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再访广岛【23】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再访广岛

 

【德】麦考·帕默  著

郎伦友  译

 

第三章  广岛和长崎的原子放射尘埃

  

从1946年1月算起,实现钚的提取需要用一年半的时间------而要得到大量的钚,需要三年的时间------

——亚瑟·康普顿 1945年5月31日【53】

 

   广岛轰炸的放射性尘埃,虽然很稀少,但可以清楚地检测到。不过它的同位素成分表明,它不是由铀235炸弹产生的,而是由反应堆废料的扩散造成的,或者可能是一些反应堆的低浓缩铀的扩散造成的。

   在长崎,在这个城市附近的一座水库的沉淀物中发现了高活性的钚。然而一项对这些沉淀物所在地层状况的研究表明,钚是轰炸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进入水库的;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初期的看法是一致的是,钚的提纯在1945年还没有实现。另外,钚239和铯137在沉淀物中的比例与声称的长崎核弹的裂变产物量是不相符的。

   总而言之,这一章的研究发现足以令人信服地推翻官方的原子弹轰炸的说法。

 

 人们普遍认为,尽管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的威力是空前的,但它们比起后来几十年研发和试验的威力大得多的原子弹来是相形见绌的。据卡特【54】的统计,19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总共进行了905次核弹试验,总当量达3.44亿吨。总起来说,这些试验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尘埃,如此大量的尘埃全都扩散到了北半球,用现代灵敏的仪器都能检测到。

 

图3.1 广岛市内和附近受黑雨影响的区域

严重的和轻微的黑雨降落区从爆炸中心(红点)沿西北北的方向扩展,分别用红色实线和虚线划分出轮廓。同心圆标示的是离爆炸中心的距离,10千米、20千米和30千米。是绘在一幅相似的地图上的。【56】这一章里所引用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用从严重的黑雨区采集的固体样品。

 

  如果我们要确定炸弹最初在广岛和长崎留下多少放射性尘埃,我们必须把它与地球的放射性尘埃区分开来。要做到这一点,有两种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寻找那些得到妥善保管的样品,至少在初期、 可能被地球的放射性尘埃污染之前就得到了保护。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所声称的广岛炸弹的特有性质,即它是用高度浓缩的铀235作原料的;而长崎的炸弹与后来试验的大多数原子弹一样,用的都是钚239  。(脚注1)

    铀235和钚239的裂变产物是十分相似的;特别是,广泛使用的放射性尘埃示踪剂铯137也与这两种物质一起被发现。然而,非裂变的铀235本身,当它与铀238的天然同位素的比例超常时,就可以作为广岛炸弹的一种专门的示踪剂。由四十万等人【6】进行的研究在早期就是运用了这两条原理:它量化了只接触当地放射性尘埃而不是地球放射性尘埃的样品中的铀235和铀238 。这种情况使它成为首选方法。

 

【脚注】

 

1:据说在后来的一些试验中使用了浓缩铀,例如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还有美国的一些核试验。【4】非浓缩铀可以用作氢弹的一种原料,而且在这种核试验之后不久就在放射性尘埃中被检测到,【55】但这并没有引起同位素铀235/铀238比率的提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