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现行世界通用历法和世界历法改革
现行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是格里历。又称公历。格里历的前身是儒略历。儒略历和格里历都是基督教的教历。罗马皇帝儒略首先于公元前4年将罗马原来实行的阴历改为阳历。所以称儒略历。儒略历平年365 天,闰年366天,是平均回归年365. 2422日的大小整数日。逢4的倍数年为闰年。实际年平均日数为 365.25日。 比实际回归年365.2422日约长0.078日。所以经过一千多年后,春分日由3月23日提前到3月11日。罗马的天文学家发现这一季节提前现象,罗马皇帝格里高利决定加以纠正,于1582年10月5日进行历法改革。将历日1582年10月5日跳改为10月15日。并修订闰法,增加逢100倍数年减闰,逢400倍数年免减闰。从此历名改为格里历。运行至今。中国于1912年开始实行格里历。俗称阳历。实际上阳历是属性,不是名称。
公历的结构是透明的。儒略历的年首日原本要取冬至日。因其它原因,改于当年的原阴历1月1日作年首。因12个阴历月比阳历年少约11日,所以一年后的年首就不再是阴历1月1日了。以后每年的年首就按闰法规定,再也没有天文意义了。
公历的12个月,原本是大小相间,但后来经历任皇帝多次更改,就成现在大小不规则的样子。不过总还是固定不变了,算是透明的。
公历的闰法,简明实用。其闰年的精确度在日期上有时差一日,但这不影响一般人的四季生活。而且作闰法的进一步精确化调整,并无困难。
公历从一开始就与七日星期混合在一起。七日星期是来自宗教圣经传说,是一个非天文的周期。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历法。公历历法与七日星期历法混合在一起。由于公历的年、月不是7 的整数倍,所以七日星期就无法在年里固定。这给日子的计数造成很大的麻烦。每人必须每天记月日和星期两个数字。这就叫双轨计日。这成为公历的一个最大的病瘤。这个病瘤是世界历法改革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公历还有一些缺点。它的年首没有与天然四季相配合,日期数字不具有四季意义。总起来说,公历的缺点有:年不正,季不清,月不齐,节不明,周不层,闰不精。
年不正是说年首不在一年的首季春季之首。
季不清是说四季不开始于月的开始。如1.4.7.10月的1日就不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月不齐是说月的长短不等,有不公平的大小月。
节不明是说一年按黄经15度等分的24节气,其月日日期不明确。
周不层是说星期不是月下的层次。年的下层是季,季的下层是月,月的下层应是周,周的下层是日,这是合理的历法层次。公历的月却不包含整数周,所以周不是月下的层次。
闰不精是说公历的闰法还不够精密。每万年大概要多出3日。
公历有这样多缺点,因此,公历需要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革除这些缺点,让新的世界公用历成为:年正、季清、月齐、节明、周层、闰精的合天又简明的历法。或者说是合四季又是单轨计日的时间量尺式的历法。
上世纪30年代,兴起第一次世界历法改革高潮。当时的世界万国商会首先发觉当时历法存在的问题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于是它收集各国历法改革的方案,提出历法改革的倡议,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两种方案,委托当时的国际联盟组织主持历法改革的事。国际联盟接受委托,负责将两个代表性方案连同格里历一起发给各国政府,征求各国意见。两种代表性方案为 “世界历” 和 “13月历” 。
世界历方案:取364日为年的主要部分。主要部分分四历季,每历季91天,含13个7日星期。每历季分三个不等月,第1月31天,第2、3月各30天。年剩余的一天作季外日,称 “空日 ”,置于年末。闰年的 闰日也称“空日”,置于第二历季末。主要部分的划分层次为:历季91天(31日、30日、30日月);13个7日星期。简单的说分为:91日历季,七日星期两个层次。两个层次以外,平年剩余一日,闰年剩余二日。因月长不相等,所以月不是层次结构内的单位。只能说世界历的量尺单位为:91日的历季,7日的星期。另有两个层次外日。
13月历方案:取364日为年的主要部分。分13个月,每月28天,含4个7日星期。年剩余1、2日作月外日,称空日,置年末。13月历的量尺层次单位为:28日的月,7日的星期。两个空日为层次外日,即月外日。 ?
