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亨利八世到伊麗莎白二世:英國是如何與中國分道揚鑣的

生于北京,99年移民墨尔本,现从事IT工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2022年9月9日的清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享年96歲。

在這個清晨,一座代表二個世紀以來人類道德水平至高點的燈塔熄滅了。英國乃至全世界失去了一個和藹的老奶奶,在驚濤駭浪裡顛簸的世界巨輪失去了一塊最大的壓艙石。

伊麗莎白在王位上70年,沒有一天甚至一刻關上門,屈服于我們常人面臨的無數誘惑。她一如耶穌基督,位尊無上,卻一生鞠躬盡瘁為臣民服務,除死方休。死前二天,她還滿面笑容地會見了剛剛就任的英國女總理。

今天,神把他在這個世界上最衷心的僕人接走了。

作為一個忠誠和自豪的澳廝,我以此文對我的宗主表示虔誠的敬意。

我將用極短的篇幅向我的中國讀者們介紹一下英國的文化與價值傳承。你不了解這個傳承,伊莉莎白的一生對你來說就只是一段難以置信的異域奇聞。

1. 產生了伊麗莎白的英國

英國人和中國人有同一個叢林法則、君主獨裁的開始。五百年前的英王亨利八世說:

“沒有一個我看上的女人能夠逃脫我的欲火,沒有一個得罪我的男人能夠倖免我的暴怒。”

包括鎮壓造反在內,他在位期間殺掉了一萬七千人,包括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的自己的好友、首相和二個王后。

同時代的中國是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在二人(太監钱宁和军官江彬)引导下,到南中国游荡,奸淫烧杀,比强盗还要凶暴。注意一个使人惊奇的现象,明王朝的皇帝,都好像跟明王朝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竞争着对它百般摧折,似乎不把它毁灭,誓不甘心。”

柏楊

然而,就在亨利八世死後,英國開始慢慢向民主、人文的方向轉向,而中國卻沿著同一個方向繼續前進,一直到今天。

導致英國是與中國在歷史長河中分道揚鑣的有三個根本原因。

原因之一

在中世紀的歐洲和英國,有限的土地上有太多的國家和民族,戰爭是常態。摧毀了羅馬帝國的日耳曼蠻族令世人聞風喪膽。一個日耳曼部落是一隻靠戰爭劫掠而生的軍隊。在戰爭中,忠誠意味著個體和部落的生存和繁榮,背叛意味著二者的消亡,所以忠誠和因此而得的榮譽在一個尚武的文明中有著至高無上的重要性,比生命還重要。

公園400年左右,羅馬帝國在用無休止的內鬥和蠻族的入侵下日漸衰落,將駐守英格蘭的軍團陸續撤走。於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央格魯-薩克森人開始入侵英國。在以後的一二百年裡,他們消滅或同化了英國本島大部的原住民,今天的英國就是央格魯-薩克森人的後裔。本文簡稱他們為“央撒人”。

央撒人對英國的入侵不是一個整體的國家行為,而是在幾百年裡由許多彼此沒有聯繫的部落自發進行的。所以央撒人只忠於部落及其首領。在以後的幾百年裡,央撒人在英格蘭本島定居下來,部落首領變成了國王。在維京海盜大舉入侵的壓力下,諸多王國合併為一,形成了國王以下的各級貴族階層,擁有土地的貴族成了新時代的部落首領。央撒人的效忠部落的觀念沒有改變,土地上的農民和騎士是貴族領主的附庸,他們只效忠是這個領主,而不是領主上面的貴族或國王。

一個個擁地貴族就像是中國的割據的諸侯。平時國王的吃穿用度或許可以來自自己領地上的收入,一旦對外用兵需要更多的花銷,國王只能依靠全國的貴族為自己貢獻稅收和軍隊。一旦國王無德,貴族們聯合起來拒絕合作甚至武裝反抗,國王就立馬抓瞎。英國歷史上所有口碑和下場都不好的國王,約翰,亨利三世,理查德二世、三世,查爾斯一世,詹姆士二世,都是因為與貴族們交惡。

