始。而人获取知识或理念,必得益于一辈子读书。这个学习的过程,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不会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以,在孩子们读经典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无数的乐趣。我并且由此特地找来世界历史对比,希望能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梳理人的伦理观点的不变和变化。孩子们学会用论语里的话来指责彼此,会引经盗典来批判大人。斥责自己姐妹,使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嘲笑大人是位吃货,使用"不食不食"。孩子们会在她们理解生活的宝库里,不时抛出让家长惊艳的语句。这些语句又和家长的生活碰撞,让我们猛然惊醒一下午。
什么是经典?这就是你我人生中一个个经典的片刻。多少年后,我们不会记得当年我们如何衣食住行。多少年后,我们只能在心头放映多少年前的那些许片刻。而那时,一定有美丽的诗意在我们心头流淌。是留念,是美好,是欣然,是惆怅,是满意,是失望,还是忧伤,只能让岁月来慢慢告诉我们。那时的意境,必是我们人生的经典。
文字本身是没有力量的。有力量的文字一定是在和读者和听众生活交织过程中给人触动和启迪。东西方文化的经典,就是这样的文字。它们在打动人类千百年后,继续带给我们生活无穷的力量。这力量就是爱和信实。我感恩在爱市偶遇这样一段缘分。我在学堂老师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中,看到了一种深切的爱。这种爱,在孔子弟子笔录他们师生的交流之后,在人类历史的千年中,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刻的人文关怀。这种爱,也永不止息。
----记于2018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