由此可见,两个遴选出的方案都没有涉及年首的改革,这表明多数西方人不重视四季,年首也就不反应四季。他们只看到7日星期与月日两种计日法不能相容的矛盾。只求解决这个矛盾。解决的思想都是把历法的结构变成两级的量尺结构。两个方案走的都是这个路线。都取了年的主要部分364日做时间单位量尺。都有空日做单位外日。这反映了历法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反映了社会对历法改革的要求趋势。
经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世界上的经济界即工商界首先觉察到两种计日方法是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首先提出消除这个经济发展障碍的历法改革方案。
改革历法的要求和期望就是:年的分段要相等,作为时间单位。人们要按时间单位安排工作,这样才有经济和法律上的公平。时间分段的大单位,要包含整数个小单位。这样便于时间的计算和经济的计算。简单的说,历法的分层要构成一个时间的量尺。这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所以,历法的量尺化就成为先进历法的要求。
中国在接到国际联盟的征求意见通知后,立即成立以教育部带头的“历法改革研究会”征求全国各界意见。多数意见同意“世界历方案。以此意见上报国际联盟。世界各国多数也赞同”世界历方案“。国际联盟几乎通过了世界历方案,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遭停顿。二战结束后的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讨论印度等国提出的历法改革提案。提案基本为前世界历方案。只因美国国会反对改革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6年无限期搁置讨论。联合国历法改革的议案讨论,被搁置直到今天。
国际联盟三个征求意见的方案中,世界历方案虽然得到较多国家的赞同,但这不意味它是最好的历法改革方案。中国是世界天文历法发展最早,天文历法文明较高的国家。中国天文历法学者对世界历法改革有自己的见解。
近年,世界各国的历法改革研究者,陆续提出一些新的历法改革方案。为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一个世界历法改革新方案,笔者研制了“自然世界历方案“。希望向联合国提出,供世界公众讨论选择。
2. 一个理想的世界新历法方案——自然世界历方案
自然世界历适用年代——长纪元651年~21650年。*
自然世界历年代分段——
1代(长纪元651年~2400年)
2代(长纪元2401年~4150年)
3代(长纪元4151年~6900年)
4代(长纪元6901年~7650年)
5代(长纪元7651年~9400年)
6代(长纪元9401年~11150年)
7代(长纪元11151年~12900年)
8代(长纪元12901年~14650年)
9代(长纪元14651年~16400年)
10代(长纪元16401年~18150年)
11代(长纪元18151年~19900年)
12代(长纪元19901年~21650年)
年首——公历2月4日做年首1月1日,是太阳经过黄经315° 立春日的近似日。(除2代、3代为例外,其它代的年首都是短节距规范立春日。2代年首例外为长节距规范立春前4日。第3代年首例外为长节距规范立春前2日。 )
历年——分4历季。
历季——春季90日;夏季90日;秋季90日;冬季90日
年余——为月外日(平年5日,闰年6日)。第n代年余加在n月前。年余加在哪一历季的月后,这一历季变长季(95日)。
历月——12个月,每月30日。
春季含1、2、3月;
夏季含4、5、6月;
秋季含7、8、9月;
冬季含10、11、12月
历周——5日一周,每月6周。每月1日为周1。周1和周5为工休日。(5日周目前只作为推荐作息周,世界历法只要求统一年、月和日,作息周各国选用自便。
历日——1~30日。
闰法—— 万年内采用公历的简明闰法。在历元扩展到长历元后,再增加每万年的逢3200倍数年减闰的规定。
节气——用规范24节气。规范节气是把天文24节气转换为以整数平均太阳日表示的节气。只分15日短节气,和16日长节气两类。平年有19个连续短节气,5个连续长节气。闰年18个连续短节气,6个连续长节气。长节气的位置由远日点决定。每一年代(1750年)调整一次。第7年代(长公元11151~19000年)为4月1日规范立夏开始,共6个长节气,96日,超出4、5、6三个月90日5日或6日。超出日数为历月外日。年代增加1代,远日点黄经增加30度,所以长节气开始后移30度,规范长节气后移30度。月外日也后移30度。这样,每一年代的规范节气就都确定了。每个年代的自然历就都确定了。下表中所列的”规范”为第7代规范节气日。其它时段的规范节气见”长纪元自然历的12个标准分段”一节 。
节气 |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黄经 |
315° |
330° |
345° |
0° |
15° |
30° |
赤纬 |
16.32° |
11.48° |
-5. 91° |
0° |
5.91° |
11.48° |
规范 |
1-1 |
1-16 |
2-1 |
2-16 |
3-1 |
3-16 |
节气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黄经 |
45° |
60° |
75° |
90° |
105° |
120° |
赤纬 |
16.32° |
20.18° |
22.58° |
23.43° |
22.58° |
20.18° |
规范 |
4-1 |
4-17 |
5-3 |
5-19 |
6-5 |
6-21 |