中國在戰國期間的社會結構和英國央撒人的社會結構接近,諸侯的臣民只效忠自己的領主。這個意識一直延續到漢初,比如趙王张敖手下的相国贯高因看不慣高祖對趙王的無禮呵斥而圖謀殺掉高祖。但在此後的二千年裡,在儒家文化的幫助下,中央政府穩步削藩集權,到了明朝,各級官員和百姓都只效忠皇帝一人,全國只有一個權力,即皇帝,其他的都是一個個無力的個人。這就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毫無顧忌地無限集權,每個中國人要對皇帝無條件服從,而皇帝則沒有任何必須承擔的責任,只要不像朱厚照那樣燒殺搶掠不給留一點活路,老百姓就燒高香了。

反觀英國,由於擁地貴族的力量,他們和國王之間是一個利益互換的鍥約關係。貴族們為國王收稅,在戰時貢獻騎士和士兵,而國王則有四大責任:

1. 維護祖先的傳統。英國一直是保守主義主導。這個題目我會另外寫一篇文章。

2. 保護教會。

3. 維護公平原則,為受屈的人伸冤。

4. 壓制各種邪惡的人和思想。

一旦國王違反了這個契約,貴族們反抗他就合理合法,不像在中國,皇帝無故讓你自殺你還得謝主隆恩。

這個效忠機制的不同是中英歷史分道揚鑣的第一個根本原因。

那麼,為什麼英國的國王們沒有像中國皇帝一樣逐步削藩集權呢?

原因之二

中國周圍不是蠻荒之地就是破濤洶湧的大海。一個中國人如果得罪了皇帝,天下無立錐之地。這就使得中央政府可以無限制地升級暴力,臣民們只得逆來順受,而且還湧現出無數靠幫助皇帝無限集權來博取榮華富貴的理論家,儒家博士叔孫通是這些人的始祖。於是,在暴力高壓和儒家忠君理論的雙重作用下,對皇帝的無條件服從不僅是保命的必須,而且成了至高榮耀。

如果說中國是一隻密不透風的高壓鍋,裡面的臣民除了被烹調成稀粥外別無選擇,那麼歐洲、英國就是一把漏勺。中世紀的歐洲有上百個國家,大的也有十多個,都是羅馬帝國解體後的產物,貴族們都懂拉丁語,都信奉基督教。不同國家的國王貴族彼此之間通過聯姻來在國際上合縱連橫,一代代下來,歐洲的王公貴族們幾乎都是親戚。比如一戰時英王喬治五世、德皇威廉二世、俄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三個表兄弟。

一個貴族反抗國王失敗了,只要隨便逃到另一個國家,照樣可以呼朋喚友活得滋潤,而且還有在國外勢力幫助下捲土重來的機會。

一個國王一旦失去支持,貴族們還可以隨便在國外邀請一個有皇室血統的皇族來當國王。比如英王詹姆士二世不得人心,議會就邀請荷蘭王子威廉來當國王,詹姆士只好逃亡法國。

就是因為周圍都是文化相似的國家,一個歐洲皇權永遠無法通過無限制的高壓來集權,也就不會有叔孫通之流的人來為君權的無限拔高來創造理論基礎。正好相反,膾炙人口的莎士比亞的諸多劇作對暴君們進行了殘酷的醜化和批判,成為後世英國君王的前車之鑒。

原因之三

所有歐洲國家和英國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國家,王位是神授予的,這對防止導致羅馬帝國解體的頻繁、無休止的奪權內亂起了極大作用。代表上帝的羅馬教皇的地位在神學上大於任何一個國王,一個國家的大主教是教皇在這個國家的代表,地位僅次於國王,而且常常和國王不相上下。國王加冕、王子受封都需要大主教加持,沒有這個加持就名不正、言不順。

