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干点本职的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机关干部干点本职的事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

何必

最近,人民日报以《机关干部忙招商是“"不务正业”吗》为题,发表夏长勇的文章,写在时下的一些地方,“工业兴省”、“工业兴市”、“工业兴县”的口号叫得很响。(略。)

这些看法有道理。我想从其他方面说点看法。

党政机关干部是吃皇粮的,拿着是国家发的工资,而这些钱,是国家通过税收而从纳税人处拿来的钱。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那么,既然拿了纳税人的钱,就应该为纳税人办事。

同时,行政机构是公共管理部门,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而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是国家宏观经济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看不见的手那样的市场化在上个世纪遭受了挫折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就被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作为从计划经济体制中逐渐走出来的中国,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则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意义。正因如此,在转轨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定位,也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而日渐凸现在各方面前。

按照常理,市场经济程度越高,政府的作用越小;当市场能够动员的资源越多,政府的功能也越萎缩并带来政府规模越来越缩小。

而当前面所看到的政府不干自己的事却让各级干部赤膊上阵亲自去招商引资,这样就会面临一方面的问题。

其一,就像上文所言,有政府行为“错位”、“越位”问题。政府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主持规则制定又超乎规则介入游戏,势必造成市场混乱与无序。

其次,党政机关干部职业能力构成中市场化成份很少,招商引资并非这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干部们能力所长。让这些平时距离市场文化与氛围很遥远的人突如其来一窝蜂冲到招商引资的最前线,实质上又是在演绎新版的班门弄斧事倍功半抑或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而且,面对国外那些受过严格而系统市场训练并旷日持久在市场领域摸爬滚打的专业人员来说,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对其较量只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这样,既耽误了这些干部的本职工作,份外那些强拉硬扯的事也干不好,到头来两头什么都没有。而从纳税人的角度看,无所事事也就意味着劳民伤财拿纳税人的钱折腾。

其三,会形成新的权力与市场资源的交易所需要的寻租空间,给腐败形成新的土壤。很难避免在这种招商引资过程中干部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不利用手中现有的权力为非作歹坑蒙拐骗,自然也无法回避为了招商引资而自相残杀恶性竞争致使外人坐收渔利,甚至与外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侵吞民脂民膏。

其四,由于干部纷纷不务正业,而为了应付差事机关里的事又不能没人做,会造成表面上看干部的缺乏。有资料显示我国历史上的官民之比:西汉时为1:7945,唐高宗时为1:3927,元成宗时为1:2613,清康熙时为1:91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1:600。当下的财政供养人员与总人口之比:全国平均水平为1:28。例如陕西为1:34;河北为1:40;河南为1:41;山西为1:27;宁夏为1:24;青海为1:22。经济越是落后,财政供养人口越多:在山西32个发不出基本工资的县中,有8 个县官民之比在1:20之下,有的县如大宁县为1:13。更有甚者,地处贫穷的西部地区的陕西省黄龙县是9个农民养1个干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帕金森曾经不无讽刺地说:“部门人多不要紧,他们之间总会制造出工作来的。”

看来,机关干部还是干点本职工作的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