节气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黄经 |
135° |
150° |
165° |
180° |
195° |
210° |
赤纬 |
16.32° |
11.48° |
5.91° |
0° |
-5.91° |
-11.48° |
规范 |
7-1 |
7-16 |
8-1 |
8-16 |
9-1 |
9-16 |
节气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
黄经 |
225° |
240° |
255° |
270° |
285° |
300° |
赤纬 |
-16.32° |
-20.18° |
-22.58° |
-23.43° |
-22.58° |
-20.18° |
规范 |
10-1 |
10-16 |
11-1 |
11-16 |
12-1 |
12-16 |
历日数字代号 ——xxxx-xx-xx(年次-月次-日次)。
自然世界历的历日数字代号显示有两大功能:
- 提供历日日期和四季的对应信息,
- 提供历日日期月日与周次的双重信息。
自然世界历大约每经1750年,远日点进动黄经30 ?后,年历表需进行调整(年中及长规范节气向后移一个月)。详见 “长纪元自然历的12个标准分段”。
3. 自然世界历历表
3.1自然历当前段(7段)历表(7段为公历1151年~2900年,长纪元11151年~12900年)
3.2自然世界历全部17段历表 由于远日点进动移动的21000年长周期影响,24节气时间间隔缓慢变化,使得当前自然历四季与年余的位置每经过1750年将导致不可忽视的变化,因此标准历需作一次调整。根据远日点的长周期21000年,将其分为12等段,每段21000/12=1750年。为避免使用纪元前的BC纪年,将公元纪元的起点向前推进10000年,推进后称“长纪元”。称包含当前年代的时间段 “长纪元11151年~12900年”为“第7标准段”。于是当前的自然历就是“7标准段自然历”。向前推得的6个标准段顺序称为“6段”、“5段”、“4段”、“3段”、“2段”、“1段”。向后推得的自然历是“8段”、“9段”、“10段”、“11段”、“12段”。比照包含当前年代的7段自然标准历的结构情况:远日点范围为黄经90°~120°。年余月外日在135°的7月前。规范长节距自45°的立夏起。按段次序号n说,为从7-3月开始。这些特征在其它标准段要作相应的调整。段号每增加“1”,远日点黄经范围增加30°,长节距起点黄经也要增加30°。年余月外日也向后移动30°,即一个月。若用段次序号n表述,即为:年余月外日在n月前。规范长节距自n-3月起。
由此得到各段调整标准历表后的特征结果如下:
段次 k |
远日点范围 |
长节距起点 黄经-节气 |
年余月外日 黄经-k月前 |
公历3-1 |
四立错位 |
1段 |
270 °~300 ° |
225 ° -立冬 |
315 ° -1月前 |
1-23 |
无 |
2段上 |
300 °~330 ° |
255 °-大雪 |
345 ° 2月前 |
1-23 |
立春1-5 |
2段下 |
300 °~330 ° |
255 °-大雪 |
345 ° -2月前 |
1-24 |
立春1-5 |
3段 |
330 °~360 ° |
285 °-小寒 |
015 ° -3月前 |
1-24 |
立春1-3 |
4段上 |
000 °~030 ° |
315 ° -立春 |
045 ° -4月前 |
1-24 |
无 |
4段下 |
000 °~030 ° |
315 ° -立春 |
045 ° -4月前 |
1-25 |
无 |
5段 |
030 °~060 ° |
345 ° -惊蛰 |
075 ° -5月前 |
1-25 |
立夏4-5 |
6段上 |
060 °~090 ° |
015 ° -清明 |
105 ° -6月前 |
1-25 |
立夏4-3 |
6 段下 |
060 °~090 ° |
015 ° -清明 |
105 ° -6月前 |
1-26 |
立夏4-3 |
7段 |
090 °~120 ° |
045 ° -立夏 |
135 ° -7月前 |
1-26 |
无 |
8段上 |
120 °~150 ° |
075 ° -芒种 |
165 ° -8月前 |
1-26 |
立秋7-5 |
8段下 |
120 °~150 ° |
075 ° -芒种 |
165 ° -8月前 |
1-27 |
立秋7-5 |
9段 |
150 °~180 ° |
105 ° -小暑 |
195 ° -9月前 |
1-27 |
立秋7-3 |
10段 |
180 °~210 ° |
135 ° -立秋 |
225 °-10月前 |
1-28 |
无 |
11段上 |
210 °~240 ° |
165 ° -白露 |
255 °-11月前 |
1-28 |
立冬10-5 |
11段下 |
210 °~240 ° |
165 ° -白露 |
255 °-11月前 |
1-29 |
立冬10-5 |
12段 |
240 °~270 ° |
195 ° -寒露 |
285 °-12月前 |
1-29 |
立冬10-3 |
由这各段特征结果可见,除1、4、7、10四历法段外,其它八个历法段中都有一季的历季与自然季的开始日(即1、4、7、10月的1日)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对应发生4或2日的错位。例如在“2段”中的立春错位到自然历1月5日。在“3段”立春错位到自然历1月3日。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结果。
按照各段历表的这些特征就可作出18段的自然历年历表。
21000年自然世界历12标准段数据表中,因2段、4段、6段、8段、9段、 11段分别包含1万年和2万年内的3200倍数年,格里历是闰年,但自然历需要减闰。所以这6个段每个要分成上下两段。结果分段历表由12个变成17个。
自然历是至今唯一一个贯通古往今来21000年的世界历。