英王亨利二世的國土橫跨英吉利海峽,以公平、智慧名聞天下,拜占庭皇帝特地派使節來看他長什麼樣。他把一個平民托馬斯-貝克提拔做首相,然後又任命他做大主教,希望通過這個可靠的傀儡把教會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但貝克上任後卻因為一心向神,處處與亨利作對,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教皇、法王一次次介入調停都無用。最後亨利氣得在病床上大喊大叫,手下幾個騎士實在氣不過,私下決定去把貝克抓到國王目前讓他處置,在貝克所在的坎特伯瑞大教堂,貝克拼死抵抗不從,騎士們一怒把他砍死了。亨利不得不赤腳走過灑滿碎石的路,赤膊跪在貝克的棺木前,被二個僧侶徹夜鞭打,才算平息天怨人怒。1936年,英俊瀟灑得一塌糊塗、深受英國百姓喜愛的愛德華八世繼位。因為當時的大主教的反對和運作,他不得不黯然退位。這二個例子說明了教會在英國政治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因為這種教會對國王權力的制約,一個英歐國王永遠不可能通過過度血腥的暴力來無限提升自己的權力。明王朱棣奪權後對前朝官員進行“抄瓜蔓”式的大屠殺,御史大夫景清的家属和亲戚朋友以及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悉數被殺,其故乡一连数个村庄的村民全数处决,房舍一空。在基督教的英歐,這種血腥殘忍程度的百分之一都不可能出現,不僅因為基督教的博愛教義,更是因為這種君權、神權二個權力中心之間的互相牽制。

二個道德敗壞的蠢貨聯合執政,誰都無法幹死對方,只能互相妥協,一定會好過一個明君的獨裁。

這三個原因造就了今天的英國和伊麗莎白

英國從血腥獨裁到人文民主的演變不是一帆風順。約翰,亨利三世,理查德二世、三世,查爾斯一世,詹姆士二世一次次嘗試中國皇帝們的野心,但他們的下場卻與中國皇帝們迥異。一代代下來,英國君主們從歷史和莎士比亞的劇作中愈發清晰地發現,暴力脅迫不能穩固自己的地位,只能讓自己身敗名裂,為後人詬病恥笑。這條路既然行不通,另一條既可以鞏固自己地位,又可以讓自己名垂史冊的路就越來越多地被英國的君王們喜愛,那就是通過下面的幾條獲得臣民的忠誠和愛戴:

1. 對外作戰的戰功

2. 對上帝的虔誠

3. 對個人慾望的自律

4. 對國家和臣民的奉獻

前面提到的暴君亨利八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是第一個非常明顯地選擇了這條道路的英國君主,因此她被後世稱為英國最好的女王。此後幾百年,議會越來越強大,先是代表全體貴族利益、後來推而廣之代表全體百姓利益。君主和議會之間的關係,開始時是激烈衝突,查爾斯一世被議會砍頭。隨著君主們對私慾越來越強的自律,越來越追求奉獻,這種關係在維多利亞女王時已經變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首相狄斯瑞利稱維多利亞為“我摯愛的君主”,維多利亞則給狄斯瑞利爵位和無數的禮物。

今天去世的伊麗莎白二世,無疑是英國歷史上所有君主中追求律己、操守和奉獻的巔峰。

是英國造就了伊麗莎白。

2. 英國政治制度的獨特優勢

現在的美國社會高度分裂,民主黨、共和黨水火不容。幾天前拜登剛剛會見了一組美國頂尖的歷史學家,他們告訴總統,現在美國社會的分裂程度和各種標誌性指標與美國內戰前高度相似。一月六日國會山暴動後,就連共和黨大佬們都認為川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川普周圍的人認為川普心態越來越暴躁和難以預料,以至於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將軍背著川普與各級將領打招呼:“如果總統下令與中俄開戰或對他們發射核彈,沒有我的同意,你們千萬不要從命!”

