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大三线建设”,影响百年国运

1964年的大手笔布局,影响百年国运,“大三线建设”深度解密

分类:爱心传递  发布时间:2022-01-24 来源:历史鉴真录
http://www.aixincb.com/transmission/3124.html
 
1965年7月的一天,顾金池收到了一份特别的任务书。三天后,他就带领全家老小离开北京,来到千里之外的四川自贡,为了建设长征机床厂,一干就是25年。与他一起出发的,还有北京第一机床厂的800多名职工和家属。他们其中很多人都在当地安家,从北京人变成了自贡人。 

当被家乡的亲友问起时,他们会自我调侃而又自豪无比地说:我们是“三献人”。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他们是“大三线建设”的时代缩影,这项浩大工程一直在隐秘进行,数百万人的无私奉献迄今少有人知。 

九十年代之后,大三线的秘密早已公开。今天,我们无意于用奉献精神去道德绑架,也无意于用阴阳怪气的西方话语去颠倒黑白,只想客观的去触摸那一段历史,一起感受那个神秘而又波澜壮阔的时代。 

【深蹲】 

“大三线”,曾经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词语,在对外媒体中被屏蔽。 

这个词从1964年开始提出,一直到1996年,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词汇中。 

倒也没有其他原因,大三线建设本身就因军事目的而生。今天,在大西南的群山之中,依然有很多以数字命名的废弃工厂和山洞——伴随时代环境的变化,那些不计名利在大山深处艰苦奋斗的往事,此后或许真的只有山知道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大三线的意义,我想应该是:起飞前的最后一次深蹲。 

1964年,新中国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体系基本完备,下一步就是发展民生经济,改善生活质量了。 

然而历史在不断证明,在列强建立的丛林体系中,绝对不允许一个具有超级大国潜力的国家快速成长。 

这一年,中国“三五计划”框架已经打好,就是“抓吃穿用”,如果这个计划得到贯彻,我们有机会再用两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70年代提前过上90年代的生活。 

但就在这一年,美苏联手,强行打断了新中国的成长节奏。 

1964年,中国核武器即将取得突破,美国试图出动空军摧毁中国内陆的核试验基地,非常令人意外的是,苏联答应联手行动。

 

得到苏联支持后,美国三巨头兴奋不已:总统约翰逊、国务卿腊斯克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拉上台湾省一起使坏,派遣航母在台湾海峡进行了核战争演习。

 

站在1964年的时间节点环顾四周,苏联,美国,印度,南越,以及韩日台……真正的四面楚歌。

 

很庆幸我们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大师,他们通过三件事情,将这次危机渐次化解。

 

第一件事,支持北越牵制美国,1964年8月,美越在北部湾发生激烈冲突,美军正式参战,越战全面升级。

 

第二件事,加速原子弹研发,10月,中国首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在面对美苏核威慑之时,我们终于有了还手的空间。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三线建设。

 

1964年5月,在一次探讨“三五计划”的会议上,一个足以改变一代人命运的宏伟计划被提了出来:在中国广阔的内陆腹地,给中国工业体系做一套备份。

 

经历过半个世纪的革命洗礼,中国人已经深刻的明白:作为一个大国,只有在军事上立于不败之地,才有资格去拥抱世界。

 

否则,就算再富有,也不过是小儿怀璧过街。

 

8月19日,一份《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正式提交,在这份报告的基础上,10月30日中央正式下发《1965年计划纲要》。

 

纲要的出台,意味着原来三五计划中的民生部分被压缩、推后,中国正式进入持续三个五年计划的大三线建设时期。

 

大三线战略的初衷,就是假设四面八方被围攻,边境和海岸线500公里内的工业设施损失殆尽,共和国依然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打反击。

 

仅仅从三线的划分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多么恶劣。在战争威胁最大的一线省份中,新疆、西藏、内蒙、东三省、京津沪均赫然在列。

 

面对四面包围的处境,我们的国防呈现出环形结构,只有最中间的省份,才是真正安全的战略纵深。

 

三线地区主要包括7个省的全部: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以及6个省面向内圈的局部: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

 

图片

 

大三线建设,从短期来看,非常影响国民经济和生活改善。

 

并且,由于将40%以上的建设投资用在了在“工业备份”上,错过了六七十年代那一波产业升级的红利期,这也是其广受诟病的原因。

 

尤其是对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那一辈人而言,大三线确实耽误了他们的青春。

 

但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从五十年一百年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我们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六十年代,苏联还敢叫嚣“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美国还敢在台海搞核战争演习,但到了七十年代末大三线内功练成之后,他们对中国崛起除了吹胡子瞪眼、玩点不痛不痒的擦边球,再也不敢口出狂言了。

 

因为经过三个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两套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打烂一套,还有一套。

 

而且大三线的工业体系是按核战争标准设计的。

 

因为有了大三线,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虽然穷,但已经有了硬刚一切霸权的底气。

 

这,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真正无可复制的原因:我们敢于大裁军,敢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敢于和美国这样的虎狼国家深度合作,是因为不再惧怕。

 

正如大三线建设开始之后,周总理所言:“如果美国把战争强加给中国,中国将奋起抵抗,战斗到底。不管来多少人,用什么武器,包括核武器在内。可以肯定地说,它进得来,出不去,必将被消灭在中国。”

 

这句话,对当时的苏联也同样适用。

 

 

【尘埃】

 

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肩膀上,都有千斤之重。在那场浩浩荡荡的大三线建设浪潮中,数百万家庭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人们拖家带口,坐上汽车,从北京、上海、哈尔滨等中心城市出发,前往那些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目的地。

