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二)– 什么样的专家在误导读者

刚刚看到城里一篇文章《为什么疫苗没有用》,博主在简介里自称为外科医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这位医生是如何诊断和治疗病人的。

 

博主原话: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疫苗真的能够防重症,就应该写在疫苗的药品说明书上,也就是label或者是Package Insert上。如果药品的Label或Package Insert上没有这一点,就不能说明疫苗有这个作用。

如果要将疫苗防重症的结论写到药品说明书上的话,需要做随机对照的研究,也就是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现在所有的疫苗厂家,都没有做过RCT的研究。

目前全世界已经被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有很多种,国内的和国外的都有。这些疫苗都通过了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BNT162b2 mRNA Covid-19 Vaccin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4577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mRNA-1273 SARS-CoV-2 Vaccine(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5389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Effect of 2 Inactivated SARS-CoV-2 Vaccines on 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 in Adul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80562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在向公众传播医学知识之前,好像应该作些准备工作吧。

 

博主原话:因为这样的一个RCT研究,从设计到总结报告,没有三年是无法完成的。而疫苗研发到现在也才2年时间,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研究的。

博主是外科医生,应该知道RCT的一般流程,其中最耗时间的是寻找实验对象和通过官僚机构一层一层的审批。

-这次疫情严重,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疫苗的开发,官僚机构不敢无故拖延。

-药物开发必须找到一定数目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常一种病的患者不会很多,所以很花时间;而这次疫情波及到地球上每一个人,全世界70人都是潜在的实验对象,这就大大缩减了寻找实验对象所花的时间。

 

博主原话:黏膜上也有抗体,叫IgM,但是IGM的特异性差,不是针对新冠病毒,对所有的病毒都管用。

一个抗原激活产生的IgM与IgG具有同样的特异性。IgM先产生,但是后产生的IgG数量更多,与病毒的亲和力更大。

 

博主原话:新冠病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病毒不会进入细胞核,人体产生的抗体足以消灭病毒。即使不打疫苗,病毒也是会被清楚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了。不知道博主的逻辑在哪里。

实际上,新冠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就会在人体细胞里繁殖(繁殖的速度随时间增加);同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识别到病毒入侵,开始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然后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攻击病毒(免疫反应的速度也是随时间增长的)。病情的发展取决于最终的速度差异。

-大部分人免疫反应速度会逐渐增加,超过病毒繁殖的速度,最后消灭病毒。如果免疫反应速度很快就超过病毒繁殖的速度,病情就会是无症状或者轻症;如果免疫反应速度花很长时间才超过病毒繁殖的速度,病情就会是重症。

-少部分人免疫反应速度小于病毒繁殖的速度,病毒就会夺走他们的生命。

-疫苗让身体在没有感染病毒的时候,激活免疫系统;一旦病毒侵入体内,立刻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可以大大地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当然,也有少数人的免疫系统不能被疫苗激活。

 

(一)里讲到现代医学的基础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最有力的证据是多个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总结,而未经检验的“专家意见”是最弱的。

 

如果博主是一个现代医学体系里培养出来的外科医生却不懂这些基础医学知识,就不配做医生。

如果他知道这一切,那就是故意误导读者,害人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