就這樣,當時美國沒人能動得了這個瘋子。

這種高度分裂的社會和一個脫韁了的總統所產生的憲政危機,在英國和像澳大利亞這樣的英聯邦國家永遠不會發生。

第一,根據傳統,英國君主永遠不應該就任何具體政策發表意見。這樣一來,他(她)就永遠不會因某一條政策而得罪一部分老百姓。朝野政黨之間再對立,他們不是國家的最高領袖,全國人民總是可以團結在自己愛戴的君主周圍。所以只要英國保持現在的政體,只要後世的君主適度地潔身自律,不肆意干涉時政,英國就永遠不會出現現在美國的分裂。

第二,英國君主雖然不干預政策,卻有任命、解僱總理的大權。像川普這樣的瘋子,沒到煽動1月6日暴徒衝擊國會山的地步,就已經被君主解僱了。這個權力還真不是紙面上上的。1975年澳洲總理惠特蘭就被自己任命的澳洲總督代表女王突然解僱,而且政權交給了反對黨。所以英國永遠不會出現一個像川普這樣誰都管不了的瘋子總統。

第三,君主的地位不靠選舉,靠世襲,一個君主只要不發生天大醜聞,什麼都不需要做,就永遠不擔心自己的地位,王室又富可敵國,所以君主不可能有“趁著在位時撈一把”的心態,也不會被任何人收買。所以英國君主的自身利益和英國的長治久安是最一致的,只要英國長治久安,自己和後代就永遠是盛世君主。相比之下,川普給美國造成的憲政危機說明,民選領袖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並不一定一致。

英國人為什麼保留君主制?不是因為他們老古董,因為他們有智慧。

3. 英國君主製的未來

新王查爾斯三世沒有什麼大問題。當年背叛戴安娜公主反倒說明他對舊愛的執著,何況那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他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伊麗莎白的智慧。伊麗莎白曾說:

“Let us not take ourselves too seriously. None of us has a monopoly on wisdom. “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智慧不是我们任何一人独有的。”

只有智慧足夠的人才懂得輕看自己的智慧,而智慧不夠的人才總覺得自己的智慧獨步天下,周圍的人都是白癡。

查爾斯做威爾士親王時就屢屢發言干涉時政,三個月前剛剛指責政府把非法移民驅逐到非洲盧旺達的計劃“令人震驚”,被政府提醒“最好住嘴”。英國主張取消王室改制共和的人大有人在,但即使是其中最激進的,也因為對伊麗莎白的敬愛而常年緘口。現在伊麗莎白走了,這些人一定會開始發聲,英國王室會忽然感到很強的逆風。如果此時查爾斯開始頻繁幹政,與政府發生衝突,無疑會對王室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傷害。

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無疑是能夠和新生代的英國人溝通的、深受英國人愛戴的人選。但英國傳統的保守主義意味著查爾斯不大可能提前讓位於威廉。

多年研習英國歷史、對英國創造的議會民主制懷有深深感激的我,真心希望偉大的大不列顛能夠保持君主立憲制,永遠不會墮落到美國現在的瘋狂局面。

4. Her Majesty在她21歲生日的講話

”I declare before you all that my whole life whether it be long or short shall be devoted to your service and the service of our great imperial family to which we all belong.

“But I shall not have strength to carry out this resolution alone unless you join in it with me, as I now invite you to do: I know that your support will be unfailingly given. God help me to make good my vow, and God bless all of you who are willing to share in it.”

“在你們面前我宣佈,我的一生,不論長短,會完全奉獻給你們和我們共同隸屬的偉大的英聯邦。

“但沒有你們的參與,我獨自不會有如此奉獻的力量。所以我邀請你們,我知道你們會持之以恆地支持我。上帝幫助我實現我的誓言,上帝祝福願意幫助我做到的你們。”

在鏡頭前說出比這更加冠冕堂皇的話的政治家,全世界數不勝數。但像Her Majesty這樣一生時時刻刻實踐了這個誓言的,這個世代只她一人。

有個四字中文成語,被用在根本不配的人身上太多次,以至於它被用爛了。

今天,或許是中文誕生以來第一次,我把它用在真正佩得的人身上。

伊麗莎白永垂不朽。

湘水北逝 发表评论于
谢谢博主的倾心之作!
Hurstian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