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我母亲说,她的老爹死了两次。第一次,准备入殓了,突然活过来了,众人吃惊匪浅,以为诈尸。发现,他是因为呼吸道被痰液阻塞,憋得没有气息,俗话说,不喘气了。赶紧扶起来,再烧上一晚乌鱼汤喝下去,又多活了几年。第二次,就没有那么幸运,再也没有起来,三天后入殓。
现在国内除一线城市外,其它地区丧葬仪式比之文革期间隆重得多,最常见的是摆设灵棚三天,以期给远在的子女以及亲戚邻里一个时间,前来奔丧问丧。当然,尸体早就停放在殡仪馆冷冻,灵棚里只摆放遗照牌位。
2000多年以来,丧葬是孝与不孝的大事,所以,在《礼记》里有《奔丧》《问丧》《服问》《间传》等数篇,详细讲述丧葬的意涵及规矩。
现在看《问丧》有关论述
有人问道:“人死后三天才入敛,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是:孝子在父母刚刚去世时,心中悲哀,思想上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趴在尸体上痛哭,就好象是能把父母哭活似的,人们怎么可以不顾及孝子的这点心思而强行马上入敛呢?之所以三天以后才入敛,是为了等待死者的复生。三天以后还不复生,那就说明没有复生的希望了,孝子企盼父母复生的信念也逐渐动摇了;而且在这三天之内,有关治丧花费的筹划,入敛衣物的准备,也都‘可以就绪了;远道的亲戚,也可以来到了。
所以圣人就根据这种情况做出决断,把死后三天才入敛作为礼制定了下来。
原文:
或問曰.死三日而後斂者.何也.曰.孝子親死.悲哀誌懣.故匍匐而哭之.若將複生然.安可得奪而斂之也.故曰.三日而後斂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計.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親戚之遠者.亦可以至矣.是故聖人為之斷決.以三日為之禮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