 

甚至很多人出发时,连去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迎接他们的,是豺狼结群而居的深山老林,是一天只能翻越一座山的荒凉峡谷,是连一盒火柴都买不到的大漠戈壁……

 

为了匹配国防需求,大三线项目在择址上讲究“靠山、分散、隐蔽”,就连作为中国一汽备份的二汽、这样一个需要平坦厂区的重工业项目,都被安排在了湖北十堰的山沟里。

 

这样的择址需求,让铁路运输变得尤其重要。成昆铁路,也因此成为那个年代的第一明星工程。

 

当时的指示是:“如果材料不够,其它铁路不修,集中修一条成昆路。”

 

这是地球上难度最高的工程项目,海拔高差达到了1800米,有500公里路基地处7级以上地震区,至今,依然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改造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为了修这条铁路,解放军铁道兵付出了巨大牺牲。

 

1968年,一个长达4000米的隧道塌方,一次牺牲了半个排;1970年,大凉山工地发生泥石流,几百人和工棚区被席卷一空……

 

“每公里下都埋着一具尸骨”,在缺乏工程机械的条件下,铁道兵用生命换来了成昆线的提前通车。

 

1970年,当成昆线正式通车,攀枝花,这座建设在23个高山台地上的钢铁城市,也真正具备了投入运营的基础。

 

最早的攀枝花连地名都没有,方圆数十里只有7户人家,全国13个部门抽调精英骨干前往,第一波人数就达到了几万,由于水土不服,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受一轮拉肚子的考验。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攀枝花150万吨钢铁的年产量,足够保证大三线这个“工业备份”的正常运转。

 

十多年时间,以成昆线为动脉干线,以重庆、攀枝花为两大基地,“两基一线”在一片荒芜中凭空创造了三十多座新兴工业城市。

 

它们是:攀枝花、六盘水、德阳、十堰、都匀……西部地区上亿人的命运因此改变。

 

作为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备计划,大三线建设不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指标。

 

也就是说,这些深山中的工业基地,都是用钱硬砸出来的,维持运作,也需要海量资金投入。

 

从1964到1980年,整整三个五年计划,中国在三线地区投入了2052亿建设资金,秘密建设了1100个大型项目。

 

仅以“三五”为例: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中,三线占到了52.7%。导致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等沿海工业基地基本没有新项目开工,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这直接造成了整个六七十年代,中东部地区四五亿人需要勒紧裤腰带。

 

以上海为例,1971-1975年,上海工业产值增速只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不到,基本陷入停滞。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停滞,也就意味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停滞。

 

“大三线”的代价是什么?

 

是成昆线旁铁道兵满目荒凉的墓碑群,是西昌基地里隐姓埋名的青春,是十堰老厂房里默默无闻的坚守,是群山与林海深处,那一声声热烈而又孤独的呐喊……

 

是50万技工家庭命运的彻底改变,是400万建设大军15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是中东部地区5亿人民生活水平的长期停滞……

 

没有抗美援朝的战功碑,没有两弹一星的荣誉旗,大三线建设,正是建立在亿万普通人默默无闻的集体奉献之上。

 

图片

 

今天,大三线这个名词早已与年轻一代彻底绝缘,但是这项旷世工程留下的红利,正与今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底牌】

 

因为有了大三线的基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内功最深不可测的国家。

 

新世纪以来中国创造的很多奇迹,都与大三线有着紧密的关系。

 

例如,2010年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扬言:“中国在10年内搞不出4代机”,第二年他访问中国期间,在成都的蓝天中,中国隐身战机歼20霸气试飞,一举抹平了与美国空军的技术代差。

 

歼20的研发单位——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正是1970年大三线建设中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西南的一个备份。

 

例如,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基建时代,高铁里程年均增加46.2%,营业里程超过世界总量2/3;高速里程年均增加25.8%,稳居世界第一;并承包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大跨度桥梁;至于房地产,这十几年更是秒天秒地的存在……

 图片

 

奇迹背后,是中国庞大的钢铁产能,得益于大三线建设,中国拥有了两条完整的钢铁产能线,每一条都能独立满足全国需求——

 

改革开放后,中东部的宝钢马钢们,和西部大三线的攀钢重钢们火力全开,直接让中国拥有了占比全球一半以上的钢铁产能。

 

再如,在贸易战后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我们果断启动了经济内循环。

 

中国东、中、西部相对均衡的消费实力,再次成为我们摆脱经济困境、在不可避免的大国竞争中站稳阵脚的杀手锏。

 

2019年,中国贫困人口比例0.7%,不到1000万人;而美国的贫困人口比例却高达10.5%,大约3400万人。(当然各自国家对贫困的定义不同,但多少能说明点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五十年前,我们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集中力量去抹平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仅仅一条成昆线,就直接带领2000万人口走上致富之路。

 

历史证明,有一些事必须提前做准备,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所以,为什么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无可复制?

 

答案是: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那时的中国一样,宁愿十年饿肚子,也要扎稳百年基。

 

-END- 
 
 
您可能还喜欢: 
  1. 房地产税试点真的落地了,但尚有几个难点等我们解决

  2. 李云迪那档子事儿,我们有没有“不知情权”

  3. 美国挖下的科技大坑,中国会跳吗?

  4. 洛克菲勒:从年轻时,我就拒绝和两种人交往

  5. 段永平:懂投资的真正含义,是懂得不投不